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5 搭船的鸟
母
亲
祖
父
羽
毛
翠
鸟
嘴
巴
吞
下
响
声
搭
车
二、读一读,连一连。
披着 小鱼 搭 橹
坐着 蓑衣 捕 船
划着 小船 张 嘴
衔着 木桨 摇 鱼
三、(经典题)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拟声词,使语句更生动。
例: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 )地响。
1.风吹过树林,树叶( )地响。
2.大家都已经睡着了,只有桌上的小闹钟在( )地走着。
3.天亮了,大公鸡跳上院墙,( )地叫着。
沙啦沙啦
哗啦哗啦
嘀嗒嘀嗒
喔喔喔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它的羽毛是____的,翅膀带着一些____,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____的长嘴。
(1)在句中横线上填写表示颜色的词语,
这些词语突出表现翠鸟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这段话是对翠鸟____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____之情。
翠绿
蓝色
红色
色彩美丽
外形
喜爱
2.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1)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下面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这两句话写出了“我”的好奇与惊喜。( )
②“我”有点嫌弃翠鸟,不想它和我们一起去外祖父家里。( )
√
×
五、(关键问题)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我正想着,它一下子( )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 )起来了,红色的长嘴( )着一条小鱼。
它( )在船头,一口把小鱼( )了下去。
②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括号里,
这些动词写出了翠鸟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吞 飞 衔 站 冲
冲
飞
衔
站
吞
动作敏捷
2.文段①描写了翠鸟_______时的情景,
从“一下子”“没一会儿”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线的句子,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句子中的“搭”字指的是“搭配”的意思。
B.这句话紧扣课题,写出了翠鸟的可爱。
C.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捕鱼
翠鸟捕鱼时的速度快
A
六、课外阅读。
我家的小白鹅可漂亮哩。红红的小嘴巴又扁又宽,微微向上翘起;高高的额上突起一个淡黄色的小包包;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镶嵌在脑袋两侧,总爱东瞧瞧西望望;一身雪白的衣裳,在阳光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哩;两只翅膀像两把大扇子,一扇起来,“呼呼”作响;一双扁扁的小脚支撑着肥胖的身子,没事的时候,摇摇摆摆踱着方步。
1.第1自然段主要写小白鹅__________,
作者是通过描写小白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几个方面来具体表现的。
2.圈出第2自然段中描写小白鹅动作的词语,
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
3.第3自然段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
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外形漂亮
小嘴巴
额头
小眼睛
羽毛
翅膀
小脚
小白鹅生气的时候挺可爱
比喻
小白鹅
小帆船
4.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的描写,惟妙惟肖,
勾画出两幅小白鹅不同情态的画面,
请分别给这两幅图取个名字:___________图和___________图。
小白鹅生气
小白鹅戏水
七、课文和选文中,作者都观察得很细致,描写了翠鸟和小白鹅的外形特点,请你也观察一种小动物,试着用几句话写一写它的外貌。
小白兔的毛是雪白雪白的,嘴巴红红的,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
像两颗红宝石嵌在头上。(共21张PPT)
16 金色的草地
√
√
√
√
二、看拼音,写词语。
喜
欢
喊
声
盛
开
蒲
公
英
观
察
合
拢
有
趣
打
哈
欠
三、(易错题)选字填空。
需( )
玩( )
要
耍
( )鱼
鱼( )
钓
钩
四、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A.一本( 正 )经 B.引人注( 目 )
1.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1)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 (2)引起人们注意。( )
A
B
2.把上面两个词语正确地填写到下面的句子中。
(1)能歌善舞的妹妹在那一群孩子中间特别( )。
(2)你瞧,两岁的弟弟也拿着一本书( )地看呢!
引人注目
一本正经
这句话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让我们了解到蒲公英的形状和特点。我也能用“就像”写一个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
蒲公英的花
我们的手掌
满山盛开的红杜鹃,远远望去就像绯红的云霞。
(1)这里连用两个感叹句,
使我感受到作者对____和________的喜爱之情。
(2)我也能这样赞美我们校园中的景物:
多么_____________!多么______________!
