冀人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溶解与分离》教学设计(含目录)

文档属性

名称 冀人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溶解与分离》教学设计(含目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0-29 22:3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冀人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溶解与分离》教学设计
溶解与分离
13 溶解的快慢
14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15 分离盐和沙
13 溶解的快慢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2、能根据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探究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
3、能对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实验表现出探究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认识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教学准备
天平、烧杯、冰糖、食盐、小苏打、玻璃棒、秒表、温度计、温度不同的冷水和热水。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引导:小红上学前,妈妈给他带了一杯冰糖水,到了学校后,小红发现冰糖还没有溶解完。为什么有时候冰糖能够溶解完,有时候不能溶解完呢?
提问:冰糖溶解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
生:
二、探究与发现:
1、猜想假设
讨论:想一想有哪些可以加快冰糖溶解的方法。
交流:指定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加快溶解的方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小结:a、用搅拌的方法可能会加快溶解
b、把冰糖放进温度较高的水中,可能会加快溶解。
2、设计方案
(1)讲解:该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时,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其他条件相同,在研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的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搅拌和不搅拌,要保证水的体积、温度、冰糖的质量和体积不能改变‘在研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的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水的温度,水的体积,冰糖的质量和体积,是否搅拌不能改变;在研究冰糖体积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冰糖体
积的大小、水的体积和温度、冰糖的质量、是否搅拌不能改变。
(2)设计记录:设计加快冰糖溶解的实验方案并记录下来。
(3)交流预评价:指定小组汇报方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并提示学生注意倾听;根据小组汇报的实验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补充,可以从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注意事项等角度进行评价;学生补充不到位的,教师进行补充。
三、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1、实验观察,获取事实
学生根据实验方案,结合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小组合作完成搅拌加快溶解的实验,并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6页中。
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巡视指导,强调注意事项:搅拌时不要碰烧杯底和烧杯壁。
2、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1)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按照我会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由此得出什么结论?的方式进行汇报。
教师总结:搅拌能加快冰糖的溶解。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
做练习册
反思与改进:
14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1、能设计出比较食盐、白砂糖、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实验。
2、能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溶解现象。
3、能对比较食盐、白砂糖、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实验表现出探究兴趣。
重点难点
1、认识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天平、药匙、烧杯、白砂糖、食盐、小苏打、玻璃棒、水、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引导: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食盐、白砂糖、小苏打三种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如果在体积不变的水中我们把这三种物质分别一直不断地加入,它们还能继续溶解下去吗?它们的溶解能力一样吗?
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
提问:怎样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能力?
二、探究与发现:
1、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才能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
(1)讲解:该实验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这个实验改变的是三种物质的质量,其他条件不能改变。
(2)思考: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就说明不能再溶解了?通过比较什么来判断三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实验中需要保证什么条件是相同的?怎么放三种物质比较合理?
(3)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指定小组汇报实验方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并提示学生注意倾听;根据小组汇报的实验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补充,可以从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注意事项等角度进行评价;学生补充不到位的,教师进行补充。
3、讲解:要用三个烧杯,把三种物质分别放在不同烧杯的水中;
教学过程
要保证水的温度和体积都相同;每次加入少量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轻轻搅拌,完全溶解后再次加入,直到发现怎么搅拌水中都会有固体物质,说明就不能溶解了;通过比较加入物质的质量来判断它们的溶解能力,加入的质量大,说明在水中溶解能力强,加入的质量小,说明在水中溶解能力弱。
三、动手操作,实验观察
1、掌握实验方法。
(1)分别称取质量为5g的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若干份。
(2)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ml相同温度的水。
(3)分别向三个烧杯中逐份加入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4)把实验步骤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7页中。
2、实验并观察
学生根据实验方案,结合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7页中。
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巡视指导,并引导学生完成统计图并绘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7页中,要向学生强调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烧杯底和壁等注意事项。
3、得出结论
(1)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按照我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的方式进行汇报。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归纳实验结论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白砂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最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引导: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实际上,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也是可以改变的。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溶解能力也会发生变化。
2、阅读:我国山西运城的盐湖中含有丰富的硝······
3、任务:课下,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与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关的现象。
4、引导学生进行本课学习的自评和总评。
五、本课总结
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五、课堂练习:
做练习册
反思与改进:
15 分离盐和沙
教学目标
1、能说出食盐和沙的特点。
2、能说出分离食盐和沙的方法。
3、能根据食盐和沙的特点设计分离方案。
4、能对探究分离食盐和沙的实验感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食盐和沙的特点及其分离方法。
教学准备
食盐、沙、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铁圈、蒸发皿、三脚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出示:晒盐的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海水晒出的食盐与我们食用的食盐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海水晒出的食盐比食用盐颜色发黄,里面混有一些泥沙。怎样将食盐中的沙子出去呢?要除去食盐中的沙子需要先将它们分离,那么怎样才能将食盐和沙分开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与发现:
1、比较盐和沙有什么特点。
引导:在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盐和沙这两种物质,你了解盐和沙的特点吗?下面我们从颜色、颗粒大小、是否溶于水等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将比较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8页中。
学生分组比较,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用准确地词语记录它们的特点。
交流:盐和沙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哪些特点分离盐和沙呢?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依据盐溶解于水而沙不溶解于水的特点来分离盐和沙。
2、分离盐和沙
(1)掌握方法
播放:试验方法课件或视频。(教师提示学生关注:实验分几步?应注意什么?怎样加热盐水得到纯净的盐?)
指定学生复述实验过程与方法。
出示实验方法,并引领学生找出中心词:搅拌、过滤、蒸发。
(2)温馨提示。
a、溶解:搅拌时玻璃棒不要接触烧杯的底和壁。
b、过滤:滤纸的边缘略低于漏斗口,水位低于滤纸边缘;漏斗颈下口直面靠在烧杯内壁上,把玻璃棒一端放在三层滤纸那一侧上,将浑浊的液体沿倾斜的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
(3)实验观察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蒸发盐水
(1)掌握试验方法
播放:加热盐水实验方法的视频或课件。
出示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要点
出示实验方法:把盐水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滤液,以防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2)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实验中注意安全。
4、得出结论
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做实验的,观察到什么现象。
讨论:从盐与沙的混合物中将食盐与沙分开,主要经过了几个步骤?
小结:将盐与沙的混合物分离主要经历了溶解----过滤----结晶几个过程,我们称这种方法为过滤法。
思考:利用过滤法,还可以分离哪些混合物?
三、实践运用 拓展延伸
引导:生活中有很多混合物是由两种不溶解的物质构成的,如籽粒饱满与籽粒不饱满的谷子;籽粒较大的玉米与颗粒较小的沙子等,这些混合物又该怎样分开呢?
阅读: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查阅有关资料,并记录下来。
总结: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分离的混合物有很多,比如:利用风力或浮力将粮食籽粒饱满的与瘪的分开,利用筛子将颗粒大小不同的物体分开等等。
五、本课总结
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可以利用盐溶于水而沙不溶于水来分离盐和沙。)
五、课堂练习:
做练习册
反思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