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辅导专题:回归课本(课件 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考前辅导专题:回归课本(课件 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0-31 19:4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中考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根”在课本,情景背后的知识点在书本,新情境的影子在书本,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课本哦!
回归书本
最后阶段,希望大家回归书本,加油!
1. 大量命题素材来自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
26.做覆杯实验时通常会装满水,发现塑料片也没有掉下,为什么?
1)建立假设:A同学:可能被大气压托住了
B同学:可能被水吸住了,
“证实”(证明成立)和“证伪”(证明不成立)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同学进行了如图甲 所示的实验,抽气到一定量时,观察到 的现象,可以对B同学的猜想进行“证伪”。
塑料片掉下
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
时间(秒)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电流(安) 1.51 1.68 2.02 2.35 2.50 2.45 2.20 2.03 1.82 1.60
2.接通12伏电源后,铅笔芯发出黄光,起初亮度渐渐变亮,随后又渐渐变暗。20秒后断开电路,发现铅笔芯明显变细了。当年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就是将玻璃泡抽成真空,用炭棒做成灯丝,才使电灯发出持久的光芒。
12V
石灰水
2. 看清情景背后的知识点
Q:请解释又渐渐变暗的原因?
3.科学概念、原理、规律的准确表述来自于教材
回归教材的方式绝对不是单纯地看书
1.必须要有针对性地看书、做书上的练习题,习题。
其实中考中70%都是容易题和中等题。这些题都在考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而这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都在我们的课本中。所以,看书要有重点地看,同时,书上边的例题、习题也要做。

2.回归课本要以记忆知识点为主,并不是记忆所有知识点,而是记忆那些欠缺的部分。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欠缺的,可以有两种方法:
①拿着课本或者参考书的目录,能想到这章的内容/重点/常考点/串联起来的就是你基本掌握的,有模糊或者根本构建不起来框架的,一定要好好复习,这就是你的知识盲区!
②借助考试说明的考点
回归书本具体办法
1、从题目到课本:历次试卷集中起来,分类,不懂的,我们就翻开课本,对照相应章节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习题看一看。
3、划的重点\笔记\书本插图\表格\思考与讨论\阅读材料\习题
4、重点看书本的探究、实验、活动
——如何操作?——目的是什么 ——什么科学方法?
5、准确表述科学概念、原理、规律等。
2、从教材到题目:历次试卷、历年中考卷、复习资料摆在课桌的右上方,觉得需要翻题目的时候就翻一下,边翻边体会。右下方摆上笔记本、草稿纸,边体会边记录。这个记录就是最后两三天复习的重点了。
不一定能记住的点,先圈起来,再折一下,最后几天专看折起来的!
1)最后几天不要再做陌生新情景题,但一定要做题,不能只看。一定要保持做题的手感。务必谨记,一定要动手,否则后果自负!!
2)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才是制胜的关键,不要过于轻视已经会的部分,往往这才是中考的盲区,很多学生就在这里一失足成千古恨!
最后,就是再看看最后这段时间做的笔记
最后阶段一定要“知识捡漏” ,你要知道,1分之差,可能就决定你能上更好的高中!
最后阶段,希望大家回归书本,加油!
审题不清——不注意题中的关键词:隐含条件、问题的指向(要求)。
探究题当填空题做(忽视探究目的,不能把情景提取成变量)
不能从陌生情景中获取信息能力(漠视题干),抓不住重点且容易烦躁;
答题时言语不规范、归纳不完全、与问题不匹配、逻辑不严密等——书写不规范。
陌生情景探究题难蛮难原因:
(找准自变量和因变量)
(1)实验前,油茶植株的选取要求有▲。(写出两点)
是指先发生改变的量
是指随自变量变化后发生改变的量
陌生情景探究题解题策略
①改变实验变量(题目里怎么变的)
②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有哪些)
③观察并记录因变量(转换成什么了)
陌生情景探究题往往也是做了三样事情:
先把这三个量圈出来,再按套路答题
24.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与病毒抗争的历史。18 世纪人类面临天花病毒的危胁, 当下人类又面临新冠病毒的危胁。我们为了获取病毒防治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述实验中,新冠病毒防治的B组注射 。
2)如果在志愿者血液中检测到 ,则证明该疫苗有效。
3)对比天花病毒防治方法,获取新冠病毒防治方法中哪些方面更具科学性? (写两点)
1)等量的生理盐水(或等量不含疫苗成分的试剂或等量的安慰剂)(缺“等量”得1分)
2)新冠病毒的抗体(只答“抗体”得 1 分)
3)①进行了对照实验
②实验对象足够多,避免了偶然性。
③先进行动物实验,后进行人体实验,操作更安全
④先老鼠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抗体检测,实验更可靠。(合理即可)
思维模型 ①构建封闭体系 ②改变气压 ③观察现象 ④得出结论
检验过程 将瓶子放入水中,盖好瓶塞 将瓶子向下压或用手捧住容器 观察到________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5.小明同学通过家庭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发现:
Ⅰ.“暖宝宝”贴片内含有铁、活性炭、无机盐、水等物质,
可在空气中吸收氧气发生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Fe+O2+H2O=2Fe (OH)2;"暖宝宝"贴片吸氧能力强,放热迅速。
Ⅱ.空气中氧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封闭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温度、气体体积和气体质量有关,气体的温度升高、体积变小、质量变大都会引起气体压强的增大。
1)小明按照“气密性检查”的思维模型对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了检查,如下:
2)实验开始后,发现瓶子内的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液面下降的原因: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发现玻璃瓶内液面超过了空气总体积的25%,可能原因______
A.未完全冷却 B.燃烧时有气体通过底部小孔逸出
C.白磷过量 D.白磷不纯,杂质与其他成分反应
4)实验结束后液面停留在略低于40的刻度下方。小明认为应当调整瓶子在水中的深度,使瓶子内外液面相平再读取刻度,请分析这样操作的理由是什么?______ __ 。
1)瓶内液面下降(低于瓶外液面)
2)温度升高造成气压变大的量大于因氧气消耗造成气压变小的量
3)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排除大气压对实验的干扰。
26.做覆杯实验时通常会装满水,发现塑料片也没有掉下,为什么?
