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常见的力》教学设计(含目录)

文档属性

名称 冀人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常见的力》教学设计(含目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0-29 22:3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冀人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常见的力》教学设计
常见的力
16 弹力
17 浮力
18 摩擦力
16 弹力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2、能说出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能在使用圆珠笔的过程中,提成探究性的问题。
4、能对探究弹力产生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什么是弹力。
教学准备 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一、情境与问题:
引导:力是有大小的,那怎样测量力的大小呢?今天我们来认识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测力仪器-------弹簧测力计。
出示弹簧测力计的图片
问:你知道弹簧测力计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观测力的大小?我们来学习16课第2课时研究一下。
二、探究与发现:
1、观察测力计。
(1)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组成。
(2)讲解弹簧测力计各部分名称。弹簧测力计的主要构造包括提环、弹簧、挂钩、指针和刻度盘。
2、掌握使用方法。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确认被测物不会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
(2)进行“校零”竖直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当指针没在零刻度时,先轻轻来回拉动几次挂钩,看指针能否归零,归零后才可使用,如果还没有归零,可上下拉动刻度盘,使刻度盘零刻度与指针对齐后,才可使用。
(3)把被测物体挂在挂钩上,等弹簧测力计的指针示数稳定之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相垂直。
(4)记录测量结果,由测量数值和测量单位两部分组成,比如所测得拉力为2牛,可以记做2N。
注意事项:要测得力不可超过测力计标定的最大数值,否则容易损坏测力计。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指针相垂直,俯视和仰视都会使结果出现误差。
3、体验力的大小
分组将一个测力计挂在铁架台上,向下拉,感受力的大小并读数。
(三)测量物体,形成技能
1、每组分发三个钩码,分别测量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的力,读数并记录。
2、测量身边的物体,如橡皮、钢笔等。(测量前先进行估测,一是避免超过测力计量程,二是可以训练学生估测的能力)
学生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四)各小组介绍本组测量情况并展示记录表。
(五)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提问:说说图片是什么物品?
讨论:拉弓射箭、汽车减震是怎样产生弹力的?有什么作用?
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弹力的实例?
总结: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希望同学们注意观察,能发现更多的弹力应用的实例。
三、本课总结
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四、课堂练习:
做练习册
反思与改进:
17 浮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科学探究
1.能从日常的生活现象中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对问题进行假设,并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3.能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4.能利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对探究浮力大小产生兴趣。
2.能尝试采用多种思路和方法让沉在水中的土豆浮上来。
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
能说出浮力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上浮和下沉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演示:将石子、木条、泡沫塑料块、铁钉等物体放入水槽中。(有的沉,有的浮。)
2.提问:为什么这些物体(木条、泡沫塑料块)能浮在水面上 它们浮在水面上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体验浮力。
提问:我们将手或物体放在水面上时会有什么现象呢
(1)提出问题。
(2)掌握方法。
讲述:五指并拢,掌心朝下,将手平放在水面上,慢慢向下移动,体会手的感觉。将泡沫型料板放在水面上,用手将泡沫板慢慢压入水中,体会手的感觉。
(3)实验观察。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1页中,教师巡回指导。
(4)形成结论。
①交流:两次实验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你的手感觉到的力是朝向什么方向的
②总结:当物体放入水中时,它就受到了水对它向上托起的力,这就是浮力。由于浮力的作用,有些物体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2.探究石块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
(1)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①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
②假设:沉入水中的物体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绳的石块,让学生用手指捏着细绳把石块浸入水中,体验一下石块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
(2)掌握方法,实验观察。
①引导:手的感觉是不准确的,我们能否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呢
②出示实验方法
A.用细绳将石块系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B.手提弹簧测力计,将石块慢慢浸入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C.手托石块,让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石块浸入水中时的示数相同。
D.思考:手托石块的力与测力计示数有关系吗
③学生实验操作。
要求:技照实验步骤进行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分析现象,形成结论。
①提问:在水中下沉的石子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 请各小组结合自己的实验情况,进行说明。
②小组交流评价
③教师总结: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播放石块从空中落下,入水后下落速度变慢的视频。
2.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3.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进行补充。(石块落入水中后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所以下落速度变慢了。)
教学反思:
18 摩擦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归纳出摩擦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2.能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科学探究
1.能从活动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通过实验感受、体验摩擦力。
3.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
1.能表现出对摩擦力的探究兴趣。
2.能实事求是地描述实验现象,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
1.能举例说出利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能从正反两方面找出摩擦力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了解影 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游戏:“小华”两脚着地”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明”拉动“小华向前走
2.提问:为什么“小明”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拖动“小华” 阻碍“小华”向前滑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感受摩擦力。
(1)引导: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上面的问题。
(2)掌握方法。
出示图片,讲述实验方法
①将手掌贴在桌面上往前推,手有什么感觉
②沿水平方向向前推动桌子,有什么感宽
③用弹簧测力计水平缓缓拖动笔袋,观察测力计的示数。
(3)实验观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交流。
①讨论
A实验中,手、桌子、笔袋在运动时和什么物体发生了接触 、B.你的手有什么感 你的手感觉到的力是朝向什么方向的 测力计的示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②交流:指定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5)形成结论。
教师小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摩擦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摩擦力除了可以感党,也可以测量。实验中我们用弾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笔袋,当笔袋运动时,测得的力的大小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测力计的读数就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①提问:物体沿接触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②猜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示:A.“拉人”的游戏中,如果将小华换成一个成年人,小明要想拉动成年人,他用的力会怎样 B.如果将游戏的地点由操场地面改为玻璃地面,小明拉动小华,用的力气会怎样 )
③交流:指定学生汇根自己的猜想。(摩擦力大小可能与物体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可能越大。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越粗糙,摩擦力可能越大。)
(2)掌握方法,实验观察
①出示实验方法。
实验1:验证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
A将一块木板放在桌面上,在木板上放一本书,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缓拖动木板,拖动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B.将木板放回原处,在木板上放两本书,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缓拖动木板,拖动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C.木板上放三本书,重复以上步骤。
实验2:验近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棱程度有关。
A.在木板的一面粘上砂纸。
B.将木板光滑的一面与桌面接触,在木板上放一本书,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缓拖动木板,拖动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C.将木板粘有秒纸的一面与桌面接触,在木板上放一本书,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缓拖动木板,拖动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②学生实验操作
要求:选择1一2个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分析现象,形成结论。
①引导:请各小组代表
说一说实验是怎样做的,观测到什么数据,说明了什么。
②汇报: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提示其他学生注意倾听,然后进行补充与评价
③越结: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重量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有关,接触面越相糙,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实现应用,拓展延伸
1.提问:(出示图片)说一说这四幅图片各是什么物品,为什么要这样,它们是在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与评价
2.交流: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例子,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2页中
3.总结:在生产、生活中,我们需要增大有益的摩擦力,减小有害的摩擦力请大家继续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有益的还是无益的,人们是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实验,将实验现象填写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1页中。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