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题
1.身高1.4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此人的像高 m,像离镜 m.若人往前走1m,像的大小将 (最后一空格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米,湖水深5米,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是像 (填实或虚),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该倒影距离湖面 米。
3.在湖边散步的小明惊奇地发现一只小鸟在水中飞翔,当小鸟向高处飞行时,水中的“小鸟”的大小将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身高1.75m的高翔站在平面镜前,距镜面1.5m,当他后退0.5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5m,像距离他本人有 远。
5.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m.
6.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至少需要 支蜡烛,每次实验中应观察比较 ,并且量出 .实验中用玻璃板替换平面镜是 法,选用茶色玻璃板而不是无色玻璃板的原因是 .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可能是
.
二、选择题
7.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日食现象B.海市蜃楼
C.雨后彩虹D.湖中倒影
8.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前,我们从平面镜中看到点燃蜡烛的像,以点燃蜡烛的火焰最高点为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像点S'是由图中的三条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B.像点S'是虚像
C.在平面镜后面实际上是没有烛焰的
D.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9.下列有关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
A.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漫反射
B.平静的水面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形成的
D.黑板反光看不清字——镜面反射
10.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0:21 B.21:10 C.12:01 D.10:51
11.如图所示,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中的( )
A.B.C. D.
12.在生活中,有很多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三种光学现象的描述和应用,以下场景属于镜面反射的是( )
A.湖畔垂柳成荫 B.幻灯投影
C.水面波光粼粼 D.小孔成像
13.今年“六一”儿童节,杨杨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当杨杨戴上红领巾走近穿衣镜时,他在穿衣镜中的像将(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大小不变 D.远离穿衣镜
14.平面镜前有a、b、c、d四个发光点,人眼在P处,如下图所示,哪些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不能进入人眼:( )
A.a B.b C.c D.d.
三、画图题
1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辅助线)
1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在平面镜 中所成的像 。
四、实验探究题
17.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 .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 .
答案
1.1.4;2;不变
2.虚;反射;3
3.不变
4.等于;4m
5.不变;6
6.2;物与像的大小是否相等;物距和像距;等效替代法;茶色玻璃板成像更清晰;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7-14.D A C D C C C D
15.
16.
17.(1)确定像的位置 (2)刻度尺 (3)相等 (4)反射;虚 (5)4;不变 (6)像与物不能完全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