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奇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奇石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0-31 10:3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奇石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国的赏石文化,对奇石进行欣赏与评述,
对水墨画石的方法有一定了解,并初步尝试画一幅水墨奇石图。三年级上册涉及画教学的内容有《彩墨游戏》《大狮子》,《向齐白石学画蔬果》,三年级下册则安排了《奇石》,《山外有山》两个课题。从整体设置上看,此课是从花鸟画向山水画教学的过渡,这些课有一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趣味性与生活化。中国画的学习固然离不开对优秀作品的临摹------ 向优家学习,向传统技法学习。然而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富于童趣与文化涵养的教学才是最适合的,本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文化传承与趣味性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从欣赏奇石到赏析历代画家笔下的奇石形象,是一座从大自然通往中国画学习的有效桥梁。
不仅如此,优秀的国画作品更以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决泱大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千姿百态的奇石是文化、艺术、情感乃至精神的化身、无论是山形、物形,人们心中的奇石都是人格化的。理解了传统文人对石头的认知,米蒂拜石的故事中将奇丑无比的石头称作“石丈”“石兄"便不足为怪。丰富的自然原型与精神的内蕴在中国特有的笔墨技法下化为不受羁绊的艺术形象,充满了无限的想象与创造,也洋溢着浓郁的童趣与天真。本节课的教学更多的是欣赏和评述,而习作练习是作为欣赏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也可设置两课时,以便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水墨画的练习与创作。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童心未泯,又对世界认识逐渐客观的时期。绘画表现既富于童趣,又开始对技法具备良好的把握能力。学生对水墨画充满兴趣,用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技法表现奇石,在传承的同时,会展现出更多的童趣。
成人在欣赏奇石时,难免会有世俗与成法的限制,但三年级的学生却能从本真出发,对奇石做出更为纯粹的欣赏与评述。在水墨奇石的描绘过程中,孩子们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精神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发挥。学生不受成法约束,富于童趣、奇特、夸张的艺术形象将会在他们的口中与笔下逐一诞生。了解古人的赏石法只是种引导与启发, 更有意义的是基于儿童内心的想象与审美情感的抒发。赏奇石、探奇石、画奇石,基于儿童心理的美术教学会显现出极大的魅力与超乎想象的艺术空间。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奇石的造型、纹理、色泽、质地等方面的特点,感受自然美。
2.在欣赏、探究的基础上,对各种奇石进行审美评价:用水墨画的形式,个性化地表现奇石之美。
3.增进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发展水墨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奇石与奇石绘画作品欣赏。
难点:抓住奇石的特点,用水墨画技法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收集各种奇石图片或实物、名家画石作品物,名家画石作品图片,水墨画工具材料,课件。
2学具:水墨画工具材料。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预计用时1分钟)
1. 教师活动:这节课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先进行仪式,
对着大屏幕上的奇石(右军像》,教师作揖并大声念道:“将军在上,请受在下一拜!”“学生如有兴趣,可以跟着跟着老师一起做一遍。再请学生猜一猜这尊《右军像》的作者是谁 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2.学生活动:跟着老师一起做一遍“拜将军”,猜测《右将军》的作者与产生原因。
