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课堂导入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医疗卫生体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公共卫生观念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是如何建立的?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启今天的课程。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1)概念: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
(2)建立意义:对保障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截至2018年,全世界最长寿的国家是日本,人均寿命已经达到84.2岁,有20多个国家的居民人均寿命在80岁以上。中国居民的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升到2018年的76.7岁。
——摘编自杨共乐《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2.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1)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公共卫生监督工作也取得很大进展,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骨髓灰质炎、肺结核等许多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国际性的官方医疗组织可以追溯至1909年。当时,一个国际公共卫生机构在巴黎成立,以监测鼠疫、霍乱、天花、斑疹伤寒和黄热病的发病情况,同时尝试为欧洲国家制定统一的卫生和检疫标准。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联建立了一个卫生处,下属的几个特别委员会讨论过疟疾、天花、麻风病和梅毒等的全球发病情况。……在1948年,新的更为雄心勃勃的世界卫生组织组建成立。借助有力的政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开始把最先进的科学的医学知识应用于落后地区,只要当地政府愿意配合。1940年代以后,医学科学和公共卫生管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经真正地全球化了。在大部分地区,传染病已不再重要。
——[美]威廉·麦克尼尔《瘟疫与人》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大力推进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
2.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想一想】两首《送瘟神》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怀?
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兴奋得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下,医护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做了大量工作,最终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写的《送瘟神》,正是表达了他对人民健康事业的高度关注,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充分肯定。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3.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
(1)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其药品供应得到了基本保障。城乡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收入,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2)我国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国家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3.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
(3)我国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有效缓解了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
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对药品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不得出厂。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药品出厂放行规程,明确出厂放行的标准、条件。符合标准、条件的,经质量受权人签字后方可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4.医疗保障体系
(1)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得到推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这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
——摘编自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2)中国现代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4.医疗保障体系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知识拓展】乡村医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村缺医少药。1965年,毛泽东指示,要求“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巡回医疗队深入农村,积极为农民防病治病。无固定薪金、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大量涌现,形成了深入每个村镇的医疗网。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增大,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大幅度提高。他们为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极端落后。1950年前后,东北各省率先自发采用合作制和群众集资的办法兴办基层卫生组织。1951年,卫生部要求基层人民政府加强基层卫生工作,大力训练“接生员”等初级卫生人员,号召个体医生组建“联合诊所”。1955年,山西、河南、贵州等地农村出现了一批由合作社自发组织的保健站和医疗站。它们基本是在乡政府领导下,以自愿为原则,每个农民缴纳几角钱保健费,便可享受免费预防保健及免收挂号费、出诊费、注射费的服务。到1956年底,这些省的集体保健医疗站发展到1万个,医务人员约10万人。1960年,中共中央充分肯定了合作医疗这一办医形式。随后,卫生部组织大批卫生技术人员下乡,培养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广泛建立合作医疗学习范本。20世纪60年代初,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达到20%—30%,到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普及率达到90%以上。
——摘编自姚力《中国共产党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与经验》
【问题探究】概括分析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推行的特点、目的及意义。
特点:从地方自发探索到中央主导推行(政府领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从局部地区到全国普及;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重视培养农村卫生人员。
主要目的:改变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的状况,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意义:有利于改变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的状况;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农村医疗保障事业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知识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兴办了各类卫生服务机构,培养和建设专业卫生队伍,在城镇建立职工公费医疗系统,在农村培训乡村医生;
改革开放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保险救助制度逐渐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起来,覆盖人数不断扩大、筹资数额逐年增长。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1)西方
①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为治疗一系列威胁人们健康的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
②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乃至较彻底的消除;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③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80年的62.8岁增长到2019年的72.6岁。
在以医疗服务为基础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护卫下,民众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人均寿命大为延长,许多疾病被抑制甚至消灭。一系列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人均寿命普遍延长。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截至2018年,全世界最长寿的国家日本,人均寿命已经达到84.2岁,有20多个国家的居民人均寿命在80岁以上。……人口数量上,由于抗生素的发明以及各国政府针对各类常见传染病的大规模免疫计划的广泛启动,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不断攀升。1750—1900年,世界人口大约从10亿增加到16亿,1950年,这一数字上升至26亿,1999年已经超过60亿,2018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74亿4000多万。
——摘编自杨共乐主编《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2)中华人民共和国
①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②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8年的77岁,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③此外,中国还不断输出先进的医疗资源,多次派出医疗队支援其他国家的疫病防控。截至2020年5月,新冠肺炎期间,中国已向19个国家派了21支医疗队,其中向非洲派遣7支医疗队,携带中国先进的、有效的检测和防疫防控装备、药品。
新冠肺炎期间中国派出医疗队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城市、乡村的卫生条件都有所改观。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
1952年,毛泽东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各地掀起群众性卫生运动的高潮,并成立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1978年后,各项工作逐渐恢复。除了创建卫生城镇,1981年,中央爱卫会等还倡议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
2015年,习近平就“厕所革命”和文明旅游做出批示,要求推动我国旅游业迈上新台阶。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3.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1)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传染病的预防、食品药品与公共卫生的监管,以及卫生知识的宣传取得巨大进步。
(2)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3)不少国家越来越注重精神卫生,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
(4)普通人也能够重视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疾患。
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问题探究】指出当前人类医疗卫生体系发展面临的问题。
实行全民医疗保障是社会的理想目标,但是医疗费用的迅猛增加,以及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对医疗保障体制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处境艰难。在美国,虽然20世纪90年代中期卫生保健费用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5%,但依然有相当数量的人缺少起码的医疗保险。在发达国家,贫困者依然得不到足够的治疗;在发展中国家,疟疾和其他热带病仍在肆虐。卫生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矛盾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尤其20世纪60年代以后,临床医学高技术发展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如何公平与公正地分配卫生资源成为各国政府与卫生行政当局面临的难题。
——摘自张大庆《医学史十五讲》
人类社会仍然面临着艾滋病、癌症等疾病的威胁;
由于各国各区域发展程度不一,尤其是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许多地方甚至严重匮乏;
发达国家的下层民众也面临着缺医少药的困境;
如何公平与公正地分配卫生资源仍是问题之一。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建议将此活动设计打印出来,让学生课上或课下完成。
小组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现代医疗
卫生体系
的建立
医疗卫生
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西方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新中国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
自然科学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某些领域世界领先
医疗技术发展
社会生活变化
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
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
20世纪中期,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医疗保障制度在许多国家推广
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
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课堂小结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加快,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变得愈发重要。
在面对疫病这一共同敌人的时候,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是非洲人、亚洲人、美洲人还是欧洲人,我们都同处一个地球,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唯有携手同行,加强合作,才能减少疫病造成的破坏,取得胜利。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在世界医疗卫生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坚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提升国民幸福感。
课堂小结
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
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优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聚焦增强人民体质,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1月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