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中 国 赋 税 制 度 的 演 变
第16课
目录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2.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在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有哪些赋税种类呢?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农业税
(田租)
人口税
(户调、丁税)
徭役
(军役、力役、杂役)
商业税
(市税、关税)
财产税
(算缗、算车船、税民资)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解释: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收财物,调用人力的制度。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1.户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2.田赋:也叫田租,历代封建政府以田亩为征收依据的土地税;
3.丁税:也叫人头税,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
4.其它杂税
赋税:
以丁男为主的军役、力役、杂役等
徭役:
井田制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1、先秦时期的赋役制度
(1)商周时期——井田制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孟子·滕文公上》
贡:夏朝平民每户从国家受田50亩,然后将收获物的一部分贡纳给国家。贡纳物根据百姓距王城远近的不同而不同。
助:又称籍法,籍就是借,借民力以耕公田。每户平民领田七十亩为私田,另外为官府贵族耕种七亩公田。
彻:周代的井田中,每块土地为100亩,900亩土地分给八家共同耕种,其中100亩的收获作为田赋上交国家。
从交纳地租的形式来看井田制下的赋税属于劳役地租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鲁国“初税亩”无论公私田,按亩数实数收税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
秦国商鞅变法“除井田,开阡陌”
(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 一是打破井田和私田的界限,所有土地都按统一的标准征税;二是赋税一律征粟,缴纳粮食,以鼓励百姓务农;三是制定户籍制度,登记人口劳动力数字,按人口抽人头税,征伐徭役和兵役。商鞅变法是封建赋税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基本确立的标志。
1、先秦时期:
2、秦汉时期:
赋役内容 秦朝 汉朝 特点
田赋
丁税 徭役 税率极高
(“收泰半之赋”)
与民休息,税率大大降低
(十五税一、三十税一)
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人头税)
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加倍。汉朝还征收财产税。
口赋:7-14岁未成年人
算赋:15-56成年人
财产税:算缗、车船税、 税民资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更卒、正卒和戍卒
田租较轻,但人头税很重
3.隋唐时期
(1)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针对21-59岁之间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
(2)唐朝:
①租庸调制:
A.基础:
以均田制为基础
B.内容:
租:田租 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
调:人头税 每户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
庸:代役税。成年男子服役期间不去服徭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之为庸。
从交纳地租的形式来看租庸调的赋税属于实物地租
3.隋唐时期
(1)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针对21-59岁之间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
(2)唐朝:
①租庸调制:
A.基础:
以均田制为基础
B.内容:
C.作用:
以庸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
②唐朝中期以后:两税法
A.背景:
D.内容:
唐朝中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锐降。
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
——《新唐书·食货志》
3.隋唐时期
(2)唐朝:
B.目的:
解决财政困难
C.时间: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 ——《旧唐书·杨炎传》
财政原则:
课税主体:
课税标准:
纳税时间:
两税法内容
量出以制入。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先做预算,定出总税额,再分配到各地征收。
不区分主户和客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登入户籍,缴纳赋税。商人也要交税。
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
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
②唐朝中期以后的两税法
A.背景:
D.内容:
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
3.隋唐时期
(2)唐朝:
B.目的:
解决财政困难
C.时间:
E.两税法评价:
材料1 “两税法”颁布以后,到建中末年,就有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两税法规定“以钱谷定税,临时折征杂物”,具体征收时采用货币与实物结合的方式,这种做法在国家税收领域引入了货币税,改变了传统的纯粹实物税历史……自唐以后,以土地和财产为基础的税收制度逐渐占据了国家税收的主导地位,而以人丁为基础的税收制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邱作文《唐朝中期两税法改革简析》
材料2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两税法评价
积极性:
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③征收货币税,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产品商品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
两税法并未能遏制土地兼并,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加剧。
E.两税法评价:
结合史纲上册P40
4、宋元时期的赋役制度
(1)宋朝
①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②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
③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募役法
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募役费用由当地主户按户等分担,称“免役钱”,原本免役的僧侣、官户等,也需要缴纳“助役钱”。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官府也因此增加了财政收入。
4、宋元时期的赋役制度
(1)宋朝
(2)元朝
①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征收“丁税”、“地税”,在南方征收“夏税”“秋粮”。
②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
材料一:包银之法,户不过二两,而州县征之加十倍,都中责之。
——《元史·王都中传》
材料二:在江南沿袭南宋税制,既可征得统治集团所需钱财,又不会因更改税制而使民众受惊扰,可以稳定南方社会的封建统治秩序,还可以再据北方税制增设一些项目,如增征部分“科差”——江南的“包银”和“户钞”,征得比南宋政权所征还多的钱财。 ——高树林《古代社会经济史探》
①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
②正统(明英宗)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5、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1)明前期
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
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流通量增加;土地兼并及统治危机。
A.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为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
B.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
(2)明后期:
①背景:
②内容:
③影响
影响:
①简化了征收手续,减轻了农民负担。
②赋役征银,促进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是古代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特点:①赋役合一 ②化繁为简
③按亩征税 ④以银交纳
⑤官收官解
