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三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学科 音乐 学段 中 年级 三年级
相关内容 核心内容:以表现领域中的演唱和识读乐谱为核心内容。相关内容:辅以感受与鉴赏、创造(创作实践)等相关领域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培养学生自主识谱、实践创作为主要实践活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识读乐谱能力,强调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理论依据
《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领域相关内容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本课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并以学生自主识谱作为主要实践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作品分析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第二课中的一首歌曲,歌曲是一首欢快的创作型儿童歌曲。歌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画个图画比一比”的情境创设展现了小朋友丰富的想象力和用画笔表达爱祖国的纯真心灵。歌曲是C大调;2/4拍,带有完整的前奏、间奏、尾奏。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节奏相对密集,主要采用平稳极进的手法,配合着间奏的运用,使得旋律在平稳中略带活泼,体现了小朋友们天真可爱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节奏相对舒展,音区有所提高,且后半段旋律多采用跳进手法,使情绪更加欢快、活跃,抒发了小朋友们淳朴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2.对乐谱的分析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是一首C大调歌曲,作品呈单二部曲式结构。
A段为平行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两个乐句为方整性结构,a1乐句是a乐句的局部重复,同头变尾。节奏紧凑,密度小,情绪活泼,旋律进行轻巧跳跃。下图红色框出这两个乐句不同的部分。
a乐句的结束音为属音,和声为主,a1乐句的结束音为主和弦的根音,和声为主。这两个乐句的结尾音都落在主和弦上,给人以平衡感。
B乐段是A段的对比乐段,节奏较A段相对舒展,大气抒情,密度大,推动了音乐的发展。b乐句的前4小节采用新材料写成,旋律从高到低整体呈下行走向,且节奏也较A段有所展开,后四小节有些模进的手法,但又不是严格的三度模进。结束音落在属和弦中,c乐句是全曲旋律中跳进最多的一个乐句,先是以一个do、mi、sol、do’的琶音由低到高进行,与b乐句旋律呈反向进行,然后是sol—do’的音程跳进手法,结合了两个八分休止符,使得旋律的发展充满了轻松俏皮的气氛,并且作为补充又重复了一次,最后落在了(主音)主和旋上,配合着最后三小节的尾奏,给人以音乐的归属感。
3.歌词分析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是一首创作型儿童歌曲,作词者潘蓉,作曲潘振声。歌词歌词以“小小蜡笔穿花衣”的拟人手法展开,结合形象的语言和“画个图画比一比”的情境创设展开叙述,最后以“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情感表达推动了情绪的发展,将歌曲情绪推向了高潮。展现了小朋友丰富的想象力和用画笔表达爱祖国的纯真心灵。
4.对教学音响的分析
教材上《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是C大调记谱,配套音响也为C大调。本歌曲旋律多用级进或四度跳进,对于三年级学生的音域和音色特点,很适宜在教学中的歌唱环节使用C大调音响和伴奏。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授的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喜欢聆听活泼轻快的歌曲,经过三年的识谱学习,学生已具备了识读五线谱的基本能力,可以辨别基本节奏型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八分休止符等,可以通过听、看、读基本视唱出结构短小、节奏简单的C大调歌曲。能够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能感受到歌曲旋律的相同与变化。学生能够运用较正确的站坐姿势、有控制的声音进行演唱,但在旋律出现跳进音型时,学生容易掌握不好音准。另外,在演唱到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时,学生也容易造成把前面的音唱的过长,从而被忽视掉的可能,需要教师多加关注。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不同形式的识读乐谱“小游戏”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识谱、唱谱,激发学生有效的聆听乐谱。通过对乐谱的演唱及创编,逐渐引导学生达到深入把握歌曲的内容、情绪、风格等特点。
(四)技术准备
1.下载《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音乐。
2.制作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演示文稿,链接相关音响;
3.用overtrue打谱软件制作歌谱;
4.熟练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钢琴伴奏;
5.搜集本课相关图片、资料,并进行整理。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前期教学状况:在之前的音乐课堂中已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具有较强的歌曲情绪、律动的判断能力,对C大调乐谱的识读较为熟练,有初步的听音能力,能够听辨mi、sol、la等音。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在演唱时,能控制自己的声音演唱,基本没有喊唱现象。
