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21 创造宣言
陶行知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中伤、鲁钝、豢养、走投无路”词语。
2、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
3、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明确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4、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本文逻辑谨严、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
第 1 课 时
作者介绍
陶行知
(1891年-1946年)
安徽歙(shè)县人,教育家。
他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
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
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主要著作
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
教育问题》等。
字词积累
樵( )夫 豢( )养 陡( )然
烟囱( ) 中( )伤 走投( )无路
玄奘( ) 懦( )夫 塑( )像
遁( )词 鲁钝( ) 哑( )口无言
qiáo
huàn
dǒu
cōng
zhòng
tóu
zàng
nuò
sù
dùn
dùn
yǎ
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遁词:指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
画龙点睛: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暴,糟蹋、损害。弃,鄙弃。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投,投奔。
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叛,背叛。离,离开。
驳论文知识
定义: 驳论是指就,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 论,批驳错误的反动的见解和主张。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就是驳论文。
驳论方法: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
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须引出错误的论点。
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
整体感知
1、读完这篇文章后,这篇文章与以前学过的议论文有什么不同?
(1)、这是一篇驳论文,驳斥错误的观点。
(2)、文章旁征博引,写了大量的人和事。
(3)、文中有许多经典句子。
2、文章划分几个部分,概况其大意。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发出“让我们继续创造”的宣言。
第二部分(2—4):肯定创造的重要性,指出教育者创造的目的和方法。
第三部分(5—11):以实例驳斥五种人们常说的不能创造的观点。论述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第四部分(12—16):以“东山樵夫”砍柴为喻,揭示了失去创造力的可悲之处,鼓励教育者要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3、作者指出了人们不愿意创造的哪些借口?又分别列举了什么例子批驳?
(1)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以八大山人、飞帝亚斯、米开朗基为例,批驳因“环境平凡而不能创造”的观点。
(2)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列举三个事实论据有力地批驳“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这一观点,语势强烈。
(3)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以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为例,批驳人们因为“年纪太小而拒绝创造”的错误认识。
(4)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以曾参、慧能为例,批驳人们因为“自认为无能而拒绝创造”的错误认识。
(5)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以玄奘、哥伦布、莫扎尔特为例,批驳因“陷入绝境而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批判了五种错误观点,那么作者的观点什么?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东山樵夫将泰山的茅草和树苗带回家焚烧取火。以这个故事说明失去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4、东山樵夫的故事说明什么?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引用罗丹的话,进一步阐述人人能创造的的观点,深化论证,使文章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论证结构更加严密。
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6、创造宣言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第 2 课 时
《创造宣言》文章首先通过不同的人创造出不同的崇拜者,引出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要以集体之力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或彼此崇拜的活人,明确何谓“创造”。
然后再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列举典型事例批评一些人的错误观点,指出“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有了这样的理念,进一步指出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不能像东山樵夫那样因循守旧,要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
最后借用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汗”“血”和“热情”去创造。
文章论证思路
(1)用八大山人、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事例, 具体有力地批驳了“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2)采用了大量事例,如列举《易经》、《正气歌》、苏联的国歌、《尼赫鲁自传》等的产生这一系列事例,批驳了“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的观点。
文章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3)作者用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在幼年就有创造成果的例子进行反驳,具体有力地批驳了“年纪太小,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1)第3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将教育比喻成 塑像,将教育方法比喻成雕刻的刀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教育理论和技术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3)第12-14段作者用“东山樵夫”喻指没有创造 之心的教师,以树苗、茅草喻指学生,指出没有创 造之心和创造力的教师,既不能发现学生的价值,也不能给予他们更好的指导,最后只会毁灭他们。
比喻论证
(2)第4段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以“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教育者成才。
1.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2.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
道理论证
写作特色
1.运用举例论证,逐一驳斥。
文章运用了大量古今中外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事例,批驳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例证富有典型性,而且在驳斥每个错误观点时,都用了两个以上的事例,证据充分,生动感人,有很强的说服力。
2.运用运用大量的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增强论证效果。
文章运用了系列排比句,或肯定人物的巨大成就,或赞叹人物的经历非凡。从不同的角度反驳错误观点。使论证内容充实、丰富,有很强的说服力。
3、文章有驳有立,论证思路清晰。
文章首先用不同的人创造不同的崇拜者引出“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然后从外部环境和主观因素两方面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最后引用罗丹的话,发出了创造宣言。
文章破立结合,论证有理有据,有很强的说服力。
文章主旨
文章开篇提出“我们要创造”的观点,之后逐一批驳五种错误认识,然后指出失去创造之心的危害,最后呼吁教育者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者向教育者发出了“我们要创造”的呐喊,并代表教育者热情宣告“生命不息,创造不止”。
拓展延伸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
4、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5、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陶行知关于教育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