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30 17:2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教育部审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世界历史
昔日友谊
绣袈裟衣缘
[日]长屋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全唐诗》
鉴真东渡日本
2020年日本赠送抗疫物资
教育部审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1课
中国好学生
——古代日本
教育部审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国家。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7世纪中期,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入了封建社会。
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完成了统一事业,并不断向外扩张,建立了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阿拉伯人不但创造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还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小国林立,大和统一
——6世纪前的日本
一、小国林立,大和统一——6世纪前的日本
地理环境
观察右图,说说日本的地理环境怎样?
地理位置:
主要岛屿:
主要地形:
和中国的位置关系:
亚洲东部岛国
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北海道岛
本州岛
四洲岛
九洲岛
山地多,多火山地震,
资源匮乏
一衣带水的邻邦
一、小国林立,大和统一——6世纪前的日本
印象日本
史料研读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汉书·地理志》
史料研读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史料研读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左侧材料印证了什么?
1.汉朝时和日本有交往,
2.当时日本国家分裂,有一百多个小国。
这属于什么印证法?
二重证据法
以上史料证明,汉朝时期,即1-2世纪时,
日本有一百多个小国,国家分裂,处于早期国家时期,
其中一些国家与中国有“通使”关系。
5世纪
一、小国林立,大和统一——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统一
大王
田部
海部
锦织部
锻冶部
1.部民是按什么划分的?
2.部民地位类似于什么?
3.锦织部锻冶部人才主要来自哪里?
4.以上说明了什么?
职业
奴隶
中国、朝鲜移民
日本当时处于奴隶社会,
中国朝鲜手工业技艺较高
二、师从唐朝,大化改新
——改革促转型
二、师从唐朝,大化改新——改革促转型
改革背景
5世纪初
1-2世纪
646年
12世纪晚
出现
小国
开元
盛世
大和
统一
618年
唐朝
建立
713年
大化改新
幕府统治
相关史实
7世纪时,日本依处于奴隶社会,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部民,权势很大。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部民不堪遭受压迫,反抗不断。
相关史实
唐太宗(626-649在位)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他在位时期,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他的统治史称“贞观之治”
请依据以上材料分析日本大和国改革迫在眉睫的国内和国际原因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奴隶制出现严重危机。
国际:中国唐朝国力强盛,制度先进,文化繁荣。
二、师从唐朝,大化改新——改革促转型
改革背景
相关史实
公元6-9世纪,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日本大批留学生学成回国,他们深感日本的落后和中国的繁盛,产生了改革求新的要求。
遣隋使印
遣隋使船
6世纪开始,日本不断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学习,面对国内的奴隶制危机,
改革派认为改革势在必行。
二、师从唐朝,大化改新——改革促转型
改革内容
孝德天皇
如果你是此时日本大和国改革派的大臣,请你递交一份合理的改革方案,并说明理由
天皇陛下:
臣以为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所以臣建议:
1.政治上: 这样可以
2.经济上: 这样可以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贵族实力
没收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受田者负担租庸调等。
削弱地方贵族,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二、师从唐朝,大化改新——改革促转型
深远影响
相关史实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对比表格内容,阅读材料,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646
奴隶社会
中央集权
封建社会
通过本次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日本由落后的奴隶制国家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充分说明日本是善于学习和创新的民族,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师从唐朝,大化改新——改革促转型
深远影响
除了制度模仿,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日本是中国好学生?
二、师从唐朝,大化改新——改革促转型
深远影响
除了制度模仿,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日本是中国好学生?
唐长安
日本平安京
二、师从唐朝,大化改新——改革促转型
深远影响
除了制度模仿,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日本是中国好学生?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二、师从唐朝,大化改新——改革促转型
深远影响
除了制度模仿,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日本是中国好学生?
唐仕女图
日本仿仕女图
二、师从唐朝,大化改新——改革促转型
深远影响
除了制度模仿,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日本是中国好学生?
西安影视基地仿唐建筑
日本奈良城唐招提寺
二、师从唐朝,大化改新——改革促转型
深远影响
除了制度模仿,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日本是中国好学生?
中国茶道
日本茶道
这不仅仅是一次制度的学习,而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古代日本以中国为师,近代中国落后,在同样的命运中,日本迅速以西方国家为师,再次进行改革,成为近代亚洲唯一强国,善于学习,以强者为师是他们的民族性格。
三、武家秉政,皇权旁落
——幕府统治
三、武家秉政,皇权旁落——幕府统治
缘何而起
阅读课本53页,概括幕府统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小组合作请用示意图来表示
8世纪
土地私有和兼并盛行
贵族等建立庄园,不输不入
相关史实
在庄园主们的蚕食下,大片的国有“公地”逐渐变成了庄园的私有土地……早先的班田制已经名存实亡,最终在10世纪初期逐渐消失,天皇政权的经济基础也荡然无存了。到11世纪中叶,2/3的日本土地已经尽归庄园所有。——孙秀玲《一口气读完日本史》。
武士和武士集团出现
通过以上探究,你是怎么理解“武士”的?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庄园,对抗政府和其他好强,从家族和仆从中挑选的强壮年组成的职业打手。
三、武家秉政,皇权旁落——幕府统治
源平之争
三、武家秉政,皇权旁落——幕府统治
源氏幕府
源赖朝
时间:
地点:
人物:
称号:
特权:
12世纪晚期
镰仓
源赖朝
征夷大将军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5世纪初
1-2世纪
646年
12世纪晚
出现
小国
大化改新
大和
统一
幕府统治
1868年
明治维新
700年
实质是封建军事专制
三、武家秉政,皇权旁落——幕府统治
尚武之风
史料研读
日本人认为樱花是生命最重要的象征——“宁愿短暂,只要灿烂”,与其大和民族的武士道精神相连,樱花的瞬间开放、瞬间凋谢,就如同武士的“视死如归”。
——孙秀玲《一口气读完日本史》
史料研读
武士“得主君,尽奉公之忠”,每天应该先“思念主君养育之恩,然后再顾及当天家业”,而后要知“报恩”,并且能“克己、面对死亡而有不动摇的勇气”——《叶隐》
武士尽忠的对象是谁?
主公
由此形成了什么精神?
武士道
武士道精神的实质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公忠实奴仆,这种精神并没有随着幕府统治的结束而消亡,在近代演变为军国主义思想,给日本和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
本课小结
统一:
小国林立,大和统一
大王——奴隶制社会
改革:
武家秉政,皇权旁落
将军——幕府与天皇并存
古代日本
幕府:
师从唐朝,大化改新
天皇——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小试牛刀
1.【2020·郑州模拟】“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提高。”这说明(  )
A.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B.农民是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C.改革促进了社会进步 D.这次改革限制了天皇的权力
C
小试牛刀
2.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 )。
A.促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最高统治者放弃“大王”称号,改称“天皇”
C.出现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
D.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