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辽宁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文学文化常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2 营口模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B.《天净沙 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散曲家。“天净沙”是词牌名。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虽有嘉肴》出自本书。
D.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写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是一首记梦之作。
2.(2022 沈北新区一模)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B.《水浒传》中,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
C.《简 爱》以第一人称叙述,按时间顺序写了简 爱在舅妈家里、雷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这四个地方的生活。
D.《童年》中,阿廖沙在外祖父家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包括两位自私、贪得无厌的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沙的表哥。
3.(2022 丹东模拟)选出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B.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他所撰写的《水经》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观沧海》《夜雨寄北》《渔家傲 秋思》《湖心亭看雪》以上作品是按作者朝代先后顺序排列的。
D.《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的思想家,著有《陶庵梦忆》等。
4.(2022 新民市二模)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和《背影》,作者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这两篇文章的体统都是散文。
B.《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下,并拜其为师,唐僧为其取号行者,故又称孙行者,从此,师徒踏上西天取经之路。
C.《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封建强权教育和“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D.《红岩》中许云峰为了掩护市委书记李敬原,被捕入狱。狱中他以非凡的毅力用手指挖通了地牢的石壁,为难友们成功越狱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自己却在斗争中英勇牺牲。
5.(2022 东洲区模拟)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诸葛亮的《出师表》即是其中的一篇。
B.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 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C.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我们学过他写的七言绝句《登飞来峰》。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王维并称“初唐四杰”。
6.(2021 葫芦岛三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文天祥,字履善,自号文山,南宋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过零丁洋》。
C.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7.(2021 丹东二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的一项( )
A.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他所撰写的《水经》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著作,亦为“五经”之一。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就出自于此。
C.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D.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 秋思》。
8.(2021 葫芦岛四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豪放派词人。他的作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破阵子”是词牌名,后面的是题目。
B.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我们学过他的《爱莲说》。
C.《出师表》的体裁是“表”,表是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豪放派词人。
9.(2021 葫芦岛二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 告子下》。《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B.岑参,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尤多佳作。我们学过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D.王维,字子瞻,唐代诗人。他的诗《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
10.(2021 葫芦岛一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豁生,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夜雨寄北》。
B.《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作者是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末清初文学家。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陋室铭》。
D.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称为“至圣”。
11.(2020 沈河区一模)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的国王对火药和枪炮很反感,他认为发明这些杀人武器的人是“人类的公敌”。
C.《水浒传》中,武松在狮子楼杀死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并在墙上留下大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D.在《范爱农》中,“我”在得知徐锡麟被害后,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的惨无人道,却遭到范爱农的反对。
12.(2020 望花区模拟)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C.苏轼,字子瞻,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脍炙人口。
D.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儒家代表人物,《论语》记录他和弟子的言行。
13.(2020 灯塔市一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B.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14.(2020 新抚区模拟)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文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C.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登飞来峰》是他的作品。
D.《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破阵子,词牌名。
15.(2020 辽阳四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王安石号介甫,江西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C.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时齐梁思想家。
D.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马说》。
16.(2013 丹东)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D.《泊秦淮》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字牧之,宋代诗人。
17.(2021 连山区三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饮酒》选自《陶渊明集》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属于这种文体。
C.《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我们还学过他的《渔家傲 秋思》。
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
18.(2022 丹东模拟)经典古诗文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民族文化基因。学诗文,情飞扬,人灵秀;用诗文,志高洁,品芬芳。请选出作为“风定花犹落”下联最恰当的一项( )
A.泉和万籁声 B.鸟鸣山更幽 C.松间鸣好鸟 D.窗外南岭见
19.(2022 和平区校级二模)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②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③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④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⑤如果你不快乐,不妨读一本书。
A.“是”和“储存”都是动词,“香氛蒸腾”和“你眉飞色舞”都是主谓短语。
B.“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这句话的主语是“哭”。
C.“如果你不快乐,不妨读一本书”是假设复句。
D.选段的排序有误,正确的排序是:④①⑤②③。
20.(2021 铁东区一模)下列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色列沙漠地区有一种绿色植物叫沙漠地黄,它在长期干旱的环境中可以长出硕大的叶片,并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为枯燥的沙漠增添了少有的亮色。
②沙漠地黄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奥妙在于它自身有一套自我收集微弱水汽并进行灌溉的生物系统。
③它硕大的叶子上面有一层蜡状物质,叶片紧贴根部生长,叶子表面疙疙瘩瘩,而且有许多“沟壑”。
④突出的“疙瘩”就是用来收集空气中微量的水汽,这些水汽在“疙瘩”上聚集成小水滴,达到一定程度后,自然顺着“沟壑”直接灌溉根部。
A.文中加点的“亮色”“系统”和“硕大”都是名词。
B.文中加点的“蜡状物质”和“灌溉根部”都是偏正短语。
C.①句中画横线句子里“在长期干旱的环境中”是状语。
D.②句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三年辽宁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文学文化常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2 营口模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B.《天净沙 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散曲家。“天净沙”是词牌名。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虽有嘉肴》出自本书。
D.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写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是一首记梦之作。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天净沙”是曲牌名。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2022 沈北新区一模)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B.《水浒传》中,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
