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连减》
教材分析:
10以内的连减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以及连加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使学生体会连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10以内的连减虽不是第三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这一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猴子跳水呈现连减。接着通过自主练习中一系列由浅入深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减的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情感目标:初步学习用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减的含义并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连减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都喜欢动画片里的哪些人物?(学生交流)
师:刚刚同学们说的这些大家都喜欢吗?其实不光你们喜欢他们,他们也非常喜欢你们大家呢。他们还特意邀请我们去做客呢。第一个到来的是谁呢?(孙悟空)他邀请我们去他的花果山去参观一下。同学们想去吗?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你最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是谁”带领学生欣赏花果山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独立解决,初步感知
1 、师:(出示花果山风景图)看来花果山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么美丽的花果山怎么能少得了猴子呢?(出示情景图)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谁能给大家讲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师:同学们讲的可真精彩,那谁又能从这个小故事里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树上还剩几只猴子。一共有几只兔子。)
(设计意图:继续以“花果山”秘“猴子”为背景出示情景图,让学生用自己根据情境图的内容来讲小故事,并从故事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讲故事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描述事情的能力,并愉快自觉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关于“一共有几只兔子”这一个问题上节课已经学过了,谁能再来解答一遍?4+3+2=9(提问:这个算式叫什么?连加。算式中的各个数代表什么?怎么计算的?)
解决“树上还剩几只猴子”这一问题师:这个问题谁能解决?(同桌互相说一说算法)学生交流列式方法:5-1-2 师:很好,4+3+2 这样的算式叫连加,那么5-1-2 这样的算式叫什么?(连减)板书课题:10以内数的连减师:在这个算式中,5 、2 、1 各表示什么?(5 表示一共有5 只猴子,1 表示先跳下1 只猴子,2 表示又跳下2 只猴子。)
师: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5-1=4 ,再算4-2=2 。(板书做法)
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棒极了。相信其他同学也和他一样聪明。喜羊羊说他最喜欢和聪明的小朋友交朋友,这不秋天到了,今年的羊村各种作物都获得了大丰收,喜羊羊想邀请大家到羊村去做客,同学们高兴吗?在这之前他们有两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大家有信心吗。(1)储藏室(储藏室中有9个苹果,懒羊羊第一次偷吃了3个,第二次偷吃了2个,还剩几个苹果?)(2)丝瓜园(藤上有8根丝瓜,第一次摘了3根,第二次摘了2根,藤上还剩几根丝瓜?)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还是通过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喜羊羊等来创设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并学生在练习的同时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巩固拓展,学以致用
师:刚刚同学们的表现棒极了,喜羊羊他们非常高兴,为我们大家准备了丰盛的美食,可是想要品尝美食可不容易,村长说了,只有能连闯三关,经得住考验的同学才能享用。第一关:说一说(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第二关:算一算(在习题卡上,做完后学生交换批改)7-1-4= 8-0-4= 4+0+5=3+2+3= 5-2-1= 9-5-4=9-4-3= 3+6+1= 10-7-1=
第三关:想一想
1、树上有4只鸟,飞来3只,又飞来3只,一共有几只鸟?2、有9只鸭子,第一次游走了2只,第二次游走了3只,岸上还剩几只?
3、有10元钱,买了一个球(5元)又买了一本故事书(4元),还剩几元?
师:刚刚每一位同学的表现都很棒,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消灭美食吧。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成果是不是非常美味呀?(设计意图:以“闯关”形式来进行练习,通过“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等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练习题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总结,回顾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谈在本课的收获,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复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