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设计依据:
提到文言文,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就是跟在老师后面好好学学文言文基础知识,再背一背,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所有的文言文在学生心里的感觉其实都是一样的,无论编者将其编排在哪一个单元。学生很少关注一个单元之前的单元学习提示,感觉学生们的文言文学习是相当被动的,而且很少有同学会觉得陈旧的文言文与如今的现代文、特别是学生们经常创作的议论文之间能发生什么关系。《劝学》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恰恰就是古代议论性散文,《劝学》出现在第二课,如果说第一课的学习已经让同学们很好地感受到了古代议论性散文的魅力,那么第二课的学习如果还纠结在文言文基础知识上,那么这样的学习便失去了更多的意义。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的古代散文主要有写景状物类、写人叙事类和议论类三大类,其中的议论性散文则需要考生更多地关注材料与观点之间的组合论证关系,所以今天我想来一次挑战,如果成功,学生自然也就懂得了每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为什么能放在一起,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或许可以指导学生从某一种视角来关注“一类文章”,这样,也可以为后面的两篇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学习提供一个思路。
因为本课的字词句并不复杂,所以我将本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整合成了一份详尽的学案,供同学们课前预习,实在有不懂的问题课上再一起探讨。上这节课,我就是想打破一种被动,换个视角看文言文,鼓励学生主动为之,古为今用,改变学生对文言文只是学文言基础知识的传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助力必修三“表达交流”部分的议论文写作。
综上所述,我为整节课设计了“我要进入你的世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要开创我的世界”三个教学版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作品和时代背景。
2、结合学案,积累本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逐步提高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3、反复诵读,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聆听文中的济世忠告。
4、感受文章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以及文章内在的论证逻辑,古为今用,学习议论文写作技巧。
5、鼓励学生能有质疑问难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论说艺术,学习其立论及论证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
2、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3、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提高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潜心阅读古人充满智慧的文章,感受古人的襟抱与睿智,古为今用,真正体会传统文化的精华。
教学重点:
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论说艺术,学习其立论及论证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
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以及文章内在的论证逻辑,古为今用,学习议论文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我要进入你的世界: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文言文(点击,聚光灯“文言文”)。从初中开始我们就接触过文言文,学了这么多年,大家能谈一谈学习文言文的收获吗?文言文的学习究竟让你获得了什么?
2、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一)文言知识回顾:
大家谈得非常好!我的学案中几个版块的设置再一次印证了大家所说的。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一份学案还有什么问题吗?
真的没有问题了吗?那我们不妨来做一次文言知识的回顾。(点击,PPT出示关键字词句,请学生快速作答。)
好,可能是因为本课篇幅短小,字词相对清晰,最重要的是大家一定是做了最充分的预习,花了时间,下了功夫,所以在文言文基础知识这一块可能暂时没有太多问题了,那么接下来,我可以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带着对文言知识的领会、对句读的把握、对文意的理解一起读出我们最美的声音吗?(点击,全班诵读)
大家的诵读非常棒,句读清晰,为你们点赞!然而于此同时,我又觉得有些失落,因为我觉得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已经没有聚在一起共同切磋的必要了,你们一直以来都需要的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句子翻译等等我都已经给了大家,你们的预习也没有出现任何障碍。
再仔细想一想,文言文还能带给我们什么呢?“荀子的《劝学》”可不可以真正成为“我们的《劝学》”呢?我真的很想跟着思维活跃的你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点击)从《劝学》的全世界路过!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好吗?
(2)创作技法初探:
1、我的《劝学》我探究:
想让“荀子的《劝学》”真正成为“我们的《劝学》”,这件事得我们亲自去做!作为你们的朋友,我愿意为你们稍稍提示一点点,那就是哪一篇文章编排在哪一个单元,编者都是有目的的,你在课本的哪里可以发现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的共性呢?很好!(点击)平时大家会关注这里吗?我们还可以关注这里(点击)。这些会不会对你有所启示呢?
《劝学》的立论角度:
劝学,即鼓励别人学习,可以从正面写,也可以从侧面写,还可以从反面写,荀子正面切入,提出“学不可以已”!
