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教学方案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经线和经度的主要特征以及分布规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经线的性质;
2.掌握经度主要特征以及分布规律;
3.知道东、西半球的划分方法和能够熟练判断东西半球。
【教学难点】
1.理解经线的主要特征;
2.理解经度划分范围及变化规律;
3.能够熟练判断东西半球。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温故而知新,复习纬线和纬度的相关知识,能检测和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也能避免学生将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相关知识记混乱。
(过渡)除了纬线外,在地球仪还有非常重要的另一种线条——经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经度和经线的知识。
(板书)三、地球仪
4.经线和经度
【新课展开】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难点,学习难度极大,且学生没有地理基础,缺乏空间思维,因此在讲授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读图、看图,自己探寻规律,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
在开始授课前,线展示本节课总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有知识框架地学习,避免因为知识过于混乱而无法构建知识框架,增加学习难度。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经线和经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经线、经线圈、经度、东西半球划分。
(板书)(1)经线的性质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纬线和纬度的知识,这次学习经线和经度,难度会稍微降低,但是,随着相似知识的增加,记忆难度会增大很多。
首先对经线的定义进行讲解,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对经线又叫子午线的知识进行小科普。
然后进入经线性质的学习。这里安排探究活动,让学生结合课本图文进行组内探究,然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再请小组进行点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纬线的基础,探究1:请阅读课本20-22页的图文内容,结合PPT上的图片,完成对经线性质的探究,包括:形状、长度、指示方向和相互关系。
学生展示过程要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并且对他们没有解释到位的地方进行补充,避免出现其他学生理解不了的情况。同时,边讲解边板书。
(小组代表)生1:形状是半圆。(动画展示半圆经线,辅助理解)
(小组代表)生2:长度是相等。(都是从一个极点到另一个极点)
(板书)形状:半圆 相互关系:相交于南北两极
(小组代表)生3:相互关系是相交。(相交于南北两极)
(小组代表)生4:指示方向是指示南北方向。(取一条经线结合上北下南进行点拨)
(板书)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南北
(过渡)师:与纬线相同,经线也有无数条,因此,人们也对经线进行了度数的划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经度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起始线、划分方式、度数变化情况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等方面的内容。
(板书)(2)经度
探究2:请阅读课本20-22页的图文内容,结合PPT上的图片,完成对经度起始线、划分方式、度数范围和度数变化的探究。
(小组代表)生1:起始线为本初子午线,度数是0°
(PPT展示)补充格林尼治天文台和本初子午线的图片材料。
(板书)起始线:赤道(0°)
(小组代表)生2:划分方式为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这里学生课能有些难度,可以演示PPT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再回答,)
(小组代表)生3:度数范围是0°— 180°
(板书)划分方式: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度数范围:0°- 180°
补充东经和西经的表示符号分别是“E”和“W”,并注意强调0°和180°都只有1条,0°经线及东经180°和西经180°线是重合的,且没有符号。
(板书)东经符号为“E” 西经符号为“W”
(小组代表)生4:度数从赤道向南北两极增大。
注意要结合PPT的动画进行演示,便于其他同学的理解,同时,在完成度数范围的回答后,用课件展示南北纬的范围以及他们各自的符号,补充这个知识点。
(板书)度数变化:东经向东增大,西经向西增大
这部分是考试重点内容,是高频考点,因此设置小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一定要强调方法,引导学生经东西经的判断与东西经的增大方向相结合去理解。
(板书)(3)经线圈
地球仪上,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寻找几组相对的两条经线,然后探究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可以请学生到讲台上指图进行讲解。然后进行规律总结,注意强调,0°和180°没有符号。
规律:①相加度数为180°;②符号不同。
(板书)规律:①相加度数为180°;②符号不同
(板书)(4)东西半球的划分
课件展示东西半球分界图,引导学生观察进行信息提取: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生:20°W和160°E。
东西半球的判断难度较大,注意归纳方法授予学生:看度数,若度数小于20°,则为东半球,若度数大于160°,则为西半球;若度数在20°到60°之间,则看符号,若为“E”则是东半球,若为“W”则为西半球。
大部分学生,对东经和西经的划分线(0°和180°)以及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和160°E)会记混乱。对东西半球划分线选取的意义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探究5:同学们请在世界地图上找出0°与180°组成的经线圈,20° 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比较这两个经线圈,看哪一个穿过的陆地少。
生:20°W和160°E穿过的陆地少。
师:选取经过陆地少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划分,可以避免将部分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上。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称本初子午线的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2.图中构成东西经分界线的两条经线是( )
A.A线和C线
B.A线和D线
C.B线和C线
D.B线和D线
3.下列四幅图中关于东西半球、东西经度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4.和东经60度正好相对的一条经线是( )
A.东经120度 B.西经120度 C.西经60度 D.东经40度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B.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
C.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向东数值递减的是西经
【参考答案】BD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