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金色的鱼钩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金色的鱼钩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30 15:4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15*金色的鱼钩
部编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光辉 灿烂 闪闪发光 贵重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资料导入
松潘草原处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连接地段,面积约在1.52万平方公里,海拔约在3500米以上。沼泽多,上面看上去是一片水草,地下却是烂泥塘,气候变化莫测,环境极为恶劣。气候寒冷,常年无夏,无绝对无霜期。雨雪、冰雹来去无常。沼泽里没有道路,渺无人烟,危险丛生。
松潘草原
据【工人日报】1959年8月1日版显示,《金色的鱼钩》作者为杨旭。 杨旭(1932-)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
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
《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
《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
《半个冒险家》等。
走近作者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颧骨 青稞面 搪瓷碗 保姆 熬过
收敛 疙瘩 奄奄一息
quán
liǎn
táng
yǎn
抽噎 瞻仰 喜出望外


zhān
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笑容、光线等)逐渐减弱或消失,本课是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
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形容气息微弱,临近死亡,只剩最后一口气。
没有边际。涯:水边。近义词是"无边无际"。
严厉;严肃。
不蜷缩;不皱。近义词是"舒张"。
恭敬地仰慕。
弥漫:
收敛:
瞻仰:
舒展
严峻
无边无涯:
奄奄一息:
宿营地:
支吾:
学习字词
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赞扬了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精神。
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梳理层次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尝试概括不同时间段对应的情节。
1935年秋天,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3-5
6-19
1-2
20-22
23-33
34
一天 老班长用针做鱼钩钓鱼,让战士喝上鱼汤。
有一次 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真相,与老班长争论。
第二天 我因为知道真相咽不下鱼汤,却不得不在老班长的命令下大口咽下。
挨了一天又一天,老班长在快要走出草地时,嘱咐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最后 壮烈牺牲
保留鱼钩怀念班长
接受任务
做鱼钩钓鱼
吃草根和鱼骨
命令战士喝鱼汤
壮烈牺牲
鱼钩闪耀
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小说还可以借助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
默读课文,圈画有关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并作简单批注,说说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
任务一
学习课文
15*金色的鱼钩
1、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2、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他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3、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4、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佐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5、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6、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您怎么不吃鱼啊 "
7、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8、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9、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10、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11、"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12、"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多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多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 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
13、"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14、"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15、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
16、"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 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17、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18、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19、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20、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 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21、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22、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23、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24、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25、我们都着慌了。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26、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鱼越不上钩。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扯起钓竿,总算钓上来一条两三寸长的小鱼。
27、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28、"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29、"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30、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31"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32、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33、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外貌描写,饱经风霜、和蔼可亲、备受爱戴关心战士
3、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神态、动作描写,关心战友、尽职尽责
5、从那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虽然我们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但比起光吃野草根野菜毕竟好多了。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动作描写,舍己为人
8、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22、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
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
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
情绪鼓励着我们。
21、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外貌、神态描写,只有战友,没有自己,舍己为人。
外貌、神态、动作描写,革命乐观主义、坚定的革命信念
任务二
默读课文,圈画课文中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7、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8、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9、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多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多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善意的谎言,为别人着想、舍己为人
对话描写,肩负重任、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20“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17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神态、对话描写,一心只想他人、忠于革命
26、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等了好久,还不见鱼上钩。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扯起钓竿,还是空的……
27、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神态、语言描写,病危都不忘重托、一心只想他人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到他怀里哭了。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
心理感受和活动
侧面烘托
关心战士
舍己为人
牢记使命
忠于革命
忠于党
乐观主义
你觉得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
学习课文
33、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这句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这长满了红锈的小小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精神,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这种精神永放光芒,这些事迹,应该被后人传颂,也应该被后人牢记。
作者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目?
“金色的鱼钩” 不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更象征着老班长金子般闪耀的思想光芒,象征着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学习课文
《魂驻小红桥》
《一袋干粮》
《丰碑》
推荐阅读
假如现在你就站在这枚鱼钩前,你有什么话想对老班长说?请你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