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3课时 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学习目标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学习任务群
核心问题群
学习目标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任务一 秦之兴,为什么是它带来统一
1.战国中后期,为什么统一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通过解读材料与地图,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认识秦统一的条件。
2.秦国为什么能在战国纷争中胜出?
任务二 秦之统,它的措施与意义安在
1.秦巩固统一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
通过解析地图、文献材料和文物遗迹中获取信息,梳理秦朝在疆域、制度、经济、文化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能够结合并运用相关史料,分析论述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要意义。
2.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有哪些历史意义?
任务三 秦之亡,暴政激起哪些农民起义
1.秦朝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通过了解秦朝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探讨秦朝速亡的多方面原因,尝试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正反两面性:秦统一既有开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伟大业绩与成功经验,又有探索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历史教训。
2.秦末暴政激起的农民起义主要有哪些?
3.秦亡的启示有哪些?
课程导入
小篆、半两钱、
驰道、阿房宫、
地下军团兵马俑、
首创“皇帝”称号、
昔日诸侯尽郡县、
巍巍长城万里不断
……
曾经叱咤风云的秦王政,
缔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大秦帝国,
成为万世瞩目的秦始皇。
那么,大秦帝国是怎样建立的呢?
探究过程
任务一 秦之兴,为什么是它带来统一
问题1.战国中后期,为什么统一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材料一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封建割据,关卡林立,这些限制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地主阶级为了保证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1)各地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探究过程
《吕氏春秋》书影
材料二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后生之师,逐向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
——《<战国策>书录》
材料三
材料四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
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2)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梁惠王:“天下恶乎定?”孟子:“定于一。”
——《孟子·梁惠王章句》
任务一 秦之兴,为什么是它带来统一
问题1.战国中后期,为什么统一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探究过程
问题2.秦国为什么能在战国纷争中胜出?
材料二 (秦之国)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淫荡)汙(猥亵),其服不挑(佻),甚畏有司而顺。……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 敬、忠信。……入其国(首都),观其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观其朝廷,其朝(早)间听决,百吏不留,恬然如无治者。
——《荀子?强国篇》
秦国地形图
武关
萧关
大散关
函谷关
材料一 据崤涵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汉·贾谊《过秦论》
龙门渡
夏阳渡
潼关
茅津渡
(2)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1)秦国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任务一 秦之兴,为什么是它带来统一
注:上图为动画截图,如需使用,请在平台下载相应视频——【历史地图】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形势交互动画。
探究过程
问题2.秦国为什么能在战国纷争中胜出?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战国策·秦策一》(游士苏秦向秦惠王进言,称赞秦国)
(3)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任务一 秦之兴,为什么是它带来统一
探究过程
问题2.秦国为什么能在战国纷争中胜出?
材料五 秦在吞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楚材秦用”现象突出,尤其是楚人甘茂、魏冉和李斯发挥了重要作用。
——蔡靖泉《楚人事秦与秦朝统一》(载《江汉论坛》1997年第1期)
材料六 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赢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赢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谍,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促使赢政改变了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其理由是:臣闻地广者栗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中外历史纲要(上)》
(4)秦王赢政雄才大略,重视任用外来人才,
大大促进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任务一 秦之兴,为什么是它带来统一
任务二 秦之统,它的措施与意义安在
问题1.秦的统一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过程
具体过程
扫灭六国
北击匈奴
南征百越
控制西南
魏
楚
齐
韩
秦
赵
燕
公元前230至前221年,秦采用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
击退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征服南方越族地区
(开灵渠、设南海、象郡)
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设夜郎、桂林郡)
华南、西南地区在秦朝已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疆域层面的统一
任务二 秦之统,它的措施与意义安在
问题1.秦的统一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过程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专制主义是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制度层面的统一
任务二 秦之统,它的措施与意义安在
问题1.秦的统一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过程
皇帝制度
制度层面的统一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记集解》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任务二 秦之统,它的措施与意义安在
问题1.秦的统一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过程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太尉:分担军务,虚有其位。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九卿:管理具体事务。
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
直接任命
制度层面的统一
任务二 秦之统,它的措施与意义安在
问题1.秦的统一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过程
郡县制度
郡守
县令
里、亭
分封制和郡县制有哪些不同?
