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日本
清朝
美国
一个三姓家奴的崛起之路
一、案件报道
突发!昨夜东亚派掌门被义子八嘎十一郎刺伤,生命危在旦夕下落不明,而八嘎十一郎在外部势力的帮助下,成功的拿到了东亚派掌门人的宝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又隐藏了多少秘密呢?
我儿奉先何在
送你上西天
问题1:这逆徒为何敢如此嚣张?他有什么实力?有什么外援?
问题2:具体过程怎么样?这个惊天大瓜必须吃
问题3:最终结果怎样?老掌门和这逆徒是你死我活还是妥协了?
问题4:这逆徒这么嚣张,影响我下个月去台湾吃凤梨酥喝高山茶不?
二、网友热议
前情提示
八嘎十一郎又认新爹
日本自古以来就和中国交流密切,最早可追溯到汉朝,而到了唐朝,日本见唐朝强盛,舒明天皇便开始派遣遣唐使到唐朝来学习制度和文化,这些来学习的人就被称为遣唐使,大量学习唐朝制度和文化的日本学者,回国后按照唐朝模式,开始改造日本,等到他孙子的时候正式开始大化改新,日本也迅速的从这场学唐风尚中从奴隶制国家变为封建国家,国力逐渐强盛。
世上只有爸爸好
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日本也开始沦为美国和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一些早就看幕府不顺眼的日本武士,不满幕府将军的欺软怕硬和对美国爸爸的扭捏,联合起来推翻了德川幕府推举明治天皇重新掌权执政。于是在美国爸爸的刺激下,日本国开始全面西化,这些功臣和美国更是打的火热,尺度之大前所未闻,不仅学习美国和西方列强的制度和文化,而且还提出了脱亚入欧这种数典忘祖的无耻口号。
爸爸好
我儿何在
美国佩里将军
一、背景1.清朝方面
材料一: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但此时西北边疆危机、西南战火再起,最后虽都平息,但再一次削弱了国力,清朝政治依旧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员依旧内斗不止,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材料二: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统治者十分满足,再未添加任何船只,1891后又停购枪炮弹药。此后,正值慈禧太后大寿,要修建颐和园,没有钱的清政府竟挪用海军军费满足慈禧个人享乐欲望。
清政府依旧腐败不堪,社会矛盾尖锐,国防军事力量堪忧
三、案件详情
一、背景2.日本方面
材料三:明治维新后,日本政治经济快速发展,1893年国内收入已经超过清朝。而且,日本积极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1873年时,作战部队动员可达40万人。到了明治时代中后期,军事预算急剧增加,约占政府经费的30%~45%。
材料四: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天皇已经明确了对外扩张策略,宣称要用武力开拓万里波涛,1887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制定《征讨清国策》号称以五年为期和中国进行一场国运相赌的战争。为此,日本天皇决定每年从宫廷经费拨出30万日元,从百官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枪炮的费用。
日本猥琐发育野心勃勃上下一心要搞侵略
19世纪末期,英国殖民扩张的重点转移到非洲。它从法国手中夺得了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进而占领埃及和苏丹,积极参加殖民列强瓜分西非、东非和中非的争夺战。在此期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英国人是无暇东顾 的,只要日本在此期间不争夺南方和上海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就作壁上观。
19世纪末期,美国和英国,美国和西班牙因为争夺殖民地和扩大利益都有纠纷,战争一触即发。在此期间,美国希望日本日后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美国等列强的支持。
一、背景3.国际方面
列强默许或支持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三、案件详情
二、导火线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乞援。清朝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000人分两批在朝鲜牙山登陆,准备镇压起义。随后,起义被平息。
1894年6月2日,伊藤内阁决议出兵朝鲜。随后,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派兵进入朝鲜首都,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伺机找寻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东学党起义
三、案件详情
三、过程1.丰岛海战
事件过程: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丰岛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第一场战役,经过此次海战,日本海军取得朝鲜海面的制海权。
三、过程2.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
英雄人物:平壤之战中,山东平邑杰出将领左宝贵面对友军溃逃、敌军压境的境况,毅然殊死抵抗,直至殉国。
...忽一炮弹飞来,将清军火炮击碎,弹片击穿左宝贵肋下。左宝贵负伤不退,裹创再战,血染征衣。不久,又一弹飞至,左宝贵中弹扑地,将士赶去看时,左宝贵的身体已被炮弹击穿。当时尚能说话,下城后陨殁。 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的第一人。
事件过程:清军在丰岛海面被日军偷袭之后,清军北撤到平壤。平壤之战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日军参战部队共16000余人,清军防御部队约为13000人,由于其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和临阵脱逃,导致清军失败,以至于影响了整个战局,自此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日军大获全胜。
万里未能收战骨,中原何以谢忠魂。
英雄人物:...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事件过程: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海军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北洋水师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海军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远东战区所罕见。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挽联
三、过程3.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事件过程: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是急转直下。
罪行:日军攻占旅顺后,对城内进行了4天3夜的屠杀,死难者可能达2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后经考察,生还者800余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
据英国人艾伦的《龙旗翻卷之下》记载:“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在街上行走,脚下到处可踩着死尸。”“天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枪声、呼喊声、尖叫声和呻吟声,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该书也记载了血肉模糊的日军战俘尸体。
三、过程4.威海卫之战
事件过程: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结果日本获得决定性胜利,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京畿地区顿时门户大开,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和谈。
英雄人物:在威海卫之战中,丁汝昌率领的北洋海军困守威海港和刘公岛,被日军海陆围攻,陷于绝境,仍坚持抵抗,严拒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的劝降和英国人马格禄等的投降要挟,决心战至船没人尽而后已。二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夜,丁汝昌见援兵已绝,突围无望,遂服毒自尽。
心血溅渤海,双美照青史
阅读以上英雄人物的事迹,请思考作为青少年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勇于担当,承担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责任。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实践葫能力,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才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开拓创新,具有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报效祖国,复兴民族。
