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1-20的物体个数,并会正确读写,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数位“个位”、“十位”。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经历计数单位“十”的建构过程,建立正确地数的概念。
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2.经历计数单位“十”的建构过程,建立正确地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好朋友,请通过它的声音辨别它是谁?(课件音乐)(课件海鸥视频)美丽的大海边是海鸥嬉戏玩耍的地方,可曾经因为人们把大海边弄脏了,海鸥飞走了。如今人们注重环境保护,大海的生态环境改善了,海边变美丽了,可爱的海鸥也回来了。你瞧,小朋友和海鸥玩得多开心啊!(课件出示情境图)他们在干什么呢?海鸥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和保护它们。
【设计意图:以这样的方式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问题呈现,引出课题
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看看海鸥都飞到哪里去了?(出示手中的海鸥图片)看,这些飞回来的小海鸥想和你做朋友,愿意吗 只要你这节课表现得出色,小海鸥就会飞到你的身边。老师和小海鸥都期待你精彩的表现。给自己加加油!
你能提出关于海鸥的数学问题吗?(1)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2)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两个非常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那大家有信心解决这两个问题吗?【设计意图:通过仔细观察情景图,逐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定向,明确探究目标。】
借助学具,探究新知
数出沙滩上海鸥的个数。(1)沙滩上的海鸥到底有多少只呢?请看你手中的情境图,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数一数吧!(学生独立数数)。(2)你是怎样数出来的?谁愿意下来展示你的数法?(培养学生的多种数法)找学生拿着书投影展示,顺势点评:老师发现这两位同学数的时候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数的,你也可以从右往左数,数完的还用彩笔做上了标记。只有像他们这样按顺序数,数完的做上标记,才能做到数数的时候不重复不遗漏。跟着大屏幕我们再一起数一数吧。(学生跟着课件一起数)看来不管是几只几只的数,沙滩上海鸥的数量都是11只。
【设计意图:在数数的过程中,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数数,体会数数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11的组成及数位的认识。(1)为了同学们更好的认识11,老师请来了学习小助手——学具小棒。(课件出示)如果用1根小棒表示1只海鸥,11只海鸥要用多少根小棒表示呢?你能用学具小棒摆出11吗?请同桌合作,边摆边数。老师看同学们摆的认真,数的仔细,你是怎样摆的?谁能下来展示你的摆法?分别找学生解说。
【设计意图:借助摆小棒让学生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完成从实物到学具的第一次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咱们一起比较一下,这三位同学,哪位同学的摆法最巧妙,能让大家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小棒的个数来?通过对比,大家都觉得一捆加一根的方法最好,不用算,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那我们就像他一样用我们的小巧手也把10根捆成一捆吧。师生一起动手捆。(3)手拿1捆小棒,这样10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下面我们再通过课件直观的感受刚才捆小棒的过程。(课件演示:出示11根小棒,这10根小棒表示10个一(板书),把10根捆在一起,就变成了1个十(板书),所以——板书:10个一是1个十。齐读。)同学们,一捆小棒代表1个十,右面再摆几根小棒就是11了?(1根)这样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了。为了更好地区分整捆和单根,我们习惯把整捆的放左边,把单根的放右边。现在你们也能这样很快的摆出11吗?(学生操作后举起来)1捆就是1个十,1根表示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那么反过来说11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呢?课件演示,齐读,同桌互说。 “11”中的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地计数单位“十”的表象,结合课件演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感知11的组成及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数位“个位”“十位”。刚才我们用学具小棒来摆出了11,还有一种学具也能帮助我们认识数,出示——计数器。那11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在最右边拨出1个珠子表示1,你也来拨出1个一,(学生操作)接着往下拨,2、3......10。只有10个珠子,刚才我们把10根小棒捆起来变成了1个十,那么现在我们也可以把10个珠子合起来换成左边的1个珠子,这个珠子可真了不起呀,1个顶10个,表示1个十。然后在第一位上拨1个珠子,这个位置上的1个珠子表示1个一,这就是11。(学生操作)你拨好了吗?大家看,同样是一个珠子,位置不一样,表示的数就不一样。右边这个珠子所在的位置它有个名字,叫个位。提问:个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什么?(学生回答)右边第二位的这个珠子所在的位置也有个名字,叫十位。提问:十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什么?(学生回答)我们再把小棒和计数器结合起来看一看。一捆小棒对应的位置是什么位? (学生回答)1根小棒对应的位置是什么位?(学生回答)所以11就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1个十。在个位上也拨1个珠子,表示1个一。这就是11在计数器上的表示方法。请同学们记住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直观地认识数位,体会“十位”产生的必要性,知道不同数位表示不同的计数单位,再次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借助小棒和计数器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地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表象,使抽象的知识变的具体而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力求达到数形完美结合。】
解决“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的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
刚才我们数出了沙滩上的小海鸥有11只,并用学具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表示出了11。礁石上的小海鸥可等着急了哦!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大家看着大屏幕一起数一数吧?(学生跟着课件一起数)刚才我们用学具小棒摆出了11, 11根加上1根,是多少?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教师分别手指一捆和单根小棒)接着数。(课件演示每次加1根,13,14,15)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接着往下数。(16,17,18,19)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9?又够1个十了,怎么办?能捆起来吗?这样2捆小棒就是20。你也能这样很快地表示出20这个数吗?(学生动手操作后举起来)你看多简洁的表示方法呀,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是20。几个十是20?课件演示2个十是20。(板书并齐读)
用计数器表示20。我们一起再在计数器上拨出20吧,我们已经会拨11了,再来和老师一起拨,11、12、13......19,再拨1个珠子,新的问题出现了:现在个位上又满10个珠子了,可以怎样?(学生仔细思考后回答)指着计数器,20里面有几个十?请把计数器放好。下面我们再看一遍课件的演示过程。(课件演示)拨到19时,个位上再拨1个珠子又满10个珠子了,又得把这10个珠子合起来换成十位的1个珠子,所以20就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十,个位上一个也没有,用0来表示,0起占位的作用。这就是20在计数器上的表示方法。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引出课题。重点展示后板书贴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继续借助学具学习20表示的意义,突破每满1个十就可以把10根小棒捆起来表示1个十,在计数器十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1个十,渗透十进制的思想。同时深化对数位的认识,体现20产生的必要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数位表示不同的意义。】
强化训练、巩固新知
1.小海鸥遇到了一个难题,你能帮助它吗?这是一把尺子,但是尺子上有几个数字不见了,听小海鸥让你帮什么忙?谁愿意帮忙?找生填完后补充尺子有长有短,20后面还有很多数,随着年级的增长,以后我们都会慢慢的学到。
填一填。看来大家都具备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帮助小海鸥解决了难题。下面老师想考考你,敢接受挑战吗?
游戏。看来同学们这节课学的都很棒,难不倒大家了。小海鸥也为大家感到骄傲。所以小海鸥想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请刚才得到小海鸥的同学看看反面藏着什么秘密?到前面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站成一排,游戏规则:老师和同学们发口令,符合要求的同学请把数字举起来,让你的小海鸥飞起来。看看哪个同学反应快!听好口令:1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几?比15大(小)的数是几?谁也能给他们发一个口令?谁能发一个口令,让一只小海鸥飞回去?谁能发一个口令,让2(3)只小海鸥一起飞回去?你还想让哪只小海鸥飞回去,就请给他发个口令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学以致用的意识,从不同角度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五)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玩的开心吗?那你这节课有收获吗?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让学生说一说。看来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