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30 12:2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移多补少”的内涵,会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发现、总结的探究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移多补少问题,形成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热身,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今天老师和你们来做一个眼力大挑战的游戏,好不好?(生:好),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啦),好,同学们请看屏幕,快速反应哪边多?...,反应的真快,这位小朋友你来说,(生:右边多),右边多,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右边多的?(生:数的),可以吗?(生:可以),好,你数的可真快,请坐!在来看,现在哪边多呀,谁知道?...好,那个同学(举手)你来说?(生:下面多)。下边多,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下边多的?(生:数一数),数一数,非常好,请坐!除了数一数谁还有更好的方法?好,那位同学(举手)你来说?(生:可以用一一对应),奥,一一对应,你还知道一一对应,真棒!可以把它们一个一个对齐了来数,同学们说是不是,(生:是),好,我们来看一下(屏幕),像这样一个对齐了一个,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一一对应,板书:一一对应。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我们很快就能看出下边多,现在看那边多?谁知道?...好,那个同学(举手)你来说?(生:...)。要想知道上边比下边多几个,还有更好的方法吗?(生:加一条小竖线),好,我们加上去看看,现在我们清楚的看出多几个,....,我们可以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它们对齐了就能看出那边多,再加一条小竖线,就能清楚的看出多几个。同学们游戏好玩吗?(生:好玩),我们在玩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课前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比眼力”的小游戏,在课前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快速反应的学习环境,对孩子在课上认真观察起到积极作用。
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手工小组,看看芳芳和晶晶在干什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现在芳芳和晶晶正在做纸花。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信息窗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上的信息,芳芳做了 14朵红花,晶晶做了 10朵黄花。芳芳比晶晶多做几朵花?(4朵)提问: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选取学生熟悉的手工制作为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由此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三、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一)独立尝试,探究方法
1.自主尝试,引发猜想师:到底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了?请你大胆猜一猜。生:生 1:4个生 2:2个......
【设计意图】猜想是一种创造性行为,根据学生认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由想而入的规律,通过让学生猜想“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为切入点,展开合理的猜想,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能否有根据的进行猜想。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强烈愿望。
学生独立探究
师:到底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就一样多了?让我们用摆一摆(摆小圆片)的方法来找一找正确的答案吧!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借助学具(圆片)进行摆一摆。生:动手摆......师: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演示一下吗?找学生在黑板上用圆磁铁展示摆一摆的方法,一边摆一边说。生:我用红色圆片表示芳芳剪的 14朵红花,1、2、3......(边数边摆),再用黄色圆片表示晶晶的 10朵黄花。(摆的时候,一朵黄花对应着一朵红花),芳芳比晶晶多 4朵,芳芳给晶晶两朵花,两人就一样多了。(边演示边说)
师:刚才的做法同学们看明白了吗?刚才他在摆黄花的时候是怎么做的?生:一朵黄花对着一朵红花。提问: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将圆片还原成 14朵和 10朵。)生:一眼看出红花比黄花多了几朵。
师:那我们用一条虚线来区分芳芳比晶晶多的部分。教师在学生摆好的图上画虚线。追问:然后怎么做两人就一样多了?你是怎么做的?生 1:把多的两个移过来,他俩就一样多了。师:把芳芳比晶晶多的部分移一份给晶晶,他俩就一样多了。刚才我们用了摆一摆的方法,帮芳芳和晶晶解决了问题
【设计意图】在动手摆一摆、移一移的操作活动中,学生们借助摆圆片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形象,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圆片代表芳芳和晶晶做的小花,同时还引导学生感受一一对应地摆的优点,然后把多的部分移一个补给晶晶,再移一个补给晶晶,直到两人一样多,从而得出答案——芳芳给晶晶 2朵花,两人的花就同样多。不仅很快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为后续的画直观图的方法做好铺垫。同时也验证了刚才的猜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师:刚才咱们借助小圆片用摆一摆的方法验证了同学们的猜想,下面,喜洋洋和懒洋洋也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来帮忙,学生画图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图的方法。学生一边指一边说。生 1(用不同颜色表示喜洋洋和懒洋洋):我用 9个红圆圈表示喜洋洋的 9个月饼,用 3个黄圆圈表示懒洋洋的 3个月饼。生 2(用不同形状表示喜洋洋和懒洋洋):我用 9个圆圈表示喜洋洋 9个月饼,用 3个三角形表示懒洋洋的 3个月饼。
师:同学们看,他在画月饼的时候,是不是跟刚才那个摆的同学一样,也是一个对着一个画的?这样做有什么优点?生:对。一下子就看出喜洋洋比懒洋洋多了 6个。
师:那我们也用虚线把多的部分区分开来。(教师边说边画虚线。)师:接下来怎样画?生:我把多的 6个划去 3个,(边说边划去两个,在懒洋洋的后面画上两个图形),移给懒洋洋 3个,两人就一样多了。
师:这位同学的方法真是太棒了,让我们在大屏幕上看看他刚才是怎么做的。
教师借助课件展示画图的步骤,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画图的方法。
师:你能说说画图的方法有什么优点?生 1:既方便,又容易。生 2:看起来清楚,能够直接从图中找到答案。生 3:能够清楚的看出喜洋洋怎样把多的给懒洋洋,两人就一样多的过程。......学生尝试画图
师:既然画图的方法这么方便,现在请同学们也用画图的方法试一试吧。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交流。提问:同学们刚才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么你认为在画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生 1:一个对应着一个去画。生 2:然后用虚线区分多出来的部分。生 3:把多出来的部分一个一个地移到少的事物中。
小结:不管是摆一摆还是画一画,我们都需要将芳芳(喜洋洋)比晶晶(懒洋洋)多出来的部分移一移,然后补给晶晶(懒洋洋),像这样从多的里面拿了一些给少的,让两人的花(月饼)一样多。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板书课题。)
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基础练习: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用画图的方法移多补少,你能用这种方法帮一帮熊妈妈和熊宝宝吗?学生画图解决问题。交流画法,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画直观图的方法。
变式练:师:移多补少的问题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比如我们经常玩的拔河比赛。(课件出示题目。)交流做法。
【设计意图】题目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吸收,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学习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并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三)引导总结,构建网络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刚才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生可能回答:我学会了用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不仅想到了很多办法,也学会了用画图法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你们棒不棒?来,让我们把鼓励的掌声送给自己和你的小伙伴们!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也是对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锻炼,通过师生总结,学生进一步梳理所得,加深对所所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将新知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同时,通过回归情境,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