1)建立假设:A同学:可能被大气压托住了B同学:可能被水吸住了,“证实”(证明成立)和“证伪”(证明不成立)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同学进行了如图甲 所示的实验,抽气到一定量时,观察到 的现象,可以对B同学的猜想进行“证伪”。
2)查阅资料:当杯子中装入水倒置后,水与轻质塑料片会一起下降一段高度,在杯口和塑料片之间 形成一段液桥。又有同学利用精密仪器,对覆杯的杯口进行放大观察,如图乙所示。结合以上资料解释塑料片不掉下的原因。 。
3)进阶探究:“液桥高度 D”和“空气柱与杯子的高度比 h%”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选择质量为5g的轻质硬塑料片,直径为6cm高度H分别为10cm、15cm和20cm的圆柱形杯子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图丙,得出结论: 。
在塑料片质量、杯子直径和高度相同时,液桥高度D随着空气柱与杯子的高度比 h%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且高度比为50%或0.5时最大。(没有体现控制变量得1分)
塑料片掉下
液体(或水或水和塑料片)下降,空气柱体积变大,气压变小,在外界大气压(内外气压差)作用下(小于外界大气压),达到平衡(内外气体压力差等于水和塑料片的总重力)。
2)若丙烷燃烧后含有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现用图乙装置进行检验,C中装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溶液,则C装置作用是: ;
3)小明认为图乙装置能证明水、一氧化碳,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利用现有的装置和器材,如何进行实验操作也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 。
27.2022北京冬奥会用星星之火代替大型主火炬,查阅资料发现:
①火炬燃料丙烷(C3H8), 无色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②实验室可用干燥丁酸钠、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来制取丙烷,方程式:
③丙烷完全燃烧能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若氧气不充足时,生成水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剧毒性,加热时一氧化碳能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铜。
1)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丙烷,可选用的图甲中的装置组合是 ;
①⑤或①③
检验、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多余的CO(尾气)(洗气并储气)
(热还原前)先通气但不加热,若观察到C装置中出现浑浊,则存在CO2,反之不存在。
28.如图1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的U额和P额为“2.5V 0.75W”,甲、乙两实验小组选择相同的器材后进行实验。试回答:
3)甲小组用上述测量值结合公式P=UI,作出功率随电压变化的曲线a(图4)。乙小组实验中电流表发生故障,设计了图3所示的电路进行研究,先由R=U2额/P额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R,再测出者干个电压值,最后根据U2/R求得对应的功率。请结合曲线a在图4中画出乙小组的功率随电压变化的大致曲线。
31.某建筑工地用起重机将质量为3.6t的货箱以0.5m/s的速度匀速提升,吊臂上的滑轮组如图所示,若忽略绳重和摩擦,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求:
1)货箱的重力; 2)在10s内拉力F移动的距离;
3)吊臂上电动机拉力F的大小; 4)依然利用此机械提升质量为4.1t的货箱,求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甲:电源电压U为3V,滑动变阻器R “50Ω 1A”;
保护电阻R0阻值为10Ω。电压表量程为0--3V。
2)身高162厘米小明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V。
对小白进行测量时,电压表1.0V,求小白身高。
3)为提升精确度,将“固定高度L”改为158厘米,并将电源电压从3V改为6V,请在图丙的电压表上标注改进后“人体高度H所对应的高度值的量程”。(描黑刻度并注明量程范围)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40 60 90
产生气体的质量/g 1.1 2.2 3.3
33.测定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称固体样品10g,加水溶解,配成50g溶液,再向锥形瓶中滴加稀硫酸,
(1)10g样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g。
(2)1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
(3)①如图a= ,b= ,c= ,d= 。
②求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项目一:利用轻质杆秤制作“液体密度仪”
步骤I:按图甲用细木条制作好轻质杆秤(自身质量忽略不计),提起提纽,移动秤陀(小螺母),当杆秤水平平衡时,用笔将此时秤砣悬挂点B标记为“0g/cm3”刻度。
步骤Ⅱ:按图乙将大螺母浸没在水中(浸没且不碰底),提起提纽,移动秤砣,当杆秤水平平衡时,用笔将此时秤砣的悬挂点C标记为“1g/cm3”刻度。再将BC两刻度之间间距分为10等份。
步骤Ⅲ:将烧杯中的水换成某种待测液体,按步骤Ⅱ方法操作,移动秤砣,当杆秤再次水平平衡时,读出对应的密度刻度。
1)请结合“式3”和阿基米德原理,对步骤Ⅱ中直接将BC两刻度之间分为10等份(即待测液体密度与BC大小成正比)解释: 。
2)为提升上述密度计测量的精确度,在不改变提纽O的前提下,请你提出一项改进措施: 。
根据式3:F浮×OA=m2g×BC,又∵F浮=ρ液g V排,
∴ρ液g V排×OA=m2g×BC,
因为OA、m2 和V排是定值不变, ρ液与BC成正比。
ρ液g V排×OA=m2g×BC
减小秤砣的质量;换用质量相等但体积更大的大螺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