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
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为什么大海的水没有增多?几千年来很多先哲都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公元5世纪,《宋书·天文志》中有人对此问题作了解释:太阳加热海水,使海水蒸发;河流注入大海,补充蒸发的消耗,使海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这种对海水水量维持稳定的解释科学吗?蒸发的海水去哪儿了呢?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观察、识別、描述水循环现象。(地理实践力)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水循环的类型和过程。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利用水循环示意图,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4.能够结合”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实例,辦识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结果。(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水循环的概念及环节?
2. 水循环的类型及依据?
3. 水循环的过程?
4.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自主学习
01
水 循 环 的 过 程 及 类 型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概念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 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3、划分依据
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
4、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海洋
陆地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下渗
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
海 水
蒸 发
上升到空中
水汽输送到大陆上空
凝 结
降 水
地表径流 下 渗
地下径流
江河汇集
重回海洋
海陆内循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
使得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发生在陆地间的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对水资源的更新有一定作用。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
海洋
陆地
降水
植物蒸腾
蒸发
地面、水面 植物
蒸 发 蒸 腾
水 汽
陆地上空
凝 结
降 水
陆地内循环
海洋
陆地
蒸发
降水
海洋水
蒸发
水汽
上升到高空
凝结
降水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发生在海洋间的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
蒸发、蒸腾
降水
陆地内循环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概括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课本P48
3. 读图3.5,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在同一深度上砂田的土壤含水量总是大于裸田。砂田影响的水循环节主要有下渗、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主要作用表现在增加下渗、抑制蒸发、削减地表径流、蓄水保墒;可以有效地保护耕地。
2. 读图3.4,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砂田的蒸发量小于裸田。砂石覆盖层阻挡水分蒸发,可以有效抑制蒸发,减少蒸发量。
1. 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在土壤表层铺设砂石,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地表径流,增加水的下渗量。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古诗中“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说法是否合理
答案:根据水循环可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说法不够严谨。
因为流到海洋中的黄河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有可能随大气环流,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适当条件下,再凝结形成降水,成为黄河水的补给水源。
思维发散
思维发散
城市看“海”
城市的积水是从哪里来的,最终又将去往哪里?
2021年10月2日至7日,山西省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全省过程降水量在15.4毫米至285.2毫米之间。其中最大降水出现在临汾市大宁县,全省117个县(市、区)中有18个县(市、区)降水超过200毫米。其中,太原、阳泉、临汾、长治、吕梁、晋中大部分地区都创下了10月上旬累计降雨量纪录。
思维发散
看“海”成因
1、地面硬化、绿地面积减少,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
2、城市建设使湖泊、河流面积减少,蓄水排水能力差
3、城市排水管道堵塞,管网建设滞后,排水能力差等
思维发散
解看“海”之策
透水砖
城市绿地
思维发散
解看“海”之策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人类能够干预和控制水循环哪些环节
人类活动 河流流量和水位变化 直接影响的环节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地表径流
下渗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下渗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变化平缓 下渗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变化平稳 地表径流
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地表径流
跨流域调水 水源区河段流量减少 地表径流
取用河流水 流量减少 地表径流
取用地下水 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径流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02
水 循 环 的 地 理 意 义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促进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不断再生和更新的,可以说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
不可以。虽然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的状态,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资源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1)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2)地表径流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纽带。
20世纪90年代的黄河三角洲
21世纪10年代的黄河三角洲
(3)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水循环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课堂检测
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②⑤⑥
2、在三种水循环中都具备的环节是 ( )
A. 蒸发、降水、径流 B.蒸发、降水
C. 蒸发、蒸腾 D. 蒸发、水汽输送、径流
√
√
课堂检测
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读某地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字母代表的环节中,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一组是 ( )
A. a、b、c、d B. b、c、h、e
C. d、e、f、g D. e、f、g、h
4、长江三峡的建设,体现了人类对图中哪个环节的影响? ( )
A. a B. b C. c D. d
√
√
课堂检测
读图,回答5—6题。
5、该图表示的物质循环类型是 ( )
A. 生物循环 B. 岩石圈物质循环
C. 大气循环 D. 水循环
6、下列关于该物质循环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B. 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转移和能量转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C. 通过搬运、侵蚀和堆积作用,塑造地表形态,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D. 使各个地区的气温、湿度等不断得到调整,有效减少了极端气候现象出现的频率
√
√
课堂检测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 取水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 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课堂检测
下图中a— g 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读图,回答9~10题。
9、城市用渗水砖铺设地面,水循环的部分环节会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a 增加 B. b 减少 C. f 增加 D. e 增加
10、下列关于水循环各环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 c 环节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② d 环节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无关
③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g 环节 ④地表植被状况对 f 环节影响很大
A. 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
知 识 归 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