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30 11:1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语文 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 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1分,第6 -7 题每题1分,第8题每小题2分)
1.东临喝石, 。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2.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拟人手法,将对朋友的满腹牵挂深情寄托于明月之上的句子是: , 。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3分,每小题1分)
①童年是什么土电时 是树上的蝉,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伙伴的迷藏……②每当我绘声绘色地回想起童年时代的趣事时,脸上总泛起红润的光彩。毕竟,那往事就像潺潺的流水声在我心中旋绕,每当我回忆起这些,总是“咯咯”地笑,笑得那么甜蜜,那么灿烂。
(1)“潺潺的流水声”中的“潺”的读音是:
(2)①句横线处应该选择哪个标点符号更恰当 ( )
A., B.、 C. 。 D.
(3)“绘声绘色”一词在语段中的含义是( )
A.形容色彩艳丽
B.形容声音悦耳
C.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D.形容语言优美
6.“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嬴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中有一个字书写错误,应将“ ””改为“ ”。((格列佛游记》)
7.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②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③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④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A.①夸张②反复③比喻④比喻 B.①比喻 ②反复③拟人④排比
C.①比喻 ②夸张③拟人④排比 D.①夸张②夸张③比喻④比喻
8.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非常思念家乡。
(1)“风雨一 杯酒”是他写给大陆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请为它选填下联( )
A.天涯共此时 B.羁危万里身
C.江山万里心 D.千里共婵娟
(2)假如你是孔德成的二姐,你会如何安慰他的乡愁呢 请写在下面。(不超过25字)
二、阅读(45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3题。(10分)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9.《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 (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1分)
10.“俄而雪骤”中“骤”的正确解释是( )(2 分)
A.急 B.快 C.大 D.多次
11.文章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2分)
12.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 (2 分)
13.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 说说你的理由。(3 分)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一16题。(5 分)
起①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②,行不骑乘,亲襄赢粮③,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④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要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①起:吴起,军事家。②设席:铺设柔软的垫褥。③赢粮:多余的粮食。④疽:害着恶性的毒疮。
14.下面是“为”的义项,其中符合“起之为将”的一项是( )(1 分)
A.成为,变成 B.治,治理 C.算是 D.担任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16.吴起作为一个将军,亲自用嘴吮吸士兵的毒疮,从侧面反映了怎样一个问题 (2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 20题。(16分)
那个搭车的青年
毕淑敏
①那一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初春,道路泥泞。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②“你找死吗 ”司机破口大骂。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棕绳的袋子。“我不是找死,我要搭车,我得回家。”“不搭!司机楼里已经有人了,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没想坐司机楼子,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这样的天,你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③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④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师傅。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个青年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他的车,上车以后把他杀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跑了。”
⑤我心里一沉,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哎呀,他偷我的东西呢!”司机很冷静地说:“怎么样 我说的不错吧。”只见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泂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我把所见跟司机讲了,他笑了,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是要跳车了,现在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⑥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往轮胎缝里爬,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⑦“师傅,他……他还在偷,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是吗 ”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到了。”司机突然干巴巴地说。我们到一个兵站了,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司机打亮了驾驶室里的大灯,说:“现在不会出什么事了。”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
⑧我们微笑地看着他,不停地点头。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他抹了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⑨“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之中。我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⑩突然触到棕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棕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如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选文有删改)
17.从全文看,我对搭车青年的情感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4分)
18.请从修辞角度对第⑨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 分)
19.作者与司机从一开始就多次怀疑并误解搭车人,直到文章的最后才真相大白,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你觉得搭车的青年是个什么样的人 (4分)
20.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4分)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 23题。(9分)
海中听海
丛维熙
海能听吗
许多文艺作品都是从视觉上展示大海的形象的。
而法国现代派电子音乐作曲演奏家亚尔,在艺术长廊中别出心裁,他将万顷波浪,浓缩于一盘小小磁带之中。只要你按一下音响的键盘,咆哮的大海就在你的头脑中手舞足蹈了。它时而疯狂,时而娴静;时而暴虐,时而温柔;时而怒吼,时而絮....从中,我听到了大海深沉的呼吸,我觉得我认识了大海,并从大海中汲取了无穷力量。
那次,我远行南海西沙群岛,便把亚尔的海带上,一则解除漫漫航程上的寂苦,二是想和真实的海作个比较;眼睛眺望着真实的海,耳中听着音乐旋律中的海,不是一件很有情趣的事吗
那天,船艇行驶在琛航岛和珊瑚岛之间,23号强台风在太平洋生成,旋即横扫菲律宾,又从南沙而入西沙。入夜,船艇只好在大海中抛锚,涌浪卷起锚链撞击甲板的哐啷哐啷的巨响声,首先把亚尔的海撕裂成碎片!
