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内容
案例名称 《顽皮的杜鹃》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音乐教学中,根据对音乐唱歌教学的认识,现在的唱歌教学应该运用多种手段,趣味性的方法,如听、唱、辨结合,综合性的音乐创作活动等。不仅有对音乐本体的认识,还应与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地感悟音乐。顽皮的杜鹃以演唱为核心内容,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在本领域的“识读乐谱”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这类本领域的相关内容和它领域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相关内容。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1)对全套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小音乐家》中的一首歌曲。本课是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这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歌中非常巧妙地运用“sol-5”、“mi-3”两音作为小杜鹃“咕咕”叫声的音高,既吻合大自然中杜鹃鸟的真实叫声,又和本课要求掌握的音乐技能同步,充分体现了音乐和大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 (3)对音响的分析:本课作品音响由童声演唱,适合孩子演唱。 (二)教学内容分析 以《顽皮的杜鹃》演唱为核心内容,有机结合本领域的“识读乐谱”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这类本领域的相关内容和它领域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相关内容。 1.教学内容: 《顽皮的杜鹃》的演唱、识读乐谱、综合性艺术表演、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 核心内容:《顽皮的杜鹃》的演唱。 本领域的相关内容:《顽皮的杜鹃》的识读乐谱、综合性艺术表演。 它领域的相关内容:《顽皮的杜鹃》的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四班学生,该班共有 32人,其中 5人学习钢琴。本课歌曲情绪欢快、旋律琅琅上口,学生喜欢此类歌曲,因此乐于学习。他们经过一年多的音乐学习,能够很明确的够准一到五度音程。四分、八分音符节奏学生已经掌握,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学生认识,但在演唱歌曲时,此节奏的正确运用仍需教师指导。本班学生较活跃,建议开放性思维,和思路。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听”“唱”“动”“奏”“演”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用听唱法和接唱法(师生接唱、男女生接唱、小组接唱)学习歌曲,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歌曲。 2、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和练习法,运用音乐教学光盘,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的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三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我还编配了动作,既解决了难点,也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情感态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为:1、通过猜猜、听听,唱唱,找找、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 喜爱之情,并从学生的所感所悟中引导他们热爱环境和小动物。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顽皮的杜鹃》,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并能用合唱、表演唱、加伴奏等形式丰富歌曲。 过程与方法目标为:能在感受、模仿、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典型节奏。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节奏难点,并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更好的表现歌曲。教学重点:歌曲《顽皮的杜鹃》的演唱 教学难点:歌曲第三、四乐句节奏的准确演唱。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 环节目标:情境导入歌曲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1.1——练习发声,模唱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模唱13 35 24 46 72 24这六组音 通过听教师演唱引导学生听出主人公“杜鹃”以及“咕咕”的声音。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PPT,让学生感受歌曲。
歌曲学习过程 (一)教师演唱自编小曲 听出是“谁”,声音是什么? 教师演唱完小曲,让同学们在后面的休止符上加上鸟的声音“咕咕”。 并学唱咕咕声,加入音调 53 31,男生唱低音 女生唱高音。(二)学唱歌曲 环节目标:唱会歌曲中节奏相同部分的旋律。准确把握跳音唱法,以及不完全小节的概述。 设计说明:根据学生演唱的旋律,暗示顽皮的杜鹃叫声是短促清脆的。整体感受歌曲旋律。进行师生接龙。 活动3.1—— 师生接龙 教师唱所有的主旋律,学生唱咕咕的部分。 活动3.2——唱歌曲,找出相同的乐句。 歌曲中找到相同的两个乐句进行演唱。 教师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应用什么声音演唱歌谱?学生回答后,师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再接唱一遍。 并说出整首歌曲是不完全小节。 (三)学唱歌谱《顽皮的杜鹃》 环节目标: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准确的演唱歌谱,常准歌谱。 设计说明:通过歌谱演唱,熟悉歌曲的旋律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最后运用不同表现形式达到有更好的演唱歌曲的目的。 活动4.1—— 生唱歌谱, 学生演唱歌谱,同样师生接龙,师唱咕咕声,生唱字母谱。 活动4.2—— 力度变化 唱好歌曲 老师将字母谱中的加上渐强,减弱标记 活动4.3——进行表演唱 给有杜鹃叫声的同学们贴上杜鹃的图片站到中间,老师参与在学生中间进行师生表演唱。 感受有音高的咕咕声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第二遍填歌词看图形谱演唱字母谱。唱歌词完整演唱。6、进行大杜鹃小杜鹃的咕咕声模仿。 通过参与、体验活动是通向学生创作灵感的大门。在音乐教学中,注重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学会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快乐地聆听,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从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喜爱音乐。1、根据学生演唱的旋律,暗示顽皮的杜鹃叫声是短促清脆的。整体感受歌曲旋律。进行师生接龙。通过认识字母谱演唱,音高准确。2、通过歌谱演唱,熟悉歌曲的旋律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最后运用不同表现形式达到有更好的演唱歌曲的目的。 3、图形谱进一步感受前后乐句的旋律变化,演唱上的不同。通过模唱旋律、朗读歌词等形式,为歌曲的学唱做了很好的铺垫。 PPT上清晰展现歌曲的歌词,以及歌谱,后还有和声效果的咕咕声展示。 32’
结束课堂 总结课堂内容,并呼吁同学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 1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优点: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今天的音乐课,让学生们从横向纵向都不仅掌握了字母谱的运用,而且体验了简单的和声效果,让每一个学生尽量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参与的很精彩,参与的很融洽。 在学会歌曲后我又让孩子们根据这首歌进行歌表演,和加进打击乐为歌曲伴奏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歌曲。 为了学会这首歌曲我将歌曲的速度放慢了很多,但本身音乐节奏的速度很快,我引导生在学会唱会后就加快速度。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非常重要,也不是一日之功。对学生的培养是长期的。只有平时做好了一点一滴才能将它在公开课上很好的展现。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在跟学生互动的时候,尽量把语言衔接的更加流利,更加具有逻辑性,每次多叫不同的举手发言的学生回答问题 。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以教材为中心:传统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在课前,教师充分和教材对话,即钻研教材;在课中,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分章、分节、分点、分面给学生授课;学生如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也是在教师指导之下和要求之下与教材对话
2、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兴趣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自我发现,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个别教育。
3、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可能过多的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个人魅力,从而淡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模式可能更多出现在教师优质课比赛方面。
教学反思
本周五上午第四节课我在音乐组内讲了《顽皮的杜鹃》研究课,我在教学时以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及通过模仿杜鹃叫声来引入歌曲学习,通过模仿“咕咕”、学习“5﹑3”两个音,学生很快就能将乐谱中的“5﹑3”唱准并且认识了顿音记号,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后半段教学中的情景教学里加入了大杜鹃和小杜鹃,加入了和声的效果,我在思考如何能用更多的方式来表现这首简单易唱的歌曲,让孩子们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