C.《简 爱》以第一人称叙述,按时间顺序写了简 爱在舅妈家里、雷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这四个地方的生活。
D.《童年》中,阿廖沙在外祖父家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包括两位自私、贪得无厌的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沙的表哥。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水浒》中宋江因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
故选:B。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2022 丹东模拟)选出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B.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他所撰写的《水经》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观沧海》《夜雨寄北》《渔家傲 秋思》《湖心亭看雪》以上作品是按作者朝代先后顺序排列的。
D.《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的思想家,著有《陶庵梦忆》等。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B.有误,郦道元撰写的是《水经注》,《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
C.正确;
D.有误,《陶庵梦忆》的作者是张岱。
故选:C。
【点评】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4.(2022 新民市二模)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和《背影》,作者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这两篇文章的体统都是散文。
B.《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下,并拜其为师,唐僧为其取号行者,故又称孙行者,从此,师徒踏上西天取经之路。
C.《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封建强权教育和“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D.《红岩》中许云峰为了掩护市委书记李敬原,被捕入狱。狱中他以非凡的毅力用手指挖通了地牢的石壁,为难友们成功越狱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自己却在斗争中英勇牺牲。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五猖会》和讽刺“正人君子”无关。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5.(2022 东洲区模拟)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诸葛亮的《出师表》即是其中的一篇。
B.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 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C.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我们学过他写的七言绝句《登飞来峰》。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王维并称“初唐四杰”。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6.(2021 葫芦岛三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文天祥,字履善,自号文山,南宋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过零丁洋》。
C.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7.(2021 丹东二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的一项( )
A.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他所撰写的《水经》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著作,亦为“五经”之一。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就出自于此。
C.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D.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 秋思》。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有误,郦道元撰写的是《水经注》,不是《水经》。
B.正确。
C.有误,《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是张岱的作品。
D.有误,范仲淹谥号文正,不是“文忠”。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8.(2021 葫芦岛四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豪放派词人。他的作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破阵子”是词牌名,后面的是题目。
B.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我们学过他的《爱莲说》。
C.《出师表》的体裁是“表”,表是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豪放派词人。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A.有误,辛弃疾是南宋人;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9.(2021 葫芦岛二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 告子下》。《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B.岑参,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尤多佳作。我们学过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D.王维,字子瞻,唐代诗人。他的诗《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王维,字摩诘。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10.(2021 葫芦岛一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豁生,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夜雨寄北》。
B.《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作者是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末清初文学家。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陋室铭》。
D.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称为“至圣”。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宋濂是元末明初人。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1.(2020 沈河区一模)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的国王对火药和枪炮很反感,他认为发明这些杀人武器的人是“人类的公敌”。
C.《水浒传》中,武松在狮子楼杀死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并在墙上留下大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D.在《范爱农》中,“我”在得知徐锡麟被害后,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的惨无人道,却遭到范爱农的反对。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武松在鸳鸯楼杀死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12.(2020 望花区模拟)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C.苏轼,字子瞻,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脍炙人口。
D.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儒家代表人物,《论语》记录他和弟子的言行。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水调歌头》是词,不是散文。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13.(2020 灯塔市一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B.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涉及到的名著,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作品,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名著)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还需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14.(2020 新抚区模拟)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文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C.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登飞来峰》是他的作品。
D.《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破阵子,词牌名。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有误,《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是北宋哲学家(或:理学家);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5.(2020 辽阳四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王安石号介甫,江西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C.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时齐梁思想家。
D.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马说》。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6.(2013 丹东)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D.《泊秦淮》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字牧之,宋代诗人。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代文化常识,把握作者、作品、朝代及作品艺术特色。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泊秦淮》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
故选:D。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作者与朝代的对应。
17.(2021 连山区三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饮酒》选自《陶渊明集》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属于这种文体。
C.《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我们还学过他的《渔家傲 秋思》。
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范仲淹是北宋人。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8.(2022 丹东模拟)经典古诗文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民族文化基因。学诗文,情飞扬,人灵秀;用诗文,志高洁,品芬芳。请选出作为“风定花犹落”下联最恰当的一项( )
A.泉和万籁声 B.鸟鸣山更幽 C.松间鸣好鸟 D.窗外南岭见
【考点】对联.
