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川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1节 我的第一个Python程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川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1节 我的第一个Python程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10-31 10:1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川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Python遇见你》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版本信息技术新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是大多数学生接触编程的第一节课。所以,重在用有趣的例子吸引学生,并用简单的程序让学生上手,既能体验编程的神奇,又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
学情分析
本课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经过半学期的教学,发现自控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高,但在老师的监督下能较好完成任务,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势头不够,注意力集中不够。部分学生小学学过Scratch,个体差异大。
教学目标
综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和综合运用、拓展任务。
2、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够懂得合作、求助。
3、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打开编程环境。
2、学会print()函数。
重点确定依据是:这是编程基础,既是必须的,又能快速上手,以体验编程。
教学难点:
区分中英文输入。
难点确定依据是:经过观察,大部分学生的打字能力不够,切换输入法、中英文等操作掌握不够,上档键使用不清楚,所以在输入括号、引号时正确区分中英文困难。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用具:
“Python”软件、红蜘蛛教学系统、课件、星三好平台。
课前准备
教师:1、调试多媒体教室的机器,以保证上课时能正常使用。
2、准备上课所需的课件和资料,以备课堂使用。
3、划分学习小组,四人为一小组,上课时相邻而坐,确定各组的小组长。
学生:安静坐好,预习本课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
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以任务驱动为主,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开场白。用“高大上”的程序相关动图展示。提出问题:大家看到的什么?如何才能做出来?请同学们回答并完善。 引入课题。 观看、思考在教师引导下,说出“程序”,编写程序。 举手发言。 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课题。 4分钟
二、小组交流、自主探究 (一)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二)任务一上网搜索——了解Python。例程展示 万花筒.py提出问题:1、观察效果,找规律。2、观察代码,理解意义,尝试修改。(三)任务二 打开Python软件 尝试性输入……Eg: 数字、中英文、数学运算等请学生发言分享收获。师:红色。出错数字、数学运算……Print(“*”*12)(四)任务三妙用print(“*”*n) 函数,输出图形巡视辅导Ctrl/shift 切换输入法Shift 切换中英文必须使用英文符号复制copy、粘贴paste问题:不能打出,——引出“代码编程环境” (一)齐读学习目标。(二)自主完成、组内可交流。Python是什么?干嘛用?怎么用?第一环节:搜索、组内交流第二环节:全班介绍 例程学习 合作学习,完成任务(三)任务二 参照教材,回忆已学软件打开方式,自主完成输入内容,观察结果。分享收获输入xxx,结果xxx.(四)任务三先自主,再合作完成任务完成学案、记录问题、勇于求助 通过齐读目标,让学生进入课堂状态。教师巡视、个体辅导。例程学习,修改参数,拉近与编程的距离,引起兴趣。充分发挥自主探索式学习,结果没过程重要。既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学会求助,学会合作。 5分钟3分钟6分钟6分钟
三、综合运用、反馈 “一问一答式的”不行,要写完所有代码,一次运行(run) File-new file写完之后,run(f5)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提出关键点。 描述问题:合作学习,在代码编程环境下,完成输出矩形、三角形……。探索出执行程序的方法(run/F5)聆听,思考。再次完善 通过发现问题,来引入代码编程环境。合作学习 10分钟
四、总结拓展、情感升华 师:回顾本课内容,在这节课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确定是否需要下一学生进行补充。 一个同学总结本课内容,其余同学思考并聆听,做好补充说明的准备。聆听、思考。 学生总结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理清本课知识脉络,培养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6分钟
拓展任务:变量(名) 学习name =input(“what’s your name”) 分层教学的实施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