《劝学》的论点设置:
节选部分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围绕中心论点,分段论证,后面的三个段落各段条理清晰,每段都阐述一个具体的问题。有的段落有相对典型的“中心句”,能有效帮助读者掌握各段的基本内容。后面的三个段落,分别从“学习的意义(提高、改变自己)、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支撑中心论点。
《劝学》的论据使用:
围绕中心论点,以比喻的方式提出大量的论据,在选择和使用论据时,作者做到了:
A论据能证明论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
B论据典型,而且易懂
C道理类论据的使用准确恰当
D一个段落中论据的排列也有一定的顺序
《劝学》的论证技巧:
条理清晰。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分段论证。每一段阐明一个问题,论证集中,脉络清晰。例如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后,连用比喻说理,从不同方面论证,最后结句照应首句,收束上文。第二段承上文,先提出“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肯定学习的重要作用,然后连用比喻,说明“假物”的重要,最后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一句作结,条理十分清楚。第三段论述学习应取的态度,先讲积累,次讲有恒,后讲专一,层次非常分明。
论证方法灵活。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出色的比喻论证。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
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
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
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善于通过比喻,将议论逐步引向深入。试以第一段为例。全段除首尾各有一句论断性的话外,其余全部由比喻组成。作者先用“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说明后天的影响可改变事物本性,并能使之有所发展。接下来又提出另一个比喻:中绳的直木,经改造后,变成了“其曲中规”的车轮;以后即使晒干枯槁,也不可能再回复到“直”的状态。这就说明,后天的影响,对改变事物本性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这样就把道理的阐述向前推进了一步。然后再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引出结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重要性。这一段以比喻为主的文字,从提出问题到进行小结,逻辑性是很强的。
再以前面提到过的“积”字一段为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对一个人来说,“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气质,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紧承这一论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四组比喻,它们阐述了前后相承的两层意思。前面三组论述了“积”字的重要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正面说明,不“积”就将一事无成;“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这两组对比的比喻,则着重表明,“积”与“不积”必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前一组对比,偏重主观条件的分析,后一组对比,偏重客观情况的分析。三组比喻的结合使用,把道理讲得十分清楚。后面部分的另一组,以“蚯蚓”和“螃蟹”的对比为喻,指出“用心专一”是“积”的关键,将论述进一步引向深入。至此,有关“积”字的基本内容已经谈清,于是作者紧扣“用心专一”进行小结。荀子这种用比喻说理的写法,在其他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是罕见的,应当说这是他的一种独创。
例证法:比喻论证的同时,其实也是例证。运用例证时,注意就事论理,揭示了所举例子包含的道理。
正反对比论证: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时,他不但用了一些并列的比喻,也用了好些相反相成的比喻,他列举了“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及“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蚯蚓,竟能在地下来去自如,而“六跪而二螯”的螃蟹,却连一个容身的小洞也掘不好。这就表明,“积”与“不积”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
多用对偶,夹用排比。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如,文章开篇就是一组排比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如此的排比句式在文中很多,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其中。同样,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本文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和“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道理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说服的力量。
荀子的文章,和其他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样,也是独具风格的。它既不像《老子》那样,用正反相成、矛盾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贯穿始终;也不像《墨子》那样,用严密、周详的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既不像《庄子》那样,海阔天空、神思飞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也不像《孟子》那样,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具有雄辩家的特点。他是在老老实实地讲述道理。他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这一切构成了荀子文章的特色。有人曾将《荀子》一书概括为“学者之文”,这是十分恰当的评论。
2、我的《劝学》我完善
大家的见解真独到!从“论点”到“论据”到“论证”,(开始板书,金字塔型板书)以论点为指导,以论据为依托,再加上漂亮的论证,一座议论文创作的“金字塔”巍然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有了这座金字塔,相信我们的任何的一篇议论文都不会垮塌,完美!
你们做得这么优秀,此时此刻,我甚至觉得如果大家愿意再往前走一步,你们还能写得比《荀子》更好!
意见如:论据中可以使用前人在学习上不止步的典型而真实的事例,这样更具说服力。
论证环节的三个段落可以再做些详略处理。
前人肯定也有鼓励别人学习者方面的文章,所以可以考虑引证法。
3、我的《劝学》我总结
厉害了,我的你们!真棒!看来今天咱们是有收获的,我们可以一起来总结一下吗?
收获如:读文章之前要学会读“单元阅读提示”;
每一篇文章都是我们写作之路上的一篇优秀范文;
具体到《劝学》: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收获——写作知识的收获——济世忠告给我们思想上的收获!
(3)“表达交流”我来了!
1、《劝学》给我议论文写作的指导:
所以我想,有了这样的学习基础,我们应该是可以写好议论文的(点击),《劝学》给我们在议论文上的写作指导与咱们的“表达与交流”部分完全吻合,对不对?
2、《劝学》给我议论文写作的素材:
然而除此之外,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将本课的所得再做一些拓展,这么多济世忠告,无论那一句都可以让我们今天同话题的议论文增色,是不是?《劝学》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在它其中的思想是不是也可以助力我们今后的议论文写作呢?所以,(点击)事实上,《劝学》也可以给我们提供议论文写作的素材,是吗?
三、我要开创我的世界:
好了,请允许我作为代表,为大家再一次总结一下(点击,呈现阶梯状,最后一层最后点击),我们首先进入的文言文的世界,然后从《劝学》的全世界路过,通过我们的预习积累了文言知识,通过我们的探究归纳了议论文创作的技法,通过我们的总结丰盈了我们的“表达交流”,我们一步步走来,一步步登顶,最终,还是为了开创我们的世界(点击最后一层)!
此时此刻,请允许我把在这节课伊始向大家提出的问题再一次提出来:今天,我们学了一篇文言文,从初中开始我们就接触过文言文,学了这么多年,大家能谈一谈学习文言文的收获吗?文言文的学习究竟让你获得了什么?相信此时,大家的回答一定不会止于文言文基础知识了,对不对?
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文言文基础知识,还可以让我们获得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博大的传统文化更能丰盈我们的思想!
所以,孩子们,请大家记住,无论何时,老祖宗为咱们留下的文言文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你们,正是赋予他们鲜活生命的真正的主人!
我倡议,就从此刻开始,拿出你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面对每一篇文言文吧,好不好?在本节课即将结束之时,我想送给大家四份(点击)只要能趁热打铁,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丰盈的大礼,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1、读完《劝学》,听了这么多济世忠告,你究竟对哪一点感触最深呢?请以今天学习的技法完成一篇议论文。2、学习《劝学》,除了议论文写作技法之外,你还有什么独特的发现呢?
3、根据本节课的所学,探究第一课《寡人之于国也》的学习收获,并将其写下来。4、运用今天所学的议论文创作技法,独立创作一篇议论文——《我与文言文》。
(点击)谢谢各位老师的莅临指导,谢谢各位同学的精彩展示,谢谢你们!下课!
附:板书设计
劝学
《荀子》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自我感觉是文言文教学的一次创新,目的就是要激活文言文教学内部的生命力。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的设计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课堂探究积极,并真正觉得学有所获!相信这节课的教学对今后学生文言文的学习会起到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不足之处在于时间的掌控,前半节课的教学时间如果能再压缩一点点,稍微多给一些时间让学生们深入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