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30 11:1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语文 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 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1分,第6- -7 题每题1分,第8题每小题2分)
1.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2.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直接点明作者羁旅他乡, 思家心切又不得回返,只能寄托于家书的句子是: 。
4.《江南逢李龟年》中作者以美丽的江南春景作衬托,却意在抒发与故人见面的悲凉感慨之情,兼有感伤时事之意的诗句是: , 。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春天,学校变成了花的乐园, 的鲜花和弯着腰做早操的嫩草邀我们一同玩耍。②我们在花园似的校园里赏花、逗草, (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
(1)“早操”中“操”的读音是
(2)适合填写在第①句横线处的词语是( )
A.五彩缤纷 B.多姿多彩 C.敏捷轻盈 D.悦耳动听
(3)在第②句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6.“保尔在原来设置矫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中有一字书写错误,应将“ ”改为“ ”。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7.对下面文段中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沿着湿漉漉的林间小路,我一步一步走近诺日朗瀑布。仰观大瀑布,我真正领略到那惊天动地的气势。①云雾迷蒙的天上,最开了一道巨大的路口,天水从豁口中涵涌而下,一落千丈,在山谷中激起飞扬的水花,发出震耳欧章的回声。②站在这样的大瀑布前,人犹如漫天飘漾的水家中的一顺限机,③此时,眼前的诺日朗瀑布群龙飞舞,舞出了一曲震撼天地的生命赞歌。
④这雄浑博大、激情四溢的自然奇景,怎能不让人心灵为之震颤
A.第①句运用夺张的修辞方法,突出表现诺日朗瀑布汹涌而下惊天动地的气势。
B.第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人的渺小,以此衬托诺日朗瀑布的浩大。
C.第③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如群龙飞舞的诺日朗瀑布令人震撼的壮美。
D.第④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诺日朗瀑布雄奇的景象给人带来的舒畅欢快之感。
8 (1)高翔同学有搜集对联并归类的好习惯。现在他将下列有关书法的对联整理在一起,但是其中有一副不属此类,请你帮他找出来。( )
A.大力可能通纸背 尖豪仍觉吐花香
B.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C.紫玉池中含雨露 白银笺上走龙蛇
D.贮水养来青玉案 和烟磨成紫云溪
(2)你的一位同学想要学习书法,却担心自己学不好,你会对他说: ( 注意说话时的称呼、语气等,不超过25字)
二、阅读(45分)
(一)古诗文阅读( 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 -13题。(10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手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手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子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雨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因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难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实。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含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不亦说乎( ) (2) 人不堪其忧( )
11.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之,说说在文中孔子都赞颂了颜回的哪些品质 (2分)
12.从孔子自述其提高学习与修养的过程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 (2 分)
13.《论语》体现了孔子的为学思想,说说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孔子的为学思想的 选取其中一方面谈谈你的收获。(3分)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5 分)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①。夫子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②重有忧者。”而曰:“然③!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⑤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哀:伤心,悲痛。②壹似:确实像,很像。③然:是这样。④舅:当时称丈夫的父亲为男,即公公。⑤识:同“志”,记住。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 分)
(1)孔子过泰山侧( ) (2)何为不去也(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苛政猛于虎也。
16.短文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 (2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 20题。(16 分)
一碗新米饭
①家乡不是平原,只是一些连绵的小丘陵。所以并没有一望无际的田野,有的只是层层叠叠的梯田。
②春天来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了。前一年准备好的谷种喷洒了水,盖上被子毯子焐了有些时日,一解开来,轰的一阵热气扑面而来。再定睛一看,谷子上全抽出了白色的细芽。这些谷种就撒到事先准备好的田里,盖上塑料薄膜,假以时日,这些种子就成了青青秧苗。田野里老黄牛一天比一天忙碌,俨然成了村子里最难请的贵宾。犁好的田里要放水,农民们就从山上砍来粗壮的毛竹对中剖开,做成水管引流。毛竹水管在溪涧中纵横交错,将清澈甘甜的溪水引到了梯田里。
③水田上一切准备就绪,就要插秧了。揭开塑料薄膜,秧苗挨挨挤挤,绿意逼人。农民们拿一把独脚的插秧凳,坐在水田里拔秧。分成一簇簇的用草捆住,装在簸箕里。然后再用簸箕挑到附近的水田里去种。种田是项技术活,纵横齐整,稀疏得宜。我常看到种田的人从田头种到田尾,再从田尾挪到田头。插好的秧苗一行行一列列,像接受检阅的士兵。
④秧苗插好,还要时不时耘田除草,喷洒农药。稻谷成熟,还要收割。收割的时候全家出动,拿了镰刀先将稻谷沿根割倒,然后借来打稻机脱粒。打稻机操作的时候,只看见机器飞快地旋转,发出呼呼的轰鸣声。打稻机工作完毕,拖出脱粒机下的稻桶,将稻谷装进麻袋挑回家。要是天气好,一两个太阳就能把稻谷晒得干燥喷香。晒稻谷的日子,每个小孩子必然不能闲着。需拿了一根长竹竿坐在门口,看住鸡鸭,管住猫狗。对当时的我来说,那样的过程枯燥无聊,可如今回想起来,竟也是甜蜜的。晒干的稻谷还不能直接加工成米,还要用风车筛选。将谷子倒进风车斗里,摇动风车把手,然后从风车的一侧吹出一些扁扁的谷子,那就是秕谷,里面没有米粒,只能碾碎做成糠喂猪或鸡鸭。而从风车肚子下来一个小漏斗下来的,则是标准的谷粒,颗颗饱满。
⑤我们背着筛好的稻谷前往村口的碾谷场。还没走近,就是震天的机器声。走进里面,粉尘扑面,屋子的角角落落都是米粉糠屑,机器的皮带上,各个零件上也都沾着厚厚的粉尘。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头上戴着长帽子,也已经一身灰白了。进去里面的人面对面说话得用喊的。
⑥终于可以吃到香喷喷的新米饭了。灶膛里柴火未熄,大锅里冒着热气,锅边米汤铺了一圈,新来饭的浓香让人垂诞三尺。妈妈虔诚地将第一碗米饭供到灶神前,然后又盛了一碗供祖先。第三碗是爷爷的……等到妈妈把一碗新米饭递给我,我二话不说就开吃了。白净香糯,不软不硬,就光吃米饭,我也能一口气吃上三碗。
⑦也许正是因为种稻谷的忙碌与周折,所以当时的米饭才会如此香甜可口。而今天,越来越贫瘠的土地,越来越干涸的清溪、越来越喜怒无常的天气,再也种不出这般令人回味的人间美食。吃饭,成了一天中的例行公事,饿肚子的日子,真的是一去不复退了,可是为什么我还是会怀念放学回家偷吃过的冷饭,冬天早上灶膛里焐了一夜的香薯粥 心里饿着,肚子不饿,这也算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吧 所以很多人都这样病态着,且无药可医。