【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解答】“风定”是主谓短语,对“鸟鸣”或“泉和”恰当,“花犹落”对“山更幽”恰当。
故选:B。
【点评】对联的基本要求: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19.(2022 和平区校级二模)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②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③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④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⑤如果你不快乐,不妨读一本书。
A.“是”和“储存”都是动词,“香氛蒸腾”和“你眉飞色舞”都是主谓短语。
B.“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这句话的主语是“哭”。
C.“如果你不快乐,不妨读一本书”是假设复句。
D.选段的排序有误,正确的排序是:④①⑤②③。
【考点】主谓短语;复句;排列句子顺序.
【分析】本题考查短语结构和句子的主干。
【解答】ABC.正确;
D.有误,选段的排序有误,正确的排序是:①⑤②③④。
故选:D。
【点评】句子的排序需要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后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给予调整,直到感觉通顺为止。
20.(2021 铁东区一模)下列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色列沙漠地区有一种绿色植物叫沙漠地黄,它在长期干旱的环境中可以长出硕大的叶片,并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为枯燥的沙漠增添了少有的亮色。
②沙漠地黄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奥妙在于它自身有一套自我收集微弱水汽并进行灌溉的生物系统。
③它硕大的叶子上面有一层蜡状物质,叶片紧贴根部生长,叶子表面疙疙瘩瘩,而且有许多“沟壑”。
④突出的“疙瘩”就是用来收集空气中微量的水汽,这些水汽在“疙瘩”上聚集成小水滴,达到一定程度后,自然顺着“沟壑”直接灌溉根部。
A.文中加点的“亮色”“系统”和“硕大”都是名词。
B.文中加点的“蜡状物质”和“灌溉根部”都是偏正短语。
C.①句中画横线句子里“在长期干旱的环境中”是状语。
D.②句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考点】词性;偏正短语;复句;划分句子成分.
【分析】本题考查汉语知识中词性、短语、复句等相关问题。作答此题时候,认真阅读每一个题干,结合自己积累知识,做出正确选择。
【解答】A.有误,“硕大”是形容词。
B.有误,“灌溉根部”是动宾短语。
C.正确。
D.有误,本句是因果关系复句。
故选:C。
【点评】汉语中的语法知识虽然不难但是比较复杂也比较灵活,所以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做好比较,打好基础,答题时灵活运用。
考点卡片
1.词性
【考点讲解】
一、考查形式
多以填空、选择或判断的形式考查。
二、知识点讲解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
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
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它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 你们自己 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 谁 什么 哪(问人或事物) 哪儿(问处所) 那里 几多(问数量) 多 多么(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 怎样 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 那 (指人或事物)这儿 这里 那儿 那里 (指处所) 这会儿 那会儿(指时间) 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么 那样 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 那些 这么些 那么些(指数量) 每 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 某 另 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
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 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九)连词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十)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规律总结】
判断词性的方法:
1、根据词语的意思,依据不同词性的定义来判断。
2、如果是判断句子或短语中某个词语的词性,可以根据这个词语在句子充当的成分或修饰的词语来判断。
2.偏正短语
【考点讲解】
偏正短语又叫偏正词组,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动词、名词、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成份组成的短语。名词前的修饰成份是定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偏正短语包括定中短语与状中短语。
【规律总结】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判断一个短语是不是偏正短语。
1、结构
(1)定语+中心词(名、代),例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
(2)状语+中心词(动、形),例如:[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
2、标志
“的”是定语的标志;“地”和“得”是状语的标志。 就是说“的”后跟的是名词,“地”后跟的是动词,“得”后跟的是形容词。
判断:在“偏”和“正”中加“的”或“地”,如果通顺大多数便是偏正短语。如:黑色跑车,中间加“的”,便是“黑色的跑车”,说明“黑色跑车”就是偏正短语。
3.主谓短语
【考点讲解】
主谓短语是短语的结构分类之一,它由两个成分组成。前一个成分的功能是提出主题,称为主语;后一个成分对主题加以陈述,称为谓语。主语和谓语构成了主谓关系(或主述关系,即“主题﹣陈述”关系)。
【规律总结】
