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找规律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找规律 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30 18:0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智慧广场——找规律》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这类问题,体会策略逐步优化的过程。
通过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这类问题,体会策略逐步优化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规律
1、比比谁的记性好
(1)出示两组电话号码:比比谁的记性好第一组第二组13586868686162536496485秒钟的时间,女生记第一组,男生记第二组。
(2)提问:为什么女同学容易记住?
(3)揭示课题:之所以容易记住,是因为记的内容有规律,(板书:找规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找规律”。找到规律后还要用规律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记忆电话号码的游戏来唤起学生对“规律”的有意注意,初步感知有规律的事物容易记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他们体会到“找”规律的必要性,引出课题。】
2、出示情境图1沐浴阳光 快乐成长
(1)谈话:箱子中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旗,按照一定的规律串在了一起。
(2)提问:“一定的规律”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引导学生说出:小旗以3面为一组,依次重复红、黄、绿(课件演示把三面小旗圈一圈)
(3)交流小结:像这样每几个物体为一组,每组都按相同的顺序重复排列的规律叫做周期现象。(板书:周期现象)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让他们感受到现象中存在的规律,在此环节中学生找出规律很容易,但要用语言来概括这类现象的本质特征还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抓住了“一定的规律”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几面小旗看成一组?这些关键问题,揭示“周期问题”的本质特征,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达成目标1】
自主探究,体会策略
谈话:找到了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吗?
引导:照这样,第1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自己试一试
先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1)画图:用笔画○表示红旗,Δ表示黄旗, 表示绿旗 ,画到第17面。(2)推理:红黄绿、红黄绿......第17面是黄旗。(3)计算:17÷3=5(组)......2(面)黄5、回顾反思,重点理解计算法。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除以3?算式中的17、3、5、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追问:余下的2面是第几组的第几面呢?(师指课件)可是我们只能看到四组,看不到第六组后面的第二面呀,怎么知道第六组后面的第二面一定是黄旗?(强调余数是几就看每组的第几个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为此,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找到了画图、推理、计算等多种方法。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有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最后把重点放在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具体含义,总结出“余数是几就看每组的第几个”的规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本环节来达成目标2。】
独立尝试,优化策略
1、出示情境图2(箱子里还有一串小旗,按另一种周期规律串起来。)沐浴阳光 快乐成长
(1)提问:谁能说说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课件演示把四面小旗圈一圈)照这样的规律,第17面小旗会是什么颜色呢?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
(2)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板书:17÷4=4(组)......1(面)红
(3)反思: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同学喜欢用什么方法?为什么都喜欢计算的方法呢?(简便实用)如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100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这时学生都会自觉采用计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4)思考:师指板书的两道除法算式提问:为什么同样都是第17面,而有的除以3 ,有的除以4呢?根据什么判断颜色?怎么看?
(5)小结:因为排列的规律不同,所以除数就不同。要找准几个为一组,根据余数来判断,余几就看第一组的第几个。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比较,并思考第“100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引起认知上的冲突,感受计算方法的简便性,自觉实现策略优化。在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上一环节中的板书,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都是第17面,而有的除以3 ,有的除以4呢?根据什么判断颜色?怎么看?”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在交流碰撞中不断提升思维层次,体会除数、余数与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没有余数的例证
提问:那第24面小旗是什么颜色呢?指名回答。板书:24÷4=6(组)蓝
追问:这里相除没有余数,你怎么知道是蓝旗呢? 引导学生说出:第24面小旗是第6组的最后一面,和每一组最后一面的小旗颜色相同。没有余数,也可以看成余数是4,最后一面和第一组的最后一面相同。
问题,有余数的怎么看?没有余数的又怎么看?
有余数的可以根据余数在第一组的第几个来判断,没有余数的就看第一组的最后一个。(5)拓展:师说余数,学生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第24面小旗是什么颜色,引导学生把根据余数做判断的经验迁移到没有余数的情况中,逐步深化对方法的理解。通过本环节达成目标3】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算一算(1)出示串珠子情境图:第33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第40个?沐浴阳光 快乐成长
(2)学生独立解答,说想法,集体订正。
(3)追问:现在求的颗数不同,为什么都除以5呢?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周期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准是几个为一组的。
【设计意图:将课本中串珠子作为基础性练习题。学生独立解答后,及时追问:现在求的颗数不同,为什么都除以5呢?让学生体会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
2、小小设计师
(1)出示设计要求:现在有一些,用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图形摆一摆,保证第32个是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后贴到黑板上。
(3)集体交流。(4)思考:(指其中一组)大家摆得不一样,怎样保证左起第32个是圆形吗?
【设计意图:在我来当小小设计师这一开放性练习中,通过试一试、算一算、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理解除数、余数与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上两个练习用来检测教学目标2和目标3.】
找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谈话: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蕴含着许多这样的规律。(课件播放:春夏秋冬图片)
(2)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周期现象。(课件播放日出日落、七天一周、月缺月圆、红绿灯、花纹饰品等图片)沐浴阳光 快乐成长
(3)出示十二生肖,认识十二生肖也属于周期现象。问学生年龄及属相,今年多少岁的人与你同样的属相?
(4)课件出示问题:小明和我们一样读二年级属猴的,而他的爸爸、爷爷也正好属猴,你觉得爸爸和爷爷的年龄可能是多少呢?为什么?8岁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画面配以悠扬的乐曲,让学生欣赏四季交替、日出日落、月缺月圆、红绿灯、花纹饰品等,使学生直观感知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周期现象,体会秩序之美、规律之美、数学之美。并设计了十二生肖这一具有挑战性的生活问题,既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提升了他们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习题用以检测目标4.】
课堂总结,归纳提升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发现了数学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周期现象,也就是规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是呀,要利用规律解决问题,除了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还要善于观察发现,掌握解题的办法。还记得课前的比赛吗?其实男生记的那个数也是有规律的,只要换个角度思考。看!两位两位地看(课件出示:16、25、36、47、64、8)你发现规律了吗?第二组162536496486×67×78×816 25 36 49 64 84×45×5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指向和思维习惯。通过课件演示游戏中男生记忆的那组号码的规律,前后呼应,让学生体会到周期规律只是数学知识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未知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从而深刻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