问题一:在听辨音环节时re、mi、sol、la四个音的音准掌握不好。
对 策:在听辨音之前先带领学生视唱,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感受音的高低。
问题二:歌曲中八分休止符的演唱不够标准。
对 策:在演唱前提示学生,并单独练习加以体会。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轻松、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主识读乐谱为主,通过看、听、说、比、创等手段引导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完整识读乐谱,体验二拍子、解决八分休止符,能为歌曲进行歌词的创编。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够用轻松的声音、欢快地情绪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歌曲中八分休止符的准确演唱。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环节目标】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祖国山河”纪录片片段,使学生们感受祖国壮美山河,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活动1、1——学生观看视频,感受祖国的壮美山河,激发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1、教师导入: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小视频,在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学生:观看视频并作出回答(山川、河流、中央电视台···)
2、视频中所展现的都是我们国家的财富,中华人民几千年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了我们现在这么美丽富饶的祖国。你们爱它吗?(生:爱)看到国家这么繁荣昌盛,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
(二)揭示课题 聆听歌曲
【环节目标】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律动,理解歌曲内容,并为歌曲划分乐段。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律动,并结合乐谱划分出歌曲乐段。
活动设计2、1——教师出示课题,感受音乐的情绪与律动。
教师活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就叫做《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板书标题)歌曲中有位小朋友正在用她的蜡笔表达她对祖国的热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和律动。
学生活动:情绪是欢快活泼的,歌曲是2/4拍的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第10页,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呢?
学生活动:歌曲可以分为两个乐段。
教师活动: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学习这两个乐段。
可能发生的教学过程:
学生在划分乐段时出现分歧。
解决策略: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旋律的变化。
(三)学唱歌曲
【环节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分乐段让学生识读乐谱,引导学生利用对比、听辨、模唱等方式解决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轻松、完整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利用听、唱,结合音乐小游戏,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完成乐谱的识读,达到简化识读乐谱难度的目的。
活动3、1——聆听歌曲第一乐段
教师活动:看看乐谱,听一听老师的演奏,找一找第一乐段中有没有相同的短句?
学生活动:有,并逐一找出。
活动3、2——识读第一乐段乐谱
1、除了相同的短句,请你自己识读一下其它短句。
2、大家一起唱一唱乐谱。(教师纠正)
3、加入歌词演唱一乐段。
可能发生的教学过程:
在识读乐谱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反应较慢。
解决策略:
尽量把速度放慢些,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能力。
活动3、3——听音填空
教师活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填音游戏”。老师这里有四个音,分别要填入下面的四个空着的小节中。在填音之前,我们先来唱一唱这四个音。
学生活动:识读并唱出“re、mi、sol、la”四个音。
教师活动:下面就要考一考大家的耳朵了,请你听完后举手回答。(弹出旋律)
学生活动:依次听唱出旋律音。最后完整视唱乐谱。
可能发生的教学过程:
歌唱时对二分音符的音准把握。
少数同学对于“re、mi”和“sol、la”的音高不太容易区分。
解决策略:
1、练习时提示学生唱长音时要保持住音高,不要上下浮动。
2、引导学生在听、唱时感受每个音高的变化。
活动3、4——“音乐磁扣”小游戏
教师活动:比完了听力,现在我们比一比反应力,老师这儿有一些小磁扣,我把它当做音符的符头,我把它放在五线谱上,你迅速说出它的唱名。
学生活动:看老师拜访音符,迅速说出唱名,完成后加入节奏视唱乐谱。
教师活动:那我们换一换角色,这次老师来说音,你来摆放音。
学生活动:听老师说音摆放音符。
教师活动:给音符加入节奏,引导学生视唱乐谱。
学生活动:完整视唱第二乐段乐谱,并加入歌词演唱。
可能发生的教学过程:
旋律中八分休止符的演唱不够标准。
解决策略:
在教师加入节奏和学生视唱时都要重点提示学生注意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学生活动:完整演唱歌曲。
可能发生的教学过程:
旋律出现跳进时学生对音准的把握不够准确。
