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共24张PPT+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共24张PPT+音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30 23:0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
李大钊
瞿秋白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党员
林伯渠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
1924
1927
1926
指1924~1927年中国人民在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包括范围非常广泛,有农民运动、工人起义和北伐战争等,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高潮。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合作背景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二七”惨案)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1923.2
工人运动失败
合作背景
1923.2
工人运动失败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1923.6
中共三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党员:420人
合作背景
孙中山
1912年,同盟会与其他政党改组为国民党,由于对入党人员缺乏必要的考察,不少投机分子和封建官僚,甚至与革命为敌的立宪派分子混入其中,使国民党缺乏有效的组织性和战斗力。
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发动了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成立了中华革命党。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虽号称拥有党员30万人,但缺乏严密的基层组织,从未召开过全国代表大会。
合作背景
孙中山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自己的军队
共产国际的推动+苏联的援助
国民党一大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1924
广州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目标) 三大政策
(方法手段)
民族主义 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强调反帝反封建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国民党一大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1924
广州
新三民主义
合作方式: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合作成果1:
”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
中共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周恩来
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
校长
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
黄埔军校
期数 入选人数 毕业人数 开堂科目
第一期 500 645 步兵
第二期 449 449 步兵 炮兵 工兵 辎重 宪兵
第三期 1301 1233 步兵 骑兵
第四期 2680 2654 步兵 炮兵 工兵 政治 经理
第五期 3320 2418 步兵 炮兵 工兵 政治 经理
第六期 4400 3970 步兵 炮兵 工兵 政治 经理 交通
第七期 2200 1518 步兵 炮兵 工兵 辎重
黄埔一期:
(中共)左权、陈赓、徐向前
(国民党)杜聿明、胡宗南
黄埔四期:(中共)林彪
黄埔六期:
(中共)罗瑞卿
(国民党)戴笠
林彪
左权
徐向前
胡宗南
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孙中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遗嘱》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北伐胜利进军
合作成果2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蒋介石
——汪精卫
国民政府主席
1925年7月,国民党成立广州国民政府,汪精卫任主席。
将黄埔军校学生和广东的军队编成国民革命军,蒋介石任总司令。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战争形势
(1926年7月-1927年6月)
开始时间
革命军队
总司令
北伐对象
北伐目的
重要战役
“铁军”
开始时间
革命军队
总司令
北伐对象
北伐目的
重要战役
“铁军”
1926年7月
国民革命军
蒋介石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汀四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在农村,湖南、湖北等省农民建立自己的组织和武装,给北伐军极大支持。
在城市,工人在党的领导和工会的组织下,建立了武装纠察队,相继举行罢工。
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1926.11
1927.1
湖南农民协会会员
107

200

1926.7
1926.11
湖北农民协会会员
3万
20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成功,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北伐胜利进军

想一想: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出动了谁的利益?
国民党左派与右派
国民党左派指的是主张与共产党合作,打倒军阀列强,争取民族独立的组织。
国民党右派指的是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同列强合作,以达到反革命、反共目的。
国民党左派
国民党右派
国民革命军是列强各国的好朋友……尽管目前的阻碍是我们不能互相了解来共同澄清局面,但是我们希望可以扫除这些阻碍,使中外关系更为密切而良好。
——《北华捷报》1927年3月31日
汪精卫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国民政府主席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蒋介石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代表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汪精卫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他们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北方奉系军阀张作霖等,也捕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4月28日,李大钊等20人英勇就义。
国民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
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1928年4月,蒋介石继续北伐。
1928年6月,北伐攻占北京。
张作霖退回东北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北洋军阀政府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1924.1
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1926.7
高潮
1927.4.12
国共关系
破裂
1924.5
发展
1927.7.15
国民革命
失败
1923
铺垫
1928
国民政府
名义统一
国民党一大
召开
创建
黄埔军校
蒋介石
四一二政变
汪精卫
“分共会议”
进行
北伐战争
中共三大
召开
张学良
东北易帜
国共合作
国共对立
国民革命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