3.教师活动:这是块奇特的石头, 它真正的作者是大自然,历经亿万年的鬼斧神工,加上我们对石头形态的想象赋予其特殊的意义。这里有创造者,有发现者,而我们大家这节课要成为欣赏者与感悟者,让我们来欣赏更多的奇石。出示课题:《奇石》。
【设计意图】教师用拜石的形式进入教学,身体力行,承续古代文人思绪,而学生跟着拜石,这个激趣过程中,学生进入情境的角色扮演,瞬间成为学习的主人。继而让大家猜测奇石的作者与产生过程是引导学生向大自然学习,去发现美、欣赏美,自然而然引出课题。
(二)初步探究,古人心目中的奇石(预计用时2分钟)
1.教师活动:出示明代画家陈洪绶的《米芾拜石图),讲述《米芾拜石》的故事,再出示“米芾石丈”,米芾对这样一块奇丑无比的石头一见钟情,作揖称之为“石丈”。“丈”是对年长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称“石先生”“石前辈”。外人看来他行为古怪但米芾本人却是毕恭毕敬。他拜过不止一块石头,一次把石头称作“石兄”,并说“我想见兄已有20年”,可见米芾对奇石的喜爱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人家送他一个外号“米颠”,而喜爱石头的人们称他为“石圣”。
2.学生活动:观察这块“石丈”的奇特之处,感受它的奇与丑,了解《米芾拜石》的故事。观察画家的处理手法,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设计意图]对于奇石的欣赏,《米芾拜石》是一个既有些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故事。米带看重石头的奇与丑的故事有是了解传统赏石文化的一条捷径。除了又对奇石本身的欣赏,对画家笔下的奇石同时进行欣赏与比较,可以反映艺术创作中“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
两条途径的融合,感受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的魅力。
(三)深入探究,古画中的奇石(预计用时4分钟)
1.教师活动:请学生欣赏唐代名画《高逸图》,几位圣贤之间坐落着两块奇石,可见在古人心目中,奇石和圣贤祥崇高。在唐代,赏石成为,种非常流行的文化活动, 著名诗人白居易便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曾经写过《太湖石记》等不少诗文,他的好朋友在诗中说白居易对自己收藏的石头:“待之如贵宾,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原来在“米颠”之前已经有这样一一位石痴了! 再来观察这幅宋代宫廷画家创作的汉代故事画《朱 云折槛图》,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2.学生活动:听教师讲解,观察画中奇石,发表见解。
3.教师活动:补充小结。第一,汉代收集非常多的奇石建造皇家园林“上林苑”。第二,可以推断画中环境很有可能是参照宋代御花园的景色创作的。假山奇石成为园林建造的重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唐、宋名画中的奇石,了解奇石文化与历史,将奇石教学置于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之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
看动画、听古乐,感受奇石之美(预计用时4分钟)
1.教师活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其中两本有关于奇石的传说:请看视频《孙悟空诞生》,传说孙悟空是从仙山上的灵石里诞生的,他是勇敢与正义的化身。请欣赏老师带来的奇石《金猴》与《白龙马》,请观察它们的形象、色泽及表面的纹理特征。再播放有关奇石的声音的视频,感受奇石坚硬的质地和清新悦耳的声音。
2.学生活动:看视频,观察奇石《金猴》与《白龙马》,比较得出奇石的形与色的特点,感受奇石的精神。猜测奇石的质地与敲击发出的声音。再来听听石头的声音,感受这些
石头无比坚硬的质地,以及敲击时发出的清脆声音。古代乐器编磬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净化人们的心灵。
3.教师活动:小结得出奇石奇在形、色、音、质等,不仅外表美,内质也是美的。所以人们觉得奇石是有灵性的,奇石又有“灵石”“雅石”“文人石”“供石”等称谓。
[设计意图]寓教于乐,以直观的形式探究奇石的音、型、质与色泽等特征赋于它的意义。通过传说故事将奇石生动化,再次赋予奇石以生命与灵性,“使赏石活动层层深入。
欣赏四大名石,得出相石之法,了解名石背后的故事(预计用时6分钟)
1.古人说“无石不成园”,三块园林奇石被称为江南大名石,它们是杭州江南名石苑的绉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以及现存苏州十中校园里的瑞云峰(也有冠云峰、绉云峰、玉玲珑这三大名石的说法)。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的最大特点分别是什么 相传米芾总结出的相石法是:皱、瘦、漏、透。苏轼也爱石、赏石、画石,他提出文人石的又
