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30 23:1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起止时间、侵略者
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启示
4、 美国“门户开放”提出的时间、内容、实质
进入课堂先背诵课前两分钟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民族危机加深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希望?
怎么办?
出路?
太平天国
先进中国人面对民族危机的早期探索
导入新课
【问题一】
材料中的“搞‘坚船利炮’”指的是什么?
【问题二】
根据材料回答甲午中日战争我们失败的原因?
我们甲午战败(1895),非由于器械之不精也,资源之不广也,或人才之不足也。我们之败,是败在颟顸落伍、贪污无能的政治制度——我们的“祖制”,也就是属于前一形态的老制度。搞“坚船利炮”搞了数十年,至此朝野上下始如大梦初醒。原来没有个赶上时代的政治制度,则纵有超等的坚船利炮,旧瓶装新酒,也无济于事。
——唐德刚《从晚晴到民国》
洋务运动
腐朽的制度
学技术
学制度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2022年课标: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痛定思痛,变法图存
洋务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戊戌变法
建立新式海陆军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的签订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百日维新
洋务运动的兴起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辛丑条约》的签订
义和团运动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抗击八国联军
1.通过阅读教材,能够复述公车上书、维新人士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等基本史实。
2.记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结果和影响;通过分析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通过谭嗣同等人的事迹,感受先进中国人投身救亡图存运动的英勇事迹,激发爱国情怀。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史料实证
材料研读:结合材料分析 ,概括戊戌变法的背景
材料一: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一步丧失的厄运,西方列强趁机掀起了一场侵略中国的狂潮,偌大的中国被分割成一块块列强的势力范围,整个国家已成为豆剖瓜分之势。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材料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开始谋求与其经济地位相符的政治权利。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材料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中的很多人亲身参加了洋务运动的实践。经历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后,他们认为洋务运动仅将“制器”作为学习的重点是不够的,中国真正要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目标导学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背 景
时代特征: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历史解释
目标导学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一)
序幕—公车上书
(二)
发展—变法宣传
(三)
高潮—百日维新
(四)
结局—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


自主合作学习:
1、结合课件出示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兴起的背景;
2、通过教材P28找出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代表、内容、意义。
3、阅读教材P29-30人物扫描,找出维新人士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有何作用?
4、阅读教材P30-31归纳百日维新史实。
学习方式:首先自学,再小组合作,交流答案,最后展示。
评价方式:展示正确+5分,质疑、补充正确+2
时间:5分钟,开始。
1.时间:
2.背景:
3.领导人:
4.核心内容:
5.在位皇帝:
6.意义:
1895年春。
《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华民族面临着严
重民族危机。
康有为和梁启超。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光绪帝。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三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公车”原指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用“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目标导学二、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
学法指导:立足史料实证,梳理公车上书的史实及影响。
史料实证
(2)影响最大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
天津的《国闻报》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1)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
(3)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目标导学三、戊戌变法的思想宣传——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
《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
《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所译《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
史料实证
宣传变法图强,实行资产阶级改革,建立君主
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的观点。激社会上起了思想
启蒙的作用,增强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觉悟,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舆论准备。
上述学会、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严复,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被选赴英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广泛涉猎西方各种政治学术理论。两年后回国,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力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图报报纸。
严复
目标导学三、戊戌变法的思想宣传——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史料实证
1898年6月11日
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
光绪皇帝
(1871—1908)
“五帝三王, 不相沿袭,……各宜努力向上,发奋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皇帝《明定国是诏》
国家的方针政策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目标导学四、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
一系列的变法令,新政共推行了103天。因1898年为戊戌年,
所以也称“戊戌变法”。
1、背景、时间、标志:
史料实证
颁布新法
政治
经济
文教
军事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政,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增强军事实力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汰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学法指导:立足历史解释,根据课本内容,完成表格,认识戊戌变法内容的影响。
2.内容及影响
目标导学四、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角色体验
请同学们扮演以下角色,谈谈百日维新对“你”会产生什么影响?请
判断出他们对变法最基本的态度?你从中获得什么认识?
实业家
准备科考的读书人
八旗兵
政府守旧官员
反对
支持
反对
反对
反对变法的较多,变法缺乏基础,变法很难成功。
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
得到哪些人的拥护?
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
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
地主阶级顽固派
结合材料,说说慈溪太后对待变法的态度发生什么变化?
支持
反对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利益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
失败标志:
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

维新派
顽固派
9月14日,光绪帝在向慈禧太后请示变法事宜时,太后指责道:“朝中的重要大臣,非有大错不可弃;现在是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近的人,新人离间旧臣;皇上为了顺从康有为一个人而乱了家法,将来到祖宗面前怎么交代呢?”
戊戌六君子
目标导学五、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
史料实证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康广仁
杨锐
林旭
杨深秀
刘光第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怕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目标导学五、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的死值不值得?
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变法的决心,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仁人志士的变法救亡的决心。他的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勇斗志,他死得其所。
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最后,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牲者。
精神?
变法精神: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家国情怀




qǐng

huí

谭嗣同殉难图
谭嗣同口中的“贼”是什么人?为什么说“无力回天”?
贼: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
实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维新派没有实权。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袁世凯的出卖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六、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
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
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训?
《时务报》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目标导学五、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
教训:它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换我了
革命
唯物史观
维新时期的遗产
京师大学堂牌匾
京师大学堂旧址
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 。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五、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
材料1: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2:……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影响:1.促进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依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的影响与启示。
影响:2.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目标导学六、戊戌变法的影响与启示
材料3:
启示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
启示2.要不断解放思想,结合国情,与时俱进。
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