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答案填入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2、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畜牧业的国家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种水稻的国家 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的国家
3、以下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有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毛泽东曾写了一篇文章,赞扬我国的一位古史传说人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请问这位古史传说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5、“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解释是
A、夏朝人是禹的后代 B、夏朝已经制定了刑法
C、夏朝阶级矛盾尖锐 D、《禹刑》极为残忍
6、有一天,小李去参观某一历史博物馆,其中有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着他。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此文物中的文字可能是
A、隶书或小篆 B、甲骨文或金文 C、大篆或小篆 D、隶书或大篆
7、春秋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乱,但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在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和最后一个霸主分别是( )
A 齐桓公、晋文公 B 齐桓公、楚庄王 C 齐桓公、勾践 D 晋文公 勾践
8、我国美丽的城市青岛,在春秋时期属齐国管辖。齐国在齐桓公统治时期国力强盛,主要是因为重用了一位贤相,他就是
A、管仲 B、李斯 C、魏征 D、寇准
9、在城濮大战中,“退避三舍”的是
A、楚军 B、晋军 C、齐军 D、秦军
10、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由谁总结出来的
A、扁鹊 B、李时珍 C、华佗 D、张仲景
11、历史活动课上,李明同学在扮演孔子时所说的台词应该是
A、“人们互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12、假如你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下列哪件事不可能发生
A、你作战有功,被赏赐很多良田 B、你耕种土地,喜获丰收,得到了奖励
C、你看病时,医生会切你的脉搏 D、你看到了屈原用隶书写的《离骚》
1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的“扫六合”完成于
A、公元前476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前206年
14、董必武《谒昭君墓》诗碑中有“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其“胡”是指
A、越族 B、匈奴 C、西域各族 D、东胡
15、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
A、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长安、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16、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通史是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17、下列哪项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其目的都是争夺统治权 ④结果都是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中国的许多成语都源于历史。下列成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A、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B、卧薪尝胆 C、围魏救赵 D、四面楚歌
19、有一次,华佗给一个病人动手术,可病人因疼痛而无法配合,华佗该怎么办
A、打晕他 B、给他喝麻沸散 C、给他打麻醉针 D、强行动手术
20、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改革都取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的进展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二、材料解析题:(共2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图三
图四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秦始皇实行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有何作用?(4分)
(2)材料二中图三场景反映了什么事件?图四线路图指的是什么线路图?我国最早对新疆地区进行行政管辖的事件是什么?简述图三、图四之间关系和影响。(4分)
22、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1)、材料中的“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2)、除材料中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4分)
(3)、这次改革后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4分)
三、历史探究题:(共20分)
2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重大发展,其原因是什么?(2分)
(2)、西汉初年,统治者对待农业生产的措施与秦朝相比有什么不同?(2分)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有什么表现?(2分)
(4)、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2分)
2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器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列举我国自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5项科学技术成就,并逐项概括其历史地位。
例: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10分)
(2)、你认为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群星璀璨说明了什么?(2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历史判断题(每题3分,共60分)
答案 D C B A B B c A B A D D B B A A B A B C
二、材料解析题
21、(1)统一货币和文字。作用: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2)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张骞通西域,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联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22、(1)、北魏孝文帝。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迁都洛阳;改穿汉服;改用汉姓;同汉族通婚。(3)、观点1: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观点2:他的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弱和鲜卑族的消亡。
三、历史探究题:
23、(1)、铁农具、牛耕的发明和推广。(2)、不同:秦朝赋税和徭役沉重,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西汉初年,统治者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主张发展农业生产。(3)、表现:以种植水稻为主,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得到推广。(任答2点即可)(4)、措施:改进生产工具,重视农业发展,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持社会安定等。(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24、(1)、①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②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③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④东汉华佗创制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⑤东汉张仲景编写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⑥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答出其中5项即可,如答其他科技成就及历史地位,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同样正确)
(2)、中国古代传统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人民聪明勤奋、善于创新;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