三、案件详情
四、结果
1895年3月,清廷按照日本的旨意,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以美国前任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正式开启了和谈。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三、案件详情
五、条约内容及影响
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赔款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
开口通商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开设工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三、案件详情
六、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材料一: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材料二:就清政府而言,如赔偿和财力损失是极大的。赔偿的军费达2亿两,加上赎辽费3000万两和威海卫日本驻守费150万两,共计2亿3千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另外,日军还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船只、兵器、机器、粮食等也价值1亿两。巨额的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靠举借外债应付,列强则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国内:政治上,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国内:经济上,加深了人民的负担,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主权进一步丧失
材料三:正如梁启超所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争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战后社会各阶层都是极大的震撼和痛心疾首,开明士大夫和广大的民众却未曾放弃探索中国富强之路,他们的努力也成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国内:思想上,中国人开始寻求政治制度的改革,变法图强
材料四: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对远东局势来说,《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
国外:日本跻身资本主义强国,进一步侵略扩展,远东局势紧张
三、案件详情
七、失败原因探究和启示
材料一: 1874年,明治天皇开始裁减内官开支……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场,只要海军。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
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万两。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
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朝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
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材料二:在双方争取制海权的黄海海战中,北洋军舰有效射击距离不超过3000米,而装备了新式测距仪的日本军舰吉野,有效射程可以达到5000米。日军还装备了新式的速射炮。北洋水师各舰舰龄较长,配备的蒸汽发动机马力不足,养护情况不佳,故舰队平均航速仅有10.2节,而日本舰队主力舰较为新式,采用方便机动的纵队更适合发挥火力,速度较快,实战中日本舰队机动能力也强于北洋水师。北洋水师陷入打打不过,走走不掉的困境。在实战中被各个击破。
材料三:为了攻讦北洋军事集团,帝党的清流派言官们不惜用夸大事实甚至造谣中伤,栽赃陷害的手段攻击李鸿章及其下属的北洋将领。...为了攻讦李鸿章,连李鸿章之子李经方让儿子当了日本“驸马”这种“故事”都能写进奏折...李秉衡,属于清流言官,甲午战争时期,处处和李鸿章作对,各种奇葩的借口不发援军,以至于刘公岛成为一座孤岛,在经历了悲壮的抵抗后,最终陷落。
清政府军事设备落后
清政府内部党争不断,不能一心抗敌
启示:
清政府不能救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救中国。
落后就要挨打。
改革要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成功。
三、案件详情
八、瓜分中国狂潮1.契机
契机:《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背景:“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实际上,当1895年初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时,帝国主义者就发出了“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 的声明。随后,“欧洲各国政府一个接一个拚命掠夺(所谓‘租借’)中国领土”,在行动上“开始瓜分中国了”。
八、瓜分中国狂潮2.手段
1.争做中国的债主。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偿付对日赔款和“赎还”辽东半岛的费用,大借外债。为了争做中国的债主,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了资本输出的剧烈竞争。通过做中国的债主,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中国的政治势力。而清政府借债越多,欠债时间越长,政治、经济上依赖、受制于列强的时间就越长
2.抢夺路权矿权。列强还用另一种方式向中国输出资本,即抢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列强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除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外,还附有种种条件,包括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同时,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取得采矿权,中国的矿藏资源遭到掠夺,重工业也无从发展
3.划分“势力范围”。继德国之后,19世纪末,俄、法、英、日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
《时局图》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
漫画中熊代表俄罗斯,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即鶧)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历史现实。
4.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的新阶段。从此,美国作为一个大国,有了它独立的对华政策,而不再追随和附和其他国家,充当次要的角色,它在列强侵华活动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这也是美国蚕食中国的开始
背景
日本蓄意发动战争
朝鲜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
经过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结果
《马关条约》的签订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四、案件回顾
五、案件知识点检测
1.“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下列人物在1894年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
A.陈化成B,关天培C.邓世昌D,谭嗣同
2.爱国华侨张续泰绘《时局图》并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一张薄薄的图,如一声警笛,让国人警惕()
A,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D,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
C
B
3.关于甲午中日战净,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C.《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导致今天海峡两岸分离
4.1899年向西方六国提出中国对外“门户开放”照会的是()
A.日本B.德国C.英国D,美国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