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加减法回顾整理》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加减法回顾整理》 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30 12: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加减法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整理排列 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进一步熟练 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对知识整理意识和整理方法与能力。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加减法实际运用的例子和对卡片的分类,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熟练 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与过程的意识与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理排列 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进一步熟练 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与过程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来到花果山。
提问:热情的小猴子要分桃子给同学们吃,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预设:生 1:小猴子要分桃子。生 2:小猴子子要把桃子分成两组。课件出示图片。谈话:小猴子要把桃子分给两个小朋友,你猜猜它会怎么分呢?预设:生 1:都分 5 个。生 2:一个人分 1 个另一个人分 9 个......谈话:刚才同学们的说法对不对呢?让我们用手中的圆片来摆一摆吧?用你手中的 10 个圆片代替 10 个桃子分给两个小朋友,看看可以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探究新知:
巩固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引导:我们知道,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你能举例生活中用加法计算和用减法计算的例子。指明学生进行口述,教师板书。
整理 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让学生拿出加法口算卡片,和同桌说一说怎么分类?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出使不完整加法表,引导学生观察,填完整,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师生共同归纳排列规律:竖着看第一列是几加 1,第二列是几加 2.。。。。。。。
(4)引导学生在课本上填完整
(5)你还发现了什么?
(6)整理 10以内的减法 让学生拿出减法口算卡片,和同桌说一说怎么分类?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出使不完整减法表,引导学生观察,填完整,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师生共同归纳排列规律:竖着看第一列是几减 1,第二列是几减 2.。。。。。。。
引导学生在课本上填完整
你还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看着表观察并发现规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规律帮助记忆加减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巩固新知:
书中“帮蚕宝宝回家”: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运算顺序。
借助减法表和减法表进行加法和减法计算。那么我们把重复的口诀去掉,再重新看一下你会发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这样通过练习的学习效果也是最有效的。
达标反馈
计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 4-4= 5+4-2=10-8= 0+7= 10-6+2=3+6= 9-4=
4-4+2=5+3= 8-4= 7-2+1=10-8= 2+6= 3+2-2=10-0= 10-3= 6-1+3=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我知道怎样计算加减法 只10粒=(只)=(粒 )
生:我会计算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生:在整理加减时我发现了重复问题。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布置作业
计算
4+4-6= 10-1-9= 8-4+6=
10-2+2= 3+5+2= 10-4+3=
小明家有 10只小羊,卖了 4只,现在还有多少只? □○□=□(只)
一本故事书,我昨天看了 6页,今天看了 4页,两天看了多少页?□○□=□(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