主语和谓语是主谓短语中的两个成分,前一个成分把主题提出;后一个成分称对这个主题加以陈述。所以,主语常由名词性成分充当,而谓语常由动词性和形容词性成分充当。这是因为名词性成分都有指称的功能,而动词性和形容词性成分则具有叙述、描写的功能。由于主谓关系是“主题﹣陈述”关系,所以主语的意义就不限于施事,也可以是受事,而被动的动词不一定要标志出来。这一点跟英语中的主语在主动句中是施事、被动句中受事的观念不同。
4.复句
【考点讲解】
1.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且两套句子成分互不包含。
2.复句的组合形式:
(1)直接组合(意合法)
例:天气太热了,大家都没有出门。
(2)借助关联词语组合
例: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愤愤的说。
3.复句类型
(1)非因果类复句
并列、递进、选择、转折、(目的、承接等)
(2)因果类复句
因果、假设、条件。
【考点讲解】
1、复句的定义
复句,就是由两个或多个在意义上有密切关系的分句组成的语言单位,包括简单复句(内部只有一层语义关系)和多重复句(内部包含多层语语义关系).在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初中阶段,主要学习的是一般复句和二重复句。
分句:复句内两价目或多个前后有停顿,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不带有句末语气和语调,有的前面可添加关联词的语言单位。
2、常见的复句
①并列复句:分句叙述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没有先后之别,排列顺序可颠倒。
常用关联词:也,又,并且,又……又……,既……又……,……同时……,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②承接复句:分句间的关系是时间、动作的承接,排列顺序不可颠倒。
常用关联词:首先……接着……,于是,然后,便
③选择复句:表示两各可能情况有所取舍(取舍选择句)或只提出几种可能的情况(无取舍选择句)。
常用关联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也许……也许……
④递进复句: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更进一层。
常用用关联词:不便(不仅,不光,不只)……而且(并且)……,不便……还(也,又,更)……,不但……反而……,甚至(于),尤其……,况且,尚且……更,特别
⑤转折复句:前后分句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
常用关联词:虽然……但是(但,可是,却,还是,也)……,尽管……但是(可是,然后,不过,只是,还是)……
⑥因果复句: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或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叵前提,后一个分句推出结论。
常用关联词: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所以(因此,因而)……,既然(既)……就(那么,便)……
⑦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产生的结果。
常用关联词:如果(假如,假使,倘若,如若,要是)……那么(就)……,即使(就算,就是,纵使,哪怕)……也(仍然,还是)……
⑧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用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论(无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方法技巧】
1、单句和复句的判断
(1)定义判断法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独立的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并且有一定的语气语调。
例如:同学们已经回到学校了。
站住! 有人敲门。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例如:白云朵朵,阳光灿烂。
蓝天,远树,金黄色的麦浪。
辨别单复句,不能片面看字数多少,句子中间有无停顿,关键要看句子包含了几套句子结构:只有一套的是单句;有两套或者两套以上的是复句。
例如:A、我相信,你却不一定相信。(前后互不作句子成分,两套句子结构)
B、我相信,你一定会学好的。(后边作前边的宾语,一套句子结构)
(2)主干分析法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
例1:我们学校的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语文教师也当上了代表。
主干:教师当代表。
例2:“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主干:这是教训。
(3)标志确定法
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结合起来,这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
例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升起,灿烂的光辉照亮了大地。
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对这种复句,只要划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这些关联词语就成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志。
例如: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关联词:不但……而且……(递进关系)
不过使用此方法有时还需要结合使用前两种方法,才能准确区别单复句,因为有些单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复句充当的。
例如: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
2、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①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②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
③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5.划分句子成分
【考点讲解】
1、句子的概念
句子是前后都有较大停顿,还有一定的语所和语调,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组成的。如:
(1)我是中学生!
(2)真好!