旋律中八分休止符的演唱不够标准。
解决策略:
1、可以让学生划出旋律线,指引音高方向。
2、在教师加入节奏和学生视唱时都要重点提示学生注意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四)拓展延伸
【环节目标】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祖国的喜爱。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创编歌词,同时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设计4、1——歌词创编
教师活动:歌曲中的小朋友创作了这么美丽的图画,现在我们虽然没有带来画笔,不过我们可以用歌唱的方式唱出你心中美丽的祖国。(出示创编页)请把你想画的景色创编到歌词当中。
学生活动:四人一小组进行歌词创编,并进行展示。
教师活动:展示自编的歌词,与学生分享交流。
可能发生的教学过程:
学生在创编时思维不够开阔。
解决策略:
教师在学生分小组创编时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编创。
课后小结
从大家丰富多彩的“画”里老师似乎看到了更加美丽的祖国,希望大家今后努力学习知识,用自己的知识建设出更强大的祖国!今天的音乐课到此结束,同学们下课!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聆听同学的答问或演唱时,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也采用自评的方式发现问题、提炼和总结问题。
2.教师过程性评价
教师即时性的过程性评价融入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聆听和学习状态,如:在初听乐曲时,学生能够跟迅速打出音乐的节奏律动,应及时肯定学生投入专注的聆听习惯和音乐学习的基本能力,多运用鼓励、积极的语言来点评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回答,若学生回答或演唱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当及时示范,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观察的方式进行改正。
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促进教学各个环节目标的实现,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新课前,通过播放一段“祖国大好山河”的视频,把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出来,当学生们看到祖国的山川、河流、天安门、长城等宏伟景观时,内心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然后再把学生的爱国情怀转移到本课的歌曲学习中,使学生能够有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趣味识读乐谱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由两个乐段组成,如果从头到尾单纯的让学生识读乐谱,会使音乐课的学习显得十分枯燥。因此,结合着两个乐段的特点以及音乐课程的能力培养,我分别对两个乐段采取不同的识读乐谱方式。在第一乐段中,通过让学生找出相同短句后再进行识读乐谱,主要达到让学生观察乐谱及简化识谱的目的,第二乐段的旋律相对复杂些,因此我设计了两种方式进行教学,一是注重对学生听觉思维模式的培养和对音高的记忆能力,利用听辨音的方式使学生先听、再唱。二是采取“音乐小磁扣”的游戏方式进行师生互动识读乐谱,能够使学生在“玩”中学,尽可能的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乐谱的识读,无形中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乐谱的识读变得不再枯燥乏味。
八、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以审美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聆听、表现、创造等感受音乐的内涵和美的情感。《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是一首表达爱国思想的歌曲,因此我以“爱祖国”的情感着入,以观看祖国大好山河的纪录片为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为进入歌曲的学习做好情感的指引。然后是歌曲的分段学习,结合三年级学生的乐理知识水平,我采用了识读乐谱的学唱方式。考虑到歌曲有两个乐段,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乐谱的识读,因此在两个乐段的学习中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对比乐句、听唱、“音乐磁扣”小游戏等,尽可能的使学生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乐谱旋律。由于这首歌曲比较朗朗上口,容易学唱,情感上也很容易得到理解与抒发。只是为了解决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的演唱,在识读乐谱环节我就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出现,要唱的有停顿、有跳跃感,再结合老师的范唱及引导,最终很顺利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
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学生演唱的环节,较多的考虑到集体的演唱从而忽视了个人的歌唱展示,没有把学生的表演情绪完全激发出来。教师的评价用语还可以再丰富一些,以此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过多的关注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却忽略了音乐本身,音乐教育再怎么综合怎么改变,其根本仍然是音乐,在一节音乐课中轻视了这一点是有些遗憾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音乐放在课的首位,利用更多的方式来辅助音乐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