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素养导向的课时目标
通过绘制袁世凯复辟帝制进程图及《二十一条》,了解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主要活动,认识其为了个人利益不惜出卖国家主权的卖国行为,进而理解其违背历史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的必然。(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通过对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学习,感悟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学习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通过绘制北洋军阀内部关系结构图和背后支持的列强表格,了解割据称霸是其斗争的本质;通过对军阀割据活动的史实的学习,感受战乱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认识中国革命环境的复杂性,从而理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艰巨性,认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含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课时目标叙写公式=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行为表现(核心素养)
纪念辛亥革命111周年(四)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的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清末北方沿海各省的统称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
与北洋将领合影
1912.3.10
1912.4.1
孙中山正式解除职务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
民国初期——北洋政府统治的确立(16年)
1912.3.10
1912.4.1
孙中山正式解除职务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3.11
国民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赢得392席,成为第一大党。
1912.8
成立“国民党”,宋教仁担任代理理事长
民国初期维护共和的努力
1913.春
宋教仁准备北上进京组阁
1913.3.20
宋教仁上海火车站遇刺,不治身亡,年仅31岁
破坏共和的“宋案”
凶手背后的真凶是谁?
如有两师兵力,当亲率问罪。
—孙中山
1913.3.24
孙中山从日本回国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非去袁不可”
二次革命
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军阀割据
护法运动
罢免国民党人都督
向五国银行借款2500万为军费,组成战争内阁
发电嘲讽孙中山和黄兴无能
南方几省通电讨袁
北洋军南下,进军九江
失败原因:
结果:
“二次革命”被镇压,孙中山、黄兴被迫流亡日本。
国民党力量涣散;内外反动势力强大。
二次革命
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军阀割据
护法运动
1913.10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①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③袁世凯解散国会
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1914
1915
⑥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蛮和蒙古的权益
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走向独裁
出卖主权
二次革命
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军阀割据
护法运动
⑦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1915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袁世凯的精心策划下,国民代表大会召开,一致投票赞成帝制。12月11日,参政院开会,通过了请袁称帝的“推戴书”。次日袁世凯下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中国一场复辟闹剧由此拉开帷幕!
二次革命
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军阀割据
护法运动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
反对袁世凯称帝,认为其行为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不得民心。他誓死讨伐袁世凯,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①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②梁启超与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筹划准备阶段
二次革命
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军阀割据
护法运动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爆发
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众叛亲离,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恢复中华民国的国号。
北洋政府为袁世凯在河南项城修建陵墓
成果
“鏖战经月,日眠食于风雨之中,出入乎生死以外”
“平均每日睡觉不到三个钟。吃的饭是一半米一半砂硬吞”
——朱德
二次革命
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军阀割据
护法运动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启示
根本原因:出卖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资产阶级额革命派不懈的斗争
军阀内部矛盾尖锐
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改变立场,放弃支持袁世凯
得民心者得天下
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注定失败
历史发展不能一番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前进
二次革命
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军阀割据
护法运动
列强助力 英美 日本 日本
控制范围 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北京政府、山东、安徽、浙江、福建、陕西 东北地区
二次革命
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军阀割据
护法运动
军阀割据战事不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军阀割据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二次革命
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军阀割据
护法运动
二次革命
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军阀割据
护法运动
袁世凯的继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试图借助军阀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结果失败。
民国初期
引发
为什么孙中山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成立兴中会、同盟会
2.提出三民主义
3.领导辛亥革命
4.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孙中山 1866年-1925年
国家之基础,是建筑在人民身上。
为四万万人民谋幸福就是博爱。
政府之官吏,乃人民之公仆。
——孙中山
这两句话是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上的题词
孙中山先生临终前十七天,即1925年2月24日,知道自己病已不治,预立了三份遗嘱,这三份遗嘱是《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遗书》。
中国革命的未来,由谁来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