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照帝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而征收统一的赋税,叫做“地丁银”,以田亩数为征税标准)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000多年的人头税被彻底废除。
(3)清朝
摊丁入亩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康熙年间
雍正年间
影响:
①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
②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④隐瞒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促进了人口增长。
趋势 变化 简化
征税标准 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直至废除。 人丁→田亩
两税法
赋税种类 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化为土地税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对商业征收重税。 繁→简
(两税法)
(一条鞭法)
征税形式 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变,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实物→货币
(一条鞭法)
征税时间 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不不定→定时
人身控制 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可以纳捐代役,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利于农业发展。 服徭役→代役
(租庸调制)
重难拓展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
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特点:材料二:正是儒家文化注重德治,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宣扬和倡导一种绝对无偿的进贡以体现对国家的忠心,使得古代中国的治税思想具有明显非法制的性质,剥削阶级往往以赋税为名进行横征暴敛。我国古代税收立法虽然也规定了课征的比例,但有法不依,法外征收现象非常普遍。通过巧立名目法外征收往往又使税收立法流于形式,征税随意性大,官吏使用权力的机会多,导致聚敛过度,超过人民的承受能力。——摘编自《中西方税收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循序渐进、常有反复、受儒家思想影响、随意性大、赋役沉重、维护统治。重难拓展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一)关税的起源及演变
含义: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
(1)国内关税:
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就要被征税。
1、含义及内容:
内容:包括国内关税和国境关税
1937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2、中国关税制度的演变:
随着国内关税的逐渐衰亡,国境关税在近代中国的重要性日趋突显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一)关税的起源及演变
(1)国内关税:
1、含义及内容:
2、中国关税制度的演变:
(2)国境关税:
①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协定关税
中国近代史上的协定关税,是从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开始的。条约第10款规定: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在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则进一步分别规定为“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和“应与佛兰西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把外国的“议允”提到突出的地位。由于片面最惠国条款的普遍推行,中国不取得每个国家的同意,就不能修改任何税则。
历史纵横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①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A、起因:
B、概况:
◎把持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的英国人赫德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①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A、起因:
B、概况:
a.《南京条约》及附件中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中国逐渐失去自主调整关税能力,
b.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一)关税的起源及演变
(1)国内关税:
1、含义及内容:
2、中国关税制度的演变:
(2)国境关税:
①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②逐步收回关税自主权:
1927年
1928年
1930年
7月20日发表《国民政府布告》,宣布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裁撤国内通过关税条例》《出厂税条例》
6月15日颁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对外宜言》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外交部关于重订新条约之宣言》
7月25日《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
11月分别于15日与挪威,22日与比利时,27日与意大利签订新的关税条约
12月7日,颁布《海关进口税则》
12月12日与丹麦,19日与葡萄牙、荷兰,20日与瑞典签订新的关税条约
12月20日《中英关税条约》
5月6日《中日关税协定》
近代中国为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
②逐步收回关税自主权
A.国民革命时期:
中共和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
B.国民政府时期:
a.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b. 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主要内容。
c. 至1930年,先后与美、意、英、法、西、日等国重新签订新约,关税自主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纸质 1951年 中国海关博物馆藏)
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是新中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1951
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1985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并重新修订发布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1987
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C.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国海关标志
发展完善
1.含义: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1914
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起步),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内容,但未实施。
1936
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
新中国成立后
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征收)
1980
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2.过程:
(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①对调节收入分配和实现社会公平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②增加财政收入;
③增强纳税意识,树立义务观念 。
思考: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在个人和家庭收入整体差别不大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征收的必要;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才制定颁行。
3.个税征收的作用:
思考:个税起征点的变迁呈现什么趋势,说明了什么?
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含义:
2.过程:
(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