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目 录
经济之变
PART 01
【历史纵横】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即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宋代如此疆域,如何养活一亿人口?
一、农业发展
1、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3、棉花种植: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4、边疆开发: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
二、手工业发展
1、制瓷业
(1)宋朝:以五大名窑为代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2)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3)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汝窑
官窑
哥窑
钧窑
定窑
青花瓷 釉里红
二、手工业发展
2、矿冶业
宋代采煤冶炼示意图
北宋时期,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鹤壁(宋代相州)发掘了北宋时期的一个大型采煤遗址,发现这个煤矿井深46 米,有10个回采工作面,井下有完整的巷道和排水系统。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型采煤遗址,可见宋朝人的挖煤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二、手工业发展
3、印刷业
仇英摹本上的书坊
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北宋毕昇泥活字印刷术
元代王祯木活字印刷术
二、手工业发展
4、纺织业
仇英摹本上的衣铺
棉花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宋末元初棉纺织家
1、基层市场
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①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②打破了商业经营时间和坊市制度的限制。
思考:材料体现了商业的哪些变化?
三、商业发展
三、商业发展
2、边境榷场贸易
材料一: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
——《宋会要辑稿》
材料一:宋朝在宋辽榷场贸易中每年有四十余万的收入,以致每年给辽国缴纳的岁币(三十万)可以从榷场贸易中收回。 ——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思考:榷场互市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特点:官方设置、政府经营。
作用:有利于边境的和平与稳定;
促进少数民族政权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发展;
丰富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
加强各民族政权间经济文化联系,促进民族交融。
三、商业发展
3、纸币
◎北宋交子
思考:据材料指出,宋代纸币出现的原因?
①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量剧增;
②金属货币携带不便,纸币轻便易流转;
③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发达,货币外流;
②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
材料一: (宋代)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蜀用铁钱,民苦转贸重,故设法书纸代钱,以便市易。
——《宋史》
材料三:北界别无钱币,公私贸易,并使本朝铜钱。 ——《宋史》
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多,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三、商业发展
4、海外贸易
刘家上色沉檀拣香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丝织品、瓷器
香料、珠宝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会要辑稿》
三、商业发展
1987年,南宋沉船“南海一号”在广东海域发现,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此后试探发现超过6万件瓷器,主要来自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等南方窑口。
---摘自《南海一号考古报告》
知识拓展
▲ 南海一号沉船
三、商业发展
5、城市繁荣
①人口繁多、交通便利、交易频繁、市场活跃、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②重要城市: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
宋代瓦舍,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蹴鞠俱乐部---齐云社
四、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 ①北方人民逃避战乱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劳动力 ②南方局势相对稳定 ③南方政权的统治者推动了经济恢复和发展; ④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过程 元朝 魏晋南北朝:江南初步开发
安史之乱后:南北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北宋: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也已定型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元朝 ①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②重开大运河,改变路线,缩短航程; ③开辟长途海运航线 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影响 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发展,南方的人口比重不断增长。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
四、经济重心南移
2、南北分卷制度
思考: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马端临《文献通考》
从国家全局角度来看,南北分卷解决了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占有明显优势的问题,有利于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平衡南北利益。(如今高考分数和名额)
但对于南方考生来说有失公平。
发展概况 意义
农业 耕作制度变化提高粮食产量、固定种植作物突破传统结构、 棉花种植带动棉纺织业发展、边疆开发推动中原农耕文明周边扩展
手工业 制瓷业(汝哥定官钧)、矿冶业(开采煤冶炼金属)、印刷业(造纸)、纺织业(棉花)
商业 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边境榷场贸易活跃、纸币发展、 海外贸易繁荣、城市的兴盛
经济格局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并继续扩大差距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发展内容总结
社会之变
PART 01
一、社会变化
1.门第观念淡化。
科举制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平民士人地位提高)
2.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
租佃关系
雇佣关系
迁移住所,更换职业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商品经济发展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土地兼并严重)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百姓可以自由迁移。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宋朝社会流动的具体表现是?
探究
本课小结
经济之变
社会之变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商业和城市繁荣
经济中心南移
门第观念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
国家对社会控制松弛
课堂检测
1、为适应社会的变化,宋朝相应调整了土地政策,下列选项体现宋代土地政策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C.“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D.“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B
课堂检测
2、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北方地区战乱频繁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政治中心逐渐南移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课堂检测
3、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牛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据此判断,宋朝
A.市已经突破空间限制
B.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道
C.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
D.彻底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