2、句子成分
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之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这些句子成分可以由单个词充当,也可以是短语充当。
句子成分简表
名称 说明 符号 举例
主语 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谓语 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陈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我们家的台阶低!
宾语 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 敌人监视着苇塘。我们家盖了新房子。
补语 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时间、处所、数量等。 < > 水涨<起来>了。我和母亲走<在前面>.
定语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料、数盘等。 ( )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
状语 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 [] 他们[轻飘飘地] 浮在水上。天气[那么] 暖和,[那么] 晴朗。
【方法技巧】
分析句子成分的方法:
分析句子成分的方法,最常用的有两种:一是符号分析法,一是框式图解法。初中阶段以掌握符号分析法为主。
“符号分析法”,就是规定一套符号来表示句子的各种成分。如:主语用“”标示,谓语用“ ”标示,宾语用“ ”标示,定语用“( )”标示,状语用“[]”标示,补语用“<>”标示。用“‖”表示主谓句,“‖”之前是主语,“‖”之后的是谓语。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用了双竖线“‖”,主语下面就不用再用双横线标示,谓语也不用单横线标示了。
用符号分析法分析句子成分可按下面两种方法进行:
1、根据语序,划分主谓
句子成分在句中都有一定的位置,一般为: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例如:
①(一碗热气腾腾的)饭‖送<到孤寡老人的手上>了。
②[三年前],(优秀的)张老师‖[就已经]调到了(美丽的)西安。
根据这样的位置语序,我们可以边提问边划分:这个句子的被陈述对象是谁或什么,这个被陈述的对象怎么样或做什么,是什么,就可以将句子分为主语和谓语两大部分了。
2、借助虚词,找准主干,确定附加成分。
如果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分别是一个短语,就要找出其中的中心词。主语部分的中心词是主语,谓语部分的中心词是谓语,其他成分是宾语、补语、定语和状语。一般来说,主语和宾语中心语前的“的”是定语的标志,谓语中心语前的“地”是状语的标志,谓语中心语后的“得”是补语的标志。例如:
①(英勇的)(人民)消防员‖[英勇地]冲进(火光冲天的)火场。
②(这几个)字‖写得<龙飞凤舞>。
3、句子成分划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一般成分弄清楚。
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
主语讲谁或什么,陈述主语是谓语。
动词涉及人或物,涉及成分叫宾语。
修饰限制算定状,补充说明就是补。
定语用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还有标志的地得,帮助分清定状补。
6.排列句子顺序
【考点讲解】
1、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句子排序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②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③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
④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2、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①空间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
②时间关系:从早到晚,从过去到现在等。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此到彼等。
④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⑤逻辑规律: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等。
先要准确的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解题步骤】
1、把握基本内容,明确中心。首先应该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表明层次的语句。
2、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3、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抓住语言标志。理清思路,快速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一类是关联词语,表明句子间的关系;一类是有先后之分的词语,如“首先”“其次”,“换句话说”“与此同时”“由此看来”“综上所述”等等。
5、反复试读,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7.对联
【考点讲解】
一、考试题型
1、拟写、补写对联。
2、赏析对联。
二、知识讲解
1、对联是古代文学的精粹,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性相同、字数相等,要求能补写、拟写、赏析对联。
2、对联种类:
(1)以功用划分,可分为:春联,节日联,门联,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交际联,名胜联,堂联,书画联,文艺联,寺庙联,庆贺联,宣传联,题赠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
(2)以艺术形式划分,可分为:回文联,叠字联,顶针联,嵌字联,集句联,联边联,拆字联,玻璃对,无情对等。
(3)根据对联的字数多少,可将其分成长联和短联。
(4)根据对联的句子多少及句子间的相互关系,可将其分成单句联、复句联和句群联三种。
(5)根据对联在对仗方面的格律要求和严谨程度,可将其分为宽对、工对、巧对、绝对等。
(6)根据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关系,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7)根据对联的写作技巧或修辞手法,也可划分出嵌字联、回文联、谜语联、集句联、隐字联、押韵联。
【答题方法技巧】
1、字数相等。即上下句的字数必须相等。
2、词性相对。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必须相同。
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语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4、节奏相合。上下联在哪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相对。
6、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7、最好不要出现重复的字眼。
8.文学常识
【考点讲解】
一、知识点讲解
文学常识包括:
1、作家作品。如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备考建议】
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文学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的基础上,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入手,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学常识网络。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