抓住草地和蒲公英的特点,连用两个“多么”,
可以进一步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你也来试一试吧!
草地
蒲公英
挺拔的大树
美丽的花朵
七、(关键问题)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一天之中草地的颜色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请在括号中正确地填写出草地的颜色。
早上( ) 中午( ) 傍晚( )
2.草地变成金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地变成绿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色
金色
绿色
蒲公英的花朵张开了
蒲公英的花朵合拢了
3.阅读选文,可知吸引“我”仔细观察蒲公英的花的原因是( )
A.草地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B.蒲公英的花就像手掌
C.“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得很开心 D.“我”要路过草地去钓鱼
A
八、课外阅读。
吹泡泡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天气晴朗,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我在我家的小院子里玩起了吹泡泡。随着我吹的节奏,泡泡们一个接一个,争先恐后地飞了出来。一个个泡泡借着微风飘啊飘,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缤纷的色彩。亮晶晶的、五彩的泡泡不停地转啊、飞啊,不时地变换着颜色。
忽然,我往一个大泡泡里面一看,居然看到了我自己。更奇妙的是,那个泡泡里的我,还是倒过来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跑去问爸爸,爸爸说:“泡泡就像是一面凸(tū)透镜,能够把物体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你看到的就是你自己在泡泡里倒立的像。”
这次我( )玩得很愉快,( )学到了一个新知识。
不但
还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短文中的括号里。
因为……所以…… 不但……还…… 虽然……但是……
2.“我”在玩吹泡泡的时候,观察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奇妙现象?
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九、(拓展题)你留意过这些事物的变化吗?连一连。
跳舞草 花总是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转动。
向日葵 只要别人一碰它的叶子,叶子就会合拢。
花 生 在声波的刺激下可连续不断上下摆动枝叶,
宛若翩翩起舞的曼妙少女。
含羞草 叶子到了夜间就会紧紧合拢。(共13张PPT)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
二、字形
1.易写错的字
翠:第一笔和第四笔不要写成横折钩。
蒲: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喜:上面是“士”,不要写成“土”。
察:中间的“夕”不要少写一点,“”不要写成
火”。
搭(搭车)
沙(沙发)
悄(悄悄)
塔(宝塔)
吵(吵架)
消(消灭)
捕(捕鱼)
耍(玩耍)
钓(钓鱼)
哺(哺育)
要(需要)
钩(鱼钩)
而(而且)
面(面包)
三、词语
1.好词集锦
一本正经
引人注日
2.近义词
使劲—用劲
合拢—紧闭
3.反义词
合拢一张开
喜爱—讨厌
四、课文主题
1.《搭船的鸟》记叙的是“我”在乘船去乡下的外
祖父家的途中,发现船头上有一只漂亮的(翠
鸟),着重描写了它美丽的(色彩)和(捕鱼)时
的动态。
2.《金色的草地》通过描写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
的情景及哥哥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及变化
的(原因),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作者对
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告诉我们,只要我们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都是(变化着的)。(共10张PPT)
语文园地五
一、按要求填词语。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叶子 ( )的果肉 ( )的汁水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贪婪——( ) 细腻——( ) 平滑——( )
狭长
红嫩
鲜红
贪心
细密
光滑
二、读一读,看看下面句子分别描写的是杨梅哪方面的特点,写在括号里。
1.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
2.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
3.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
形状
颜色
味道
三、交流平台。
学完了本单元,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李丽:窗前的草地是最平常的景物了,
没想到小作者却发现了_________的变化。
陈晓:所以说我们要想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兵:是的,我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勤:我观察过____,发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奥秘。
草地颜色
认真细致的观察
燕子低飞就会下雨
蜗牛
蜗牛行动时,留下的“白线”能够减小摩擦,有利于它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