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群文教学
【设计缘起】
起于学生需求的生命课
随着学业的加重,八下学生开始出现学业压力下的青春迷茫与学习困倦,如何让学生顺利渡过青春迷茫期,语文教学能否通过群文教学更好的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养料滋养学生生命,打通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让群文教学能成为学生需求的生命课。
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琢磨与上下求索,笔者寻觅到了打通《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三篇古文的切入点:《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在黑暗动荡的东晋末年,他用文字铸造了“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桃源之梦,点燃希望之灯,激励着子孙后代为了美好不断的追求;《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在永州的十年,是他人生最失意的时候,但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颠峰时刻,在这十年之中,不管个人的忧与乐,他坚守自己内心的高洁,他就是那个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核舟记》中的艺人王叔远雕刻技艺奇巧,正是有无数个像王叔远这样的人,他们守其业精其术,我们中华文明才能灿若星河。“筑其梦,定其心,守其业,精其术”这些隐匿在经典中的精神财富不正是化解学生青春困境的文化良方吗?于是笔者聚焦于“坚守”,通过整合这三篇古文设计了《谁的坚守打动了你》的群文教学。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随着文字的记载、文字的运用而传承、发展,文化是语言文字的命脉,也是语文教学的命脉。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和提高的过程。较之单篇课文的教学,群文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能通过巧妙的组合与独创的开发让经典文本焕发新的生命,更好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生命成长与素养提升的需求为学生进行私家定制,用群文重组后发掘出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生命,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样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的群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互动与共鸣,学生愿意动起来,课堂才能真正以学生为本,走出高冷的困局。
【教学过程】
这是一堂建立在《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单篇教学后,以“坚守”一词立骨的主题型群文教学课。
一、单刀直入导新课
言简意赅直入话题。
二、求同比异述内容
1.学生读三篇文章的标题并找出其异同:三篇文章体裁都是“记”;但三篇文章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桃花源记》侧重于叙事,《小石潭记》侧重于写景,《核舟记》侧重于状物。
2.学生将这三篇文章的标题进行变形来概述三篇文章的内容。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从这三篇文章的标题入手,让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发现其异同,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对标题进行变形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桃花源记》的主要内容是记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之奇遇;《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是记柳宗元发现的小石潭的美景;《核舟记》的主要内容是记王叔远雕刻的核舟之奇巧。语言理解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基础之上,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从文章内容的角度打通三个文本。
三、穿越时空访人物
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背景设计两至三个问题,穿越时空隧道与陶渊明、柳宗元、王叔远面对面来一场触动灵魂的采访。
1.老师和一位学生模拟采访陶渊明给予示范。
师:尊敬的五柳先生,您好!我是来自21世纪的记者欧阳,非常荣幸能够穿越时空来采访您,您的《桃花源记》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您能不能用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您笔下所描绘的桃花源呢?
生:我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风景绝美,里面的人都安居乐业的地方。
师:您为什么要虚构一个这样绝美的世界呢?
生:因为我当时生活的社会环境非常黑暗,所以我想通过它来反映社会的黑暗,也来寄托我的美好理想。
师:您为什么要在文中写美丽的桃花源外还有一片美丽的桃花林呢?
生:因为我希望我描写的桃花源能和我心中的桃花林一样美好灿烂。
师:美丽的桃花林外有一个美丽的桃花源,这是人们世世代代所追求的梦想,感谢您用文字为我们铸造了桃源之梦,点燃希望之灯。激励世人为了美好不断地追求。
2.从柳宗元和王叔远中任选一人,同桌两人互动模拟采访。3.展示。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这个环节设计“穿越时空访人物”的情境,用独特的语文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的基础上用新闻采访的形式进行语言创造与输出。在展示的过程中根据学生采访内容链接原文相关语段和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发掘三个人物的精神魅力:陶渊明在黑暗时代用文字筑桃源之梦;柳宗元在人生失意之时坚守内心高洁;王叔远在核雕世界守其业精其术。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听说读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及其品质,同时立足文本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让学生具有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传承和发展的能力。
四、创意颁奖论坚守
1.学生扣住“谁的坚守打动了你”的主题,根据课文和背景资料给陶渊明、柳宗元、王叔远写一段颁奖词。温馨提示:颁奖词主要是综合应用叙述、议论、抒情,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叙其事,评其人,赞其神。
2.学生五分钟自主书写颁奖词,然后展示学生作品与老师作品。
3.师生分享其他一些关于坚守的故事和人物:叶嘉莹先生一生专注于一件事,70年来坚守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传播;钟南山院士在疫情出现时坚守一线;《喀喇昆仑写忠诚》中的战士们用生命在坚守,守护国土,守护百姓的幸福。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进行审美体验与审美鉴赏,并努力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这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尤为明显。这个环节通过写颁奖词的形式,有效打通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过程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同时借助温馨提示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梯子,保障学生写作时间,以此满足学生的创作需求,这两方面都做好了,学生的精彩绽放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师生分享其他一些关于坚守的故事和人物”这一环节通过师生的说听互动来打通文本与生活,拓宽课堂的广度,让生活成为课堂教学取之不尽的资源。
五、诗意创作书寄语
学生从文本与生活中这些伟大的灵魂里汲取坚守的力量,诗意创作给自己一段寄语,帮助自己走过负重前行的日子。
1.学生书写寄语并展示。
2.教师寄语:希望每一个少年,像陶渊明一样筑造自己的梦想,像柳宗元一样坚定自己的内心,像王叔远一样守其业精其术。坚守奋斗,不负美好年华!坚守责任,勇当国之栋梁!希望你的坚守也同样能够打动你自己!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就是经由文字让学生得到文化浸润,丰富学生人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这一个环节通过书写寄语的形式,打通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命,让课堂所得融进学生精神血脉,让语文课堂真正为学生生命成长与素养提升助力。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素养的练兵场
为落实语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其育人价值,在群文教学中应建构一个培养与提升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发展”等语文核心素养的练兵场。较之单篇课文的教学,群文阅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所具有的优势要广泛、深厚、持久得多。但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来进行群文教学呢?
一、根据学情,小步轻迈
在群文教学中出现高冷困局,课堂学生思维凝固,教师生拽硬拖课堂方能前行的症结,在于课堂设计没有从学情出发,在课堂中未给学生搭建必要的支架。所以笔者在本堂课的五个板块力争做到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在“求同比异述内容”和“穿越时空访人物”这两个环节分别运用标题变形和新闻采访的形式,并通过老师与学生合作采访陶渊明的方式进行示范,让学生明白如何以文章内容为基础设计问题采访相关人物,从而降低难度,帮助学生从内容的角度来打通三个文本;“创意颁奖论坚守”这个环节则运用写颁奖词的形式,利用温馨提示简洁的文字传授学生写颁奖词的诀窍,助力学生从文化的精神层面再次实现三个文本的融通;“诗意创作书寄语”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本里和课堂中分享的人物汲取坚守的力量,然后用三言两语写寄语激励自己前行,实现文本与生活以及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融合。
二、活动驱动,培养素养
语文活动是课堂中学生最喜欢也是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语言历练机会的形式。整堂课笔者设计了采访人物、撰写颁奖词、书写寄语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语言”为基点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激活学生语文思维,点燃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来培养与提升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活力,走向自主学习、自觉思考、自信创作。
当学生愿意迈开思考的步伐,乐于在活动中走进文本去寻觅,与老师和同学在交流中碰撞,在小组与全班展示中绽放,我们的群文教学必能走出“独角戏”的尴尬,点亮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