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山外有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山外有山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0-31 10:3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山外有山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美术课程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一学习领域主要让学生能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等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
材,来记录和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教材中的教学目标为:感受山川的美,用水墨形式表现远近不同的山。重点在于用恰当的表现形式展现自己喜欢的山。关于本课《山外有山》,古今中外的文人面对山水会产生超然物外的感情,因为他们心中对山水有着一种信念。
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李白游山的观感,也是他和山的契合交融达到了更高意境,借以保持自身人格的独立完善的体现。山无言,
却有境。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中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的作品,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能对材料进行进步的拓展, 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缺乏信心。这就要求教师研读教材,重构课堂。因为这个时期,需要教师运用符合该年龄层孩子的兴趣和性格特征的方法来设计合适的作业,并且用尽可能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忱,发掘孩子们在美术学习中不同的擅长点,比如有的孩子捏泥塑时造型能力很强,有的孩子剪纸时手非常巧等。三年级的学生具备更好的动手能力和更加迫切的表现欲望,教学内容需要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可以与本课的课题相结合。
三、教学目标
1.欣赏与感受山的多样美,表现空灵高远的山水意境。
2.用不同材料和创作手法表达“山外有山”的浓淡虚实与意境。
3.感受山川的高远与深远,体会“山外有山”这种博大的意境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与体悟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不同美感。
难点: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达山势位置、表现山的意境美。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微课视频、示范材料和所需工具等。
2.学具:自己喜欢的创作材料,如纸工材料,圆面、水彩工具等。
七、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活动:请学生说说,去过的名山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山 是什么特点让你难忘
2.学生活动:用形容词来描述最喜欢的山。
3.教师活动:自古山水寄托着文人的梦,带给我们关于自然之美、关于生命之美的感悟。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国有哪些比较特别的名山吧!
4.学生活动:欣赏4张各具特点的名山图片后,结合木桃区的山水风光,说说山势特点和感受。
5.教师活动:小结:“我们知道文人墨客也钟情于山的路杯和博大,欣赏了如此壮美的名山后,你知道哪些关于山的诗句吗 请回忆一下自己学过的古诗。”
【设计意图】在视频欣赏、图片感受之后谈感受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看名山、说名山之后,让学生对各种山的特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关于山的古诗可以让学生看到不同文人所理解的山的美。
(二)人文探究(预计用时7分钟)
1.师生活动:师生探讨关于山之“壮美”或“秀丽”所表达的一种博大和谦虚的情怀;共同分析用怎样的材料和表现手法表达更为贴切。
2.教师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对难点提出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活动:山的气质不仅滋养了文学艺术的创作,也营造出绘画作品的意境。那么我们应怎样来表达“山外有山”的意境与情怀呢
4.师生活动:共同回顾微课中各种表达“山外有山”意境所使用的材料和表现方法,启发学生寻找更好的创意和表现方式。在“方法二”水墨绘画中可着重探讨李可染的作品中
虚实远近的变化。
【设计意图】由于各种形态的山川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实地去过,所以借助微课帮助学生感受与学习,也是当下美术教学中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中也节约了许多时间,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带着谦过的心去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就能收获另一种美的愉悦。
(三)体验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1.师生活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尝试水墨浸染法,体验墨与水的微妙反应,感受浓与淡的虚实变化。
2.学生活动:用4分钟的时间尝试印染张作品。
3.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需要帮助的学生。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和理念。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相对专注力还不是很高,所以设计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同时也会对水墨浸染法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以此启发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四)创作表现(预计用时16分钟)
1.师生活动:现场用最便捷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以师生互评、学生自评或教师个评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创作,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创作的喜悦和成功。
2.师生活动:继续或反复播放课件,欣赏创作方法。
3.学生活动:自选作业。
作业建议:一:用水墨浸染的方法表现“山外有山”的浓淡远近。
作业建议二::用撕贴或剪贴的方法表现层峦叠师的山脉。
作业建议三:选择喜欢的方法和材料表现“山外有山的意境。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使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 让他们选择适合的表现形式,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创作的乐趣。
(五)总结延展(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活动:小结:“自古人们对山水的表达,不仅包含了对自然造化的崇敬,更有个人品德与情怀的表露,希望“山外有山”的谦逊情怀可以让同学们有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2.学生活动:积极表述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或者想表现的意境,生生互评作品并寻找需要改善的地方或者应该避免的失误等。
【设计意图】目的是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和自我选择的机会,教师巡视观察,及时给予指导, 不仅是创作上的,还包括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材料的选择上都可进行提醒。
(六)整理下课(预计用时2分钟)
1.教师活动:小结:“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我们只有走到大自然中去用心感受与发现,内化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才能逐渐懂得艺术与生活的丝丝联系。
2.学生活动:整理学具,养成良好的绘画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创作和完成作品,这同时也是艺术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
八、菜单式教学建议
(一)导入环节
1.微课导入:可以一开始就播放微课视频,在最短时间内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借助微课中的图片、字幕、配音和背景音乐融合,帮助学生感受山川各异的姿态、 博大的胸怀,以及直观准确地了解创作技与课导入之后进行深入探讨。
2.古诗导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东晋. 陶渊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江雪》唐. 柳宗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望岳》唐●杜甫
由古诗切入本课的主题,围绕“山”展开,师生讨论交流感受步所营造出的种博大和高远的意境。
(二)实施环节
1.校园硬件设施先进的学校:微课只是帮助教学,解决难点和示范等的技巧,教师要灵活运用微课,学会断点、暂停或重播微课中的部分环节。教师要掌握教学的节奏,必要的
地方可暂停播放微课,让师生有更多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如有专用美术教室更要注重学生的创作体验,鼓励更多的材料和方法的探索。
2.校园硬件设施条件一般的学校: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者学校周边的有利条件,可利用秋游之际鼓励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山进行写生;也可以在校园中和生活中寻找适合表现“山
外有山”的综合材料,不能把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心都依赖于微课,更要关注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关注学生的疑惑和创作的思路、学习难点,同时,增加并珍惜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语言的交流。
3.微课和课件中的难点示范仅是一个技法和技巧的过程片段,示范并没有进行完整的呈现,- -是节约课堂时间,二是避免学生思维定式,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
创意,也相信老师们在实践中会有更多新的发现和收获。各地的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美术学习环境和硬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和各自的特色,哪怕本班学生也存在定的差异,
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微课,注重个别和针对性的指导。
(三)作业环节
:作业建议~:用水墨浸染的方法表现“山外有山”的浓淡远近。
山脉。
作业建议二:用撕贴或剪贴的方法表现层峦叠嶂的的意境。
作业建议三:选择喜欢的方法和材料表现“山外有山”的意境。
实物投影展示评价:用吸铁石在黑板上展示评价,师生交流学生作品采取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互评,并在肯定作品的基础上给对方更多的建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