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22 11:4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技术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19世纪40年代
保留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为观察生活提供珍贵的影像资料。作用:传入中国:发明:进入宫廷:十九世纪晚期推广艰难早期的照相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机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珍妃像珍妃井慈禧御用摄影师——裕勋龄慈禧太后与后妃最右边是光绪的皇后 末代皇帝溥仪和爱妃婉容 婉容大婚婉容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2、电影出现诞生:1895年,电影诞生于法国。 传入中国:1896年 上海 徐园 “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戏”——《马房失火》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一部京剧纪录片,解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京剧表演家
谭鑫培 京城照相馆老板
任庆泰二、剪发辫 改称呼1、剪发辫辛亥革命后剪辫蕴含着政治意味发辫是民族压迫的产物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发令剪辫的艰难历程 附录:课本剧《剪辫风波》
街头,革命军剪辫处。
革命军:革命!革命!剪辫子,闹革命!
(行人甲经过)
革命军:老乡!还留着这大清的尾巴!来,剪了它!
行人甲:不不不!毛发乃父母所生,留了一辈子了,我可舍不得。
(甲终被革命军剪掉了发辫。行人乙、丙、丁见状)
行人乙:快来看啊,瞧这假洋鬼子!
行人丙:嘿!你胆子可真够大的!
行人丁:我可不剪。万一大清又回来了可怎么办?
剪辫图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二、剪发辫 改称呼2、改称呼内容:革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目的:要用资产阶级的平等观代替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观。三、近代服饰的变化西服的引进
中山装的出现
女式高领服装的盛行(旗袍样式变化)中山装被赋予的内涵传统旗袍宽大的传统旗袍收小,袖子缩短,领子做高……紧身合体的旗袍--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现代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