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降水》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气温定义、测定方式和变化情况等基本特点。
2.知道等温线的定义和判读方法。
3.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4.学会综合分析一个地区气温的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气温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学会综合分析影响一个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展示几幅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居民的衣服穿着图,提出疑问:为什么同一个月份,他们的穿着却如此不同?
生:不同地区的气温不一样。
(板书)4.2 世界的气温
【新课展开】
关于气温的基础知识,课本71-72页有详细的介绍,设置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归纳即可。
(板书)1.气温
活动1:阅读课本71—72页,完成下面3个小问。
(1)什么是气温?一般用什么符号表示?
(2)气温是如何测定的呢?
(3)气温会变化吗?
生1:气温指空气的温度,一般用 ℃ 表示,如18℃。
生2: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通常记录2时、8时、14时、20时的数值,取平均值。
生3: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比如一天中早晚气温不同,一年中春天和冬天气温不同。
师:气温的变化,分为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变化,在时间变化上,可分为:日变化和年变化。
(板书)(1)定义:空气的温度(℃)
测定:计算2时、8时、14时、20时的平均值
变化:时间上:日变化、年变化
提供2019年8月11日呼伦贝尔天气预报早上和晚上的天气状况,让学生直观认识气温的日变化;展示夏季和冬季的景观图,直观感受气温的年变化。
接着让学生根据气温测定方法,测量某地的平均气温。
算一算:下图为某地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跟20时测量的温度,请计算其这一天的平均气温。
生:10℃
(过渡)气温的时间变化比较容易理解和观测到,但是在空间上的变化,气温的变化我们需要借助一个新的概念——等温线。
(板书)2.等温线
人们根据各地气象记录,吧气温相同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就成了等温线,它的特点跟我们学习的等高线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①同线等温;②越密集,气温差越大,越稀疏,气温差越小;③闭合等温线:中心气温低 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 高温中心。
了解完等高线的特征和判读方法后,即刻进行训练以加强理解和记忆。
(1)图3中,P点位于______(高温/低温)中心。
(2)A点与N点,温差大的是_____。
(3)和 的温度差是________。
(过渡)知道如何判读等温线后,接下来我们进入本节课的重难点学习。通过对世界气温分布图进行分析,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并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
(板书)3.世界气温分布
(1)分布规律
通过不同的活动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分布规律。
规律1:请同学们观察从低纬到高纬,气温的变化,总结规律
生:根据图例,可以看出橙色和黄色代表高温,它们分布在低纬地区,紫色和蓝色代表低温,它们分布在两极地区,所以分布规律是: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个规律,课件展示太阳光照射在高纬度和低纬度的差异:高纬度—照射面积,大得到光热少—气温低;低纬度——照射面积小,得到光热多—气温高。
然后进行训练以加强理解和记忆。
下图中,表示南半球的是______,表示北半球的是______。
①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a、b温度对比:a______b
(板书)①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
规律2:以北半球为例,分别在1月和7月的世界气温分布图上,找到北回归线,并在北回归线上的海洋和陆地各取一点,进而对比两个点的温度,从而归纳不同季节海洋与陆地的温度差异。(对比A/B;C/D的气温)
生1: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A点温度大于B点,而A点在海洋上,B点在陆地上,因此可以推断出,在冬季的时候,海洋的温度大于陆地温度。
生2: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D点温度大于C点,而D点在海洋上,C点在陆地上,因此可以推断出,在夏季的时候,海洋的温度小于陆地温度。
师:因此可以我们总结出规律:同一纬度,冬季,海温大于陆温,夏季,海温小于陆温。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回顾石头和水的在夏季和冬季的温度差异,进而理解知识。水升温慢,降温也慢,石头升温快,降温也快,因此在夏季和冬季石头和水是会有温度差异的。石头即为陆地,在夏季升温快故比海洋热,在冬季降温快,故比海洋冷。
(板书)②同一纬度,冬季,海温大于陆温,夏季,海温小于陆温
然后为了让学生加强理解,立即进行训练:
观察图1和图2(阴影表示陆地),完成下面问题:
(1)表示北半球的是______,表示南半球的是______
(2)表示冬 季的是______, 表示夏 季的是______
规律3请同学们观察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程度,归纳规律,并分析其中原因。
生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等温线比较弯曲,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生2:呈现这样特点的原因是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温差大;南半球海洋面积大,温差小。
(板书)③北半球等温线弯曲,南半球等温线平直
学习完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后,进行小的总结:
规律1: 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
规律2: 同一纬度,冬季,海温高于陆温;夏季,海温低于陆温
规律3: 北半球等温线弯曲,南半球等温线平直
师:气温的分布是受到不同因素影响的,规律1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此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而规律2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此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除了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
(板书)(2)影响因素
①纬度因素 ②海陆因素
影响因素③:同一纬度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讲练结合,让学生观察课件图中,山脚下B点某日14时气温约为27℃,则此时A点的气温约为________。
(过渡)以上的影响因素都是自然方面的,但其实,人类的活动对气温也存在非常大的影响。
影响因素④:人类活动——观看微课进行了解,了解人类影响气温的活动有哪些,以及对气温升高而做的努力。
(板书)③地形因素 ④人类活动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关于地表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的空间分布一般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
B.海拨越高的地方年平均气温越高
C.夏季同一纬度地区陆上气温低于海上气温
D.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
2.下列地区中,四季气温变化最显著的是 ( )
A.赤道地区 B.热带地区
C.寒带地区 D.温带地区
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哪个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洋流因素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A地的气温特点是( ),
B地的气温特点是( ),
C地的气温特点是( ) 。
5.B、C两地都位于( )半球,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 ADC
4.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寒冷
5.北 最高月均温出现在7月,最低月均温出现在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