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知识梳理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知识梳理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31 18:5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复习知识梳理
25 古人谈读书
一、易错字音
不耻(cǐ chǐ) 默而 识(zhì zì)之 寝(qǐn qīn) 矣(ǐ yǐ) 岂(qí qǐ)





二、易错字形
耻:右部是“止”,不是“正”。
恒:右边是“亘”,不是“旦”。
岂:下边是“己”,不是“已”。
皆:下边是“白”,不是“日”。
三、多音辨析
四、形近辨析
五、文言文对照翻译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有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倦怠。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勉探求得来的。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用来思考问题,结果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去学习。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
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已经到了,那么眼睛和口还有不到的道理吗
六、重点句品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品析:这句话启示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我们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品析:此句采用反问的手法, 写出了心到的重要性。“心”指心思、思想。思想既然已经集中在这里了,眼睛和嘴巴的应用自然就会到位。
七、疑难探究
1.本课提到的古人读书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论语》中提到的读书方法是“默而识之”;朱熹提到的读书方法是“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2.读了《古人谈读书》,你有哪些收获
示例:我知道了一些古人读书的方法及态度。我会在学习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并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自己的学习效率逐渐提高,学习成绩不断进步。
26 忆读书
一、易错字音
斩(zhǎn zǎn) 万卷书(juàn juǎn)
无病而呻(shēn shēng) 某年(mǒu mǔ)




二、易错字形
舅:下边“男”字中间的竖和撇不要连起来写成一笔。
凯:左下最后一笔是竖提。
葛:最后一笔是竖折,不要在竖折上再添一小竖。
斩:左部是“车”,不是“钅”。
三、多音辨析
四、形近辨析
五、生词听写
舅父 津津有味 英雄 无限 一知半解 述说 厌烦 荒唐
辛酸 访问 书刊 烦琐 真情实感 质朴 篇章 刊物
六、近义词
华丽——豪华 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津津有味——兴致勃勃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七、反义词
华丽——朴素 烦琐——简单 无病而呻——有感而发
一知半解——融会贯通
八、词语理解
津津有味:形容非常有滋味,有趣味。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消遣:做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儿。
烦琐:课文中形容文章杂乱、话语啰嗦。
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课文中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自作多情:一厢情愿地做出种种表示,想以此博得对方欢心。
心动神移:形容某处景色或某件作品特别能够感染、打动人,使人心神为之移动。
九、词语搭配
(听)得津津有味 (一知半解)地读 (生动)的性格
(哭哭啼啼)的林黛玉 (勉勉强强)地凑 (兴亡盛衰)的滋味
(朦朦胧胧)的文字 (女声女气)的贾宝玉
十、词语积累
形容文章的词语:
索然无味 无病而呻 洋洋洒洒 行云流水 天马行空 字字珠玑
十一、重点句品析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品析: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突出“我”对读书感受的强烈。
2.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品析:从“一知半解”可看出作者由于识字量有限,读起书来困难,反衬出作者对故事的无限期待和坚定的求知精神。
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品析:从读书的意义讲到读书的方法,言简意赅,含义深刻,既是对自己读书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儿童的殷切期望。
十二、疑难探究
1.作者回忆了读书的哪些经历
①回忆了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由一知半解到越看越明白。②回忆了幼时阅读《水浒传》的过程,其间还将《水浒传》与《荡寇志》作了比较。③回忆了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不同的感受。④回忆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的情况,并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递挑选、比较书的经验。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 读完本文后,你知道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读书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具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能感染人、陶冶人,多读这种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我知道了读书的方法:读书要挑着读,选着读,比着读,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读好书”。
27* 我的“长生果”
一、易错字音
1.卓(zhuó zhuō) 沉甸甸(diàn diān)
馈赠(kuì guì) 酵母(jiào xiào)
2.小白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晚会策划的美差(chāi),他决定认真准备,不希望出现任何差(chā)错,像“差(chà)不多就可以”这种观念他坚决不容许出现。




二、多音辨析
三、形近辨析
四、近义词
领悟——领会 别出心裁——独出心裁 馈赠——赠送
不言而喻——显而易见
五、反义词
寂寞——热闹 千篇一律——五花八门 模仿——独创
大显身手——无能为力
六、词语理解
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
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悲欢离合:泛指生活中的种种境遇。
牵肠挂肚: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非常迫切。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黯然神伤:形容因失意、沮丧而伤感。
千篇一律:课文中指文章公式化,非常机械、乏味。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
七、词语搭配
修饰语搭配:
(流光溢彩)的画页 (花纹驳杂)的石墙 (轻飘)的衣袖
(宽大)的衣衫 (沉甸甸)的果实 (优美)的词语
八、词语积累
含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生死存亡 轻重缓急 是非曲直 古今中外 阴晴圆缺 喜怒哀乐
九、重点句品析
1.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品析:作者把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比喻成流光溢彩的画页、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突出了作者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2.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
品析:“绿洲”指有几百册图书的小镇的文化站。加引号是因为这不是真的绿洲。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
十、疑难探究
1.说说作者都读过哪些类型的读物。
作者读过的读物有: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
2.作者说自己写的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老师在文中
“又圈又点”。现在请你对描写秋天的那段文字加以圈点,你会圈点什么?
可以圈点的角度很多,可以从用词准确传神的角度圈点,也可以从修饰语的运用角度圈点,还可以从排比的修辞角度圈点。
3.写出“我”读书时养成的习惯和悟出的道理。
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
道理:①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