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 15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回顾
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国家 扩张 20世纪30年代,英、法面临德、意、日的挑战。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英、法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这一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的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开会,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世界濒临战争的边缘。
意大利 侵略埃塞俄比亚 德国 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日本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在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法西斯国家更加猖狂,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在所难免。战争是如何爆发的?法西斯国家最终又是怎样被打败的?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根本原因:一战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平衡状况,特别是德国的发展打破欧洲的平衡。
社会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政治危机。
历史原因:一战后,德国和日本受制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迫切希望打破这个体系。
直接原因:德意日疯狂对外扩张。
推动因素: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原因
标志
①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局部爆发。
②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
德意日法西斯同盟
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协定。11月,墨索里尼说:“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欧洲国家都可以围绕这个轴心运转。”后来常说的“轴心国”一词,即来源于此。11月25日,德国与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于1937年加入,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1940年9月,三国在柏林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相关史事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
欧洲:①西线战场
②东线战场
非洲:③北非战场
亚太:④中国战场
⑤太平洋战场
①
②
③
④
⑤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战况
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5月,德军出其不意地突入法国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峡。拥有数百万大军的法国,在6个星期内就被打败。德军进攻法国后,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接着,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英国军民坚持战斗。
马奇诺防线
德
法
敦刻尔克大撤退
不列颠战役
(1)欧洲西线战场
马奇诺防线: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
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法国西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敦刻尔克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知识拓展
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中国战场的抗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爆发
时间:1941年6月
经过:德国集结了550多万大军、几千辆坦克和几千架飞机,在约1 500千米的战线上,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仅几个月时间,德军便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
结果: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苏德战争示意图
时间:1941年12月7日(当地时间)
标志: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影响:1941年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2)太平洋战争爆发
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
1941年12月7日清晨,位于夏
威夷群岛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沉浸在周末安谧的气氛中,睡梦中
的美军没有觉察到战争正在逼近。
此时,数艘航空母舰组成的日本攻
击舰队已悄然接近珍珠港。7时55
分,日军飞机向珍珠港发动了攻击。
日军在两个小时内出动350余架飞
机。炸弹像暴雨般倾泻到珍珠港。
美军仓促应战。日本以很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炸沉炸伤美军舰艇20余艘,炸毁美军飞机260多架,美军损失惨重。“珍珠港事件”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美国对日本宣战,加入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列。
相关史事
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背景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建立
时间:1942年1月
地点:华盛顿
盟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以后又增加21国加入)
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盟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意义: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和战后建立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背景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表现
战场 时间 标志 意义
欧洲战场 1942年7月次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1943年7月 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太平洋战场 1942年6月 中途岛战役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中国战场 1944年4月至年底 豫湘桂战役 此后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战场逐步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诺曼底登陆
1943—1945年的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1942年,为了压制美国海军力量,加强在太平洋地区的海上军事地位,日本决定进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中途岛。美军事先了解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伺机反击。日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相关史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亚洲太平洋战场示意图
中途岛
日军
美军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开罗会晤
时间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的首脑在开罗会晤,并于12月初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相关史事
1943年11月
地点
埃及开罗
首脑
中、美、英三国的首脑
成果
发表《开罗宣言》——
《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2、雅尔塔会议
背景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
发生根本转变。
召开
时间:1945年2月,苏联的雅尔塔
目的:协调盟军行动
与会: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
丘吉尔、斯大林
内容:①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
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
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丘吉尔(前排居左)罗斯福(前排居中)、斯大林(前排居右)
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苏联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进行了磋商。苏联提出了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
相关史事
雅尔塔会议体现出美国苏联推行大国强权政治
中华民国全图
二战期间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
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会议地点 与会国(人员) 会议主要内容
开罗会议 1943年 11月 埃及开罗 中、美、英 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 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雅尔塔会议 1945年 2月 苏联雅尔塔 (克里米亚南部) 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波茨坦会议 1945年 7月 德国波茨坦 (柏林市西南) 美、英、苏三国的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战场 大事
欧洲战场 1945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亚洲太平洋战场 ①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反攻。
②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
③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
④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进程
苏军包围柏林以后,希特勒在柏林集中兵力,企图做垂死挣扎。苏军则调集了数倍于德军的军队、飞机和坦克。4月16日凌晨,苏军万炮齐发,对德军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接着,在100多个巨型探照灯的照耀下,数千辆坦克引导苏军战士向德军阵地发动了进攻。经过10多天的激烈战斗,苏军逐渐攻入柏林市中心。希特勒见大势已去,在地下室饮弹自尽。
相关史事
苏军攻克柏林
美国军舰“密苏里号”
上的日本投降仪式
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9月9日,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降将、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呈递降书。
日本无条件投降诏书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签字的投降诏书(局部)。
项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时间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1939年9月—1945年9月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矛盾不可调和所致 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战争双方 同盟国——协约国 德意日“轴心国”——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爆发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国和俄、英、法参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战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结束标志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主要战场 欧洲(西线、东线、南线) 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亚洲战场(主战场在中国) 、太平洋战场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绞肉机) 莫斯科战役、珍珠港战役、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
这种结局 协约国集团打败同盟国集团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打败“轴心国”集团
小结:两次世界大战类比
课后活动
1.下列历史事件,哪些发生在1941年?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错误的画X德国入侵苏联 ( )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雅尔塔会议召开 ( )
√
√
X
X
2.阅读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谈一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时间长,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卷入战争。损耗了大量财富,许多城市和村庄被夷为平地。
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
美国研制原子弹
原子弹是指利用核裂变链式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核武器1939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决定研制原子弹。后来,这一决定逐渐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的庞大计划,动用了大约60万人。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知识拓展
(2021·福建中考) 图12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1945年5月,其作用是( )
A.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加速德国无条件投降 苏军攻克柏林图12
链接中考
D
(2021·广西贵港)右图前排三人是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某次重要会议的主要代表。下列属于此次会议内容的是( )
A.成立国际联盟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链接中考
D
(2021·吉林中考)与“1945年”“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等信息相关的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链接中考
C
(2021·山东临沂)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在图10所示岛上的美国海军基地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该岛上的飞机场。这
次偷袭 ( )
A.以轰炸美国珍珠港的战舰为目标
B.使美国加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来
C.使中国成为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D.基本摧毁了当时美国的海军主力 图10
链接中考
A
(2021·江苏南京)“欧战爆发前,中国人民孤军奋战,抗击着日军,而英、法、美却在亚洲和欧洲推行绥靖政策。苏联倡议集体安全受到英法破坏,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材料揭示的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有( )
①萨拉热窝事件突发 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③英、法、美的绥靖 ④纳粹德国对外扩张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链接中考
A
(2021·四川凉山)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事件是( )
A.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雅尔塔会议召开
D.诺曼底登陆成功
链接中考
A
(2021·四川遂宁)斯大林曾经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是( )
A.诺曼底登陆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莫斯科保卫战
D.意大利投降
链接中考
A
(2021·浙江嘉兴) 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发表胜利宣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这是盟军的伟大胜利……法西斯德国的坟墓将就此挖掘。”他赞誉的这场战役是( )
A.不列颠战役
B.珍珠港战役
C.中途岛战役
D.诺曼底战役
链接中考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