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31 09:1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单选题
我国某地气候干旱,土壤质地粗,含盐量高,主要生长耐旱耐盐的柽柳。该地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生态灌水。研究发现,秋季该地自地表向下2米深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出现明显的“湿层”。下图示意该地地下水埋深曲线和每日降水总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大规模的一次生态灌水是在( )
A.3月 B.5月 C.9月 D.12月
2.5-8月地下水位的变动主要由于( )
A.气温回升 B.植被蒸腾 C.空气干燥 D.渗漏损失
3.秋季土壤“湿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蒸发减弱 B.生态灌水 C.下渗积累 D.毛细上升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
A.5月 B.6月 C.10月 D.12月
5.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
A.黄河流域 B.塔里木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7.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
下图为黄河源头年径流量月平均值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1972~2013年间,黄河源头两次汛期的主要补给类型依次是( )
A.积雪融水、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湖泊水
C.大气降水、地下水 D.积雪融水、冰川融水
9.导致1972~2013年与1919~1971年黄河源头径流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增加 B.冰川融水增多 C.蒸发增强 D.含沙量增大
10.针对黄河源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应( )
A.恢复源头植被 B.增加入工降水 C.减少灌溉农业面积 D.修建水库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涌互补关系,回答下列各小题。
11.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与河流相通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12.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C.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D.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
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14.图中显示冬季b的补给量很少,其原因是( )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融化量少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5.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正确的是
①地下水补给 ②湖泊水补给 ③雨水补给 ④积雪融水补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泥沙含量大 C.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D.冬季封冻断流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蛇曲,是一种由流水作用塑造而成的典型地貌景观,地理学上把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段称作曲流或蛇曲,一般形成于河流中下游落差不大河谷平坦开阔的地区,被称为“自由蛇曲”。青藏高原上的通天河,却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
材料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曲流被大量截弯取直(右图所示的虚线为计划的截弯取直河道)。
材料三:左图为长江上游通天河景观图,右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平原河流示意图。
(1)简析右图中曲流夏秋季节发育较快,冬春季节发育较慢的原因。
(2)读右图,与原河道相比,分析截弯取直后新河道(右图所示虚线表示河道,假设河宽与原河道相同)水文特征的变化。
(3)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推断图中通天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
18.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的治理主要是洪水和泥沙问题。解放后,我国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黄河干支流水利枢纽程建设,尤其是2001年底小浪底建成后,联合上、下游万家寨等几个水利工程的“调水调沙”(每年6一9月,几个水利工程联合分批次放水,制造“人工汛期”,增强河道输沙能力)措施,确保黄河下游多年的汛期安全。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变化,受黄河河口泥沙沉积、渤海海洋动力蚀退和海底地壳升降等因素的制约。有学者研究表明:43年(1976年-2018年)来,三角洲陆地面积呈波动性起伏,总体以淤积为主;河口在1996年以前面积增长显著,多年平均造陆面积约171km2/a,之后造陆过程逐渐减缓。小浪底调水调沙后,年输沙量下降速率从0.31亿/a锐减到0.07亿t/2,最大输沙量减少了79.7%,汛期输沙量减少了74.8%。
(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上图中1976-1978年黄河三角洲累积造陆面积负增长的原因。
(2)指出小浪底调水调沙措施实施后,对下游河道和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
(3)有网友预测,2000年以后,渤海就会被黄河淤填成湖泊。但地理学家研究发现,这一推断不太可能。请你为地理学家反驳网友的推测提出几点论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C
6.A 7.C
8.D 9.C 10.A
11.B 12.C
13.C 14.B
15.C 16.C
17.(1)该河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径流量大,流速快,输沙量大,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作用显著,曲流发育较快;冬春季节河流径流小,流速较慢,输沙量小,侵蚀和堆积作用都较弱,曲流发育较慢。
(2)河道变短变直,流速加快;汛期时洪峰通过能力增强,水位降低;流速加快,搬运能力增强,含沙量增加。
(3)通天河发育初期,地势平坦,流速较慢,河流作用以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侧蚀)为主,形成自由蛇曲;后期由于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增大,流速加快,下切(下蚀)加强,形成嵌入式蛇曲。
18.(1)黄河三角洲面积增减,受三角洲地区泥沙淤积与海水侵蚀等因素制约;1976-78年,可能是华北降水偏少,(黄河流域沿途工农业引水量增大)导致黄河流域流量锐减,输沙能力较弱;到达河口泥沙减少,泥沙沉积量小于海水侵蚀搬运量。
(2)小浪底调水调沙期间,短期内河流量增加,流速加快;对下游河道侵蚀搬运作用增强;搬运输送到河口泥沙增加,三角洲地区淤积造陆加快。
(3)黄河流域经过长期、多途径水土流失治理,黄河泥沙含量会大大降低;黄河流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黄河下游流量可能呈减少趋势,输沙能力下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海平面会不断上涨;渤海海底一直呈下降趋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