(选文有删改)
17.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③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 分)
18.一碗新米饭吃到嘴里实属不易,请概括新米饭吃到嘴之前都经历了哪些艰苦的过程。(4分)
19.如何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20.文章标题“一碗新米饭”换成“一碗大米饭”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4分)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 23题。(9 分)
礼 物
①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②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③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④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⑤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做梦。梦见高年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很在母的怀里,母崇放喜地流了润。可是人入学要交的1万元建收费,1万元啦,到哪去弄呢
⑥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⑦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⑧母索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⑨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⑩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来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21.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请写出流泪的原因。第一次是因为 而流泪;第二次是因为 而流泪。(2分)
22.第⑥段中词语“忐忑不安的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 (3分)
23.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情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 谈谈你的理解。(4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4.阅读《朝花夕拾》回答问题。
(1)《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阿长”这个称呼体现其人的特点是( )(1分)
A.她的姓氏 B.她的身材
C.她的名字 D.沿用其前对一个女工的称呼
(2)《山海经》是我国的一部( )(1分)
B.天文著作 A.地理著作
C.神话(文学)著作 D.历史著作
(3)《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管《山海经》叫( )(1分)
A.“山海经” B.“画儿书” C.“三哼经” D.都不是
(4)《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何种思想的著作( )(1分)
A.封建孝道 B.封建迷信 C.因果报应 D.都不是
(5)下列神话不是出自《山海经》的是( )(1 分)
A. 精卫填海 B.夸父追日 C.大禹治水 D.愚公移山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 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 请简述理由。(3分)
(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 (3分)
(3)某中学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学院的学生附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语》《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4分)
示例:《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
(二)写作(50分)
26.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为母亲喝彩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 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卢燕,旅美华裔影人,主要职业包括演员,制片人、影片策划及解说配音等,曾三次获得台湾金马奖。她不仅能用英语、粤语和普通话,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的电影、电视和戏剧舞台上表演,还擅长表演京剧和昆曲,其突出的艺术造诣使她获得了联合国国际和平艺术奖。
卢燕是在好莱坞走得最远的华人演员。她成立“卢燕电影基金会”,帮助年轻一代电影人去实现梦想,当自己的名字与电影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她艺术的延续之路。年近九旬的卢燕登上舞台,出演话剧。这已不纯粹是在看一场表演,更似在看一个生命的传奇。
在卢燕的注解里这样写道:“感谢大家的抬爱。所有传奇的背后是勤奋,是执着,是笨鸟先飞,是努力耕耘。因为知不足,所以加倍努力。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的母亲、梅先生,还有很多提携过我、帮助过我的人们,他们才是真正的传奇。”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参考答案
洪波涌起
杨花落尽子规啼
乡书何处去?归雁洛阳边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cāo
A
感受
矫,绞
D
(1)B
(2)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只要不怕困难,就一定会成功。
9.儒
10.(1)同“悦”,愉快 (2)能忍受
11.围绕“乐于学习,安于贫困”回答即可。
12.学习知识在先;提升道德修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3.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只有端正了求学的态度,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获取真知。
14.(1)路过 (2)离开
15.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16.当时社会苛政的严酷,赋税劳役的深重。
17.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秧苗的齐整,表现了种田人娴熟的种田技术和“我"发自内心的佩服之情。
18.育种、春耕、插秧、除草、收割、碾谷。
19.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生活的怀念,对童年的留恋。
20.略。(言之成理即可)
21.感激、感动;委屈、伤心
22.女儿既盼望上学,又担心家里生活困难,凑不够学费而失学的复杂心理。
23.母亲的不理解,不接受;女儿的失望,伤心;用“雕像”破碎暗含女儿的伤心。
24.(1)D
(2)A
(3)C
(4)A
(5)D
25.(1)示例一: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示例二: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
(2)示例一: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示例二:外国人如此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
(3)示例一:《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示例二:《唐诗三百首》——走进文学的殿堂,欣赏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
示例三:《西游记》——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聆听一曲降妖伏魔、百折不挠的赞歌。
26.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