制度层面的统一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直接任命
任务二 秦之统,它的措施与意义安在
问题1.秦的统一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过程
贵族政治
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基础上,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政治体系。
官僚政治
建立在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上。官吏的选拔和任命一律由中央和皇帝决定,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
秦统一时全国共设36个郡,陆续增致48个郡,县级政区共计1000左右。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吏,总数大约10万人。
——《秦朝行政区划》
制度层面的统一
任务二 秦之统,它的措施与意义安在
问题1.秦的统一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过程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深远意义 。
制度层面的统一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任务二 秦之统,它的措施与意义安在
问题1.秦的统一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过程
颁行法律,编制户籍
统一货币
度量衡
车同轨
修驰道、直道
有利于全国实行统一的赋税征收、
财政管理,方便经济贸易往来
经济层面的统一
迁徙六国贵族豪强至关中
任务二 秦之统,它的措施与意义安在
问题1.秦的统一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过程
统一文字
有助于国家政教的推行和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长期保持文化认同和凝聚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王朝以法家学说为主导统治思想,企图实现文化领域的高度统一,以巩固统治
文化层面的统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任务二 秦之统,它的措施与意义安在
问题2.秦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有哪些历史意义?
探究过程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秦并六国,分建四十二郡,造成此下二千年中国疆域之大轮廊。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封建制破弃,郡县制成立,平民、贵族两阶级对立之消融。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在《国史大纲》
秦统一六国,促进多民族共处,有利于民族融合;秦王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措施,促进了统一社会的形成;焚书坑儒,虽然堵塞了言路,钳制了思想,但在当时对刚建立起来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一定的作用。
探究过程
秦始皇
(公元前210年)
扶苏
胡亥
赵高
李斯
蒙恬
秦二世胡亥21岁登基,残暴胜于乃父,别无其他才能。他处死了20多个兄弟姐妹,又和赵高诛杀大臣,搞得人人自危。统治集团内部争斗不仅削弱了中央控制全国的能力,而且鼓励了反秦势力揭竿而起。
知识拓展
秦二世胡亥
任务三 秦之亡,暴政激起的农民起义
问题1. 秦朝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过程
为什么说“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史记·陈涉世家》
秦政之失在于蔑弃“民为国本”的治国理念,大兴土木、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
延用法家思想,焚书坑儒,尤其是在法家思想指导下实施严酷律法。
秦朝有60多种刑罚,死刑有砍头、腰斩、活埋、水毙、锅煮、车裂、击头顶、抽肋骨等,还有夷三族、九族的集体屠杀。惩罚性的肉刑包括削鼻子、脸上刻字、残骸肢体等。
秦二世赋敛无度,对官吏赏罚不当,导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任务三 秦之亡,暴政激起的农民起义
问题2.秦末暴政激起的农民起义有哪些?
探究过程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秦朝统治
公元前209年,项羽起兵于吴,后于公元前207年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
为什么陈胜建立的政权号称“张楚”?
秦王朝东部地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六国反秦势力比较强。当时流传着“楚虽三户,灭秦必楚”的谣谚,楚人反秦意识最为强烈。
因此陈胜起事时,便以楚的名义相号召,把国号定为“张楚”,意为“张大楚国”,期望得到楚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公元前209年,刘邦起兵于沛,后于公元前207年攻占咸阳,灭亡秦朝
任务三 秦之亡,暴政激起的农民起义
问题2.秦末暴政激起的农民起义有哪些?
探究过程
依据教材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以项羽为首的楚军起初居于绝对优势,但由于项羽缺乏政治远见,企图倒退至秦以前的割据时代,违背了统一的历史潮流,加之他刚愎自用,不能用人,残忍暴虐,将优势转为劣势,最后兵败自杀。
刘邦则顺应秦王朝以来的统一形势,加之他善于纳谏,知人善任,遂由劣势转为优势,最后打败项羽,取得了对全国的统治权。
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最终取胜,建立汉朝。
任务三 秦之亡,暴政激起的农民起义
问题3.秦朝灭亡的启示有哪些?
探究过程
示例一:
秦始皇的辩词:我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我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我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了匈奴的进攻;统一南疆,兴修了灵渠,促进了江南与中原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我是千古一帝,功德无量。
示例二:
秦朝人民的诉状:你修长城、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徭役繁重;你要我们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都交给你,赋税沉重;你刑法残酷,一个犯法,诛连家族和邻里;你焚书坑儒,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你是一个暴君。
启示:
1.任何政策的推行都要考虑人民最大限度的承受能力,都不能以破坏社会生产力为代价。
2.治国之道要以民为本,爱惜百姓,不能严刑重法,苛捐杂税。否则迟早都会自取灭亡。
根据漫画回答问题:
秦始皇被秦朝人民告上法庭。请你为被告秦始皇写一份辩词,或为原告秦朝人民写一份诉状。并总结说一说秦朝灭亡的启示。
课堂小结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210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
秦朝建立
秦始皇死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
汉朝建立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疆域的统一
制度的统一
经济的统一
文化的统一
秦朝
暴政
楚汉
战争
秦朝统一
优势条件
课后作业
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
①汉代贾谊评价:“秦王……废王道,立私法,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②明代李贽评价:“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
③唐太宗则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唯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请尝试任选上面一种观点对秦始皇进行评价。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