海咆哮了。
海疯狂了。
耳机中的海迅速褪色,变成缕缕游丝,而我身下的海,则排天而来。狂浪飞上甲板,又折然飞去,眼前一片浑浊,一条两千多吨重的船,竟像一片树叶一样,上下飘飞,似已被风浪夹携到浪的漩涡、海的深渊中去了一般。
耳机滑落,我像醉汉一样在舱内跟跄。活生生的海,用它全部蛮动,一会儿把我抛向高空,一会儿又把我掷向谷底。海似乎正在翻身,他痉孪着、震颤着、呐喊着、厮杀着,把积蓄在体内的原始势能迸发出来,把浪甩向夜空去和星月接吻,把船埋进海底去造访死亡之谷。在这一霎间,我突然感到世界上一切描绘和吟唱海的艺术,都已宣告死亡。亚尔电子音乐中的海,在真正的海啸面前,似成了干调的无水之塘,他写在五线谱上的那些音符,一律变成了僵死的小小蝌料!对比我身下发了疯的大海,虽更有诗情画意但却少了海的神的和海的性格。
于是,我往日对海的孟浪,被厮破了,它变成海喷吐出的一个个泡沫,旋即被卷入呼啸着的海的深渊。
海中听海——不虚此行。
(选文有改动)
21.文中写亚尔的海和它给自己的感受,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3分)
22.试说说题目中两个“海”的含义。(3 分)
23.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不虚此行” (3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4. (1)下列作者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鲁迅一《朝花夕拾》 B.吴承恩一《红楼梦》
C.蒲松龄—《资治通鉴》 D.司马迁一《世说新语》
(2)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1 分)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白骨精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 ”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间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儿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描绘的故事情节。(1 分)
②《西游记》是青少年读者最喜爱的古典小说,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简要说说《西游记》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原因。(2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某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颁奖词:
这些荣获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有些孩子的付出甚至远远超出了成人所能承受……当我们被少年们的孝行感动时,再回过头来看看身边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否感激你的关爱 是否懂得帮你分忧 对你的态度是否友善……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社会的典型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就赶快从孩子幼年抓起,对他进行孝心教育吧!
材料二:天津市对多所学校中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不少受访学生坦言,他们并不觉得记住长辈生日、帮父母做饭就是孝心的体现。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中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爸妈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臭,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协会专家组成员魏永田表示,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针对独生子女的“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应给予“孝心”教育更多的关注。
(1)根据材料一写出你的调查结论。(不超过20个字)(2分)
(2)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 分)
A.“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
B.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社会的典型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
C.虽然考分红榜之下的孝道有其合理性,但少数中学生不关心家庭和父母的现象也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D.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都应给予更多关注。
(3)综合以上材料,请对学校校长提出一条你对孝心教育的建议。 (6分)
(二)写作(50分)
26.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题作文。
作文(1)题目:一杯温暖的茶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6年2月12日凌晨,著名军旅艺术家、剧作家、词作家阎肃在北京辞世,享年86岁。一时间,各媒体刊发追忆文章,文艺界人士纷纷悼念这位老人。然而,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阎肃这个名字也许并不太熟悉。他是艺坛的一棵“常青树”,85岁依然才思泉涌、佳作不断;他这人最重奉献情怀,为国家、为社会、为公益,闭口不谈报酬,一盘饺子就足矣。
阎肃的足迹遍及祖国各地,深山老林、大漠边关、海滨江畔……有一次在延安,半数人只在市里开个会就相继匆匆离去,他却以80岁的年纪一直率队走进乡镇,听民歌、看地方戏、与由民间艺人促膝交谈。正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根基深厚的学养,让阎肃的创作得心应手,古今逢源,为我们的社会贡献出上千个有筋骨、有品位、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激励了几代人。
人民日报为此配发短评称:德艺双馨,他做到了。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参考答案
以观沧海,山岛竦峙
断肠人在天涯
江春入旧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chán
D
C
嬴,赢
B
8.(1)C
(2)示例:弟弟,祖国日益强大,归家指日可待。
9.刘义庆
10.A
1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2.有力地暗示谢道韫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修养,作者很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3.开放性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与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空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飘的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所以把雪比作盐好。
示例二: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意象。
D
15.有个长恶性毒疮的士兵,吴起用嘴替他吮吸。
16.吴起爱护士兵,士兵对吴起忠心。
17.同情——猜疑——痛恨——愧疚
18.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提包”比作“婴儿”,写出了它被青年牢固安全地固定在轮胎上。把“拉锁”比作“小兽的牙齿”,写出了提包从未被打开过,表现了青年人淳朴普良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内心的震惊。
19.欲扬先抑。搭车的青年是一个孝顺、善良、淳朴、厚道的人。
20.作者始终怀疑青年人会偷自己的提包,因而处处认为青年是小偷,还用尽方法折腾他。结果最后才知道青年人不但不是在偷提包,反而是冒着严寒帮“我"系牢提包。“我”不但误解了青年,还对他造成了伤害,他却毫不介意,反过来感谢“我"。“我"感到深深的愧疚,为自己如此揣测人心、误会他人而深受触动。
21.(1)衬托真实的(或活生生的)海;(2)衬托真实的海给自己的感受或表明自己尚来真正认识海。
22.前一个海是真实的海,后一个海是亚尔的海。
23.结尾段的“不虚此行”,说明作者认识了真正的海。
24.(1)A
(2)D
(3)①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大战红孩儿或与红孩儿斗法等皆可)
②提示:可从故事情节、神话色彩、丰富的想象力、生动有趣的形象等方面作答。示例:《西游记》故事情节曲折、精彩、引人入胜,所以深受青少年喜爱。
(1)大多数中学生不关心家庭和父母。
C
示例:学校应多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感谢父母,关心父母。
26.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