一标准: H.它们分别是产自广东的英石与产自江苏的太湖石,猜一猜,哪一块是英石 看看宋代《云林石谱》中的奇石,参照“皱、瘦、漏、透、丑”这些标准猜猜四大名石(灵壁石、英石、太湖石、昆石,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石)。
2.学生活动:观察奇石特征,进行欣赏评述,了解奇石故事,了解古人赏石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初步掌握赏石的方法,了解更多的奇石知识。
发现更多小奇石(预计用时8分钟)
1.教师活动:出示山水画中的山与山形奇石同屏比较。以小见大,观赏山形奇石就像在真山中游赏,能进入山水画的意境,可观、可游、可居、可读书。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古人观山水画称之为“卧游”。如果把这样一块奇石摆在你的面前,有怎样的感受呢
古人还把山脉称为龙脉,“缩龙成寸” ,借同质的石头,模拟大山,我们的祖先以特有的智慧以小见大,开启了贯石文化的源流。
展示动物形奇石。快来瞧瞧奇石的《动物世界》,还有神奇的《鲲鹏之志》组合,这里有精彩的故事。(庄子.道遥游》中记载:“北冥有鱼, 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感受想象力与远大的志向。你最爱哪一块奇石说说为什么。
2.学生活动:欣赏评述,说说自己喜爱的奇石形象。
【设计意图】首先是国绕山水画学习的整体目标,突出山形石欣赏,同时将山水画的意境引入赏石,通过对照,以小见大,可以更好地感受奇石的妙处。小小的奇石,辅以形形象类似的山水画,获得身临其境的游览想象,令赏石渐入佳境,逐步理解传统文化。理解古代文人为何如此喜爱山形奇石。再以学生喜爱的《动物世界》的形式欣赏各种动物形奇石,再次赋予奇石以生命与灵性,进一步体验赏石的乐趣。
(七)学曲奇石水墨曲(预计用时12分钟)
1.教师活动:(1)出示奇石名作,适当讲解。(宋徽宗赵佶(祥龙石图》笔墨精细形神兼备, 呼之欲出:元代赵玉期书建火画,飞白用笔: 明代陈洪绶点线茂密,类似白描:明代画家蓝瑛的奇石,淡墨渲染,形态可爱;郑板桥的《石柱图》,形象挺拔,用笔利落;八大山人的画中奇石,笔墨浑然一体,挥洒自如。)
(2)播放教师示范水墨画奇石视频,讲解画石五步法:勾、皴、擦、点、染。
(3)出示同龄人课堂习作。
(4)出示作业要求:
①用水墨画的方法,画一块奇石。
②可以通过构思改变奇石的形态。
③为作品取一个奇特的名字,在合适的位置题款: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活动:欣赏大画家笔下奇石的美感说说画法特点:认真观看教师示范:欣赏同龄人课堂习作;试画一块奇石。
【设计意图】进行有目的地欣赏名家画作,从工笔到写到意从侧重用线到侧重用墨,再到线墨交融一体自由挥写的意,既丰富了学生的笔墨知识,又为他们提供了可供选择画法,地自由发挥、并带有个性地去表现眼前与心中的奇石的方法借鉴。教师示范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笔墨技法有一定的认识,体据调用自由书写的技法,感受水墨写意画的乐趣。
(八)作品展评(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活动:划分各组展示区域,《奇石园》 《秀石林》《雅石共赏》等。
2学生活动:画好作品进行展示,开展自评、互评。
3.教师活动:评价小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设计意图】采取综合展示、多元评价的方式,丰富形式与内涵。
八、菜单式教学建议
(一)导入环节
1.游戏导入:学生跟着老师一一起“拜石”,感受这个奇特仪式背后蕴藏人和奇石阿的关系,微起学习的兴趣式背后导人视频播放或讲故事,如《美猴王诞生》(米芾拜石)等,激发学生对奇石的兴趣。
(二)实施环节
1.加强学生对奇石的观察力培养,将传统赏石的方法设计在提问和提示观察的细节落实。
2.加强学生对奇石的人文性学习。要对奇石从表面的欣赏深入到文化内涵的学习,了解人文精神。欣赏评述中既要有对形的描述,还要有想象与感受的表述。
3.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重点欣赏奇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大量欣赏对象时,让学生分类并选择其中最有特色的奇石进行重点欣赏。
(三)作业环节
1.作业建议一:作为欣赏评述课,要让学生多欣赏、多感受、多表达。而后只要求动笔画一画即可,属于体验式,绘画作业要求相对不宜过高。
2.作业建议二:本教学内容也可以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第二课时则以探索水墨画技法,练习画奇石为主,可以对水墨画进行更多的尝试与体验。
3.作业展示与整理建议:可以将学生作品连接成长卷或册页形式,还可以师生合作,用书画合壁的形式进行题字与鉴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