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3.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所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几件事。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同学们,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好的故事》这两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鲁迅先生。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些称呼代表着他伟大的成就,但似乎让我们感觉有些严肃,有些难以亲近。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鲁迅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伯父,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周晔一同走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0分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0分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行解决。2.提示课文中的词语,请同学解释,教师给予正确指导。碰壁:比喻遇到严重阻碍或受到拒绝,事情行不通,本课指做事不顺当。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长期艰难困苦生活。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颠倒了事实。囫囵吞枣: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把整个枣子吞下去。比喻读书、学习不加分析、不求甚解。3.理清思路,说说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伯父的追悼会上来了许多人,表明人民群众爱戴鲁迅先生。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伯父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当时的社会。第四部分(第14~16自然段):伯父和爸爸除夕放爆竹和花筒。第五部分(第17~25自然段):伯父和爸爸热情地救助黄包车车夫。第六部分(第26、27自然段):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点明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0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0分钟) 1.学习第一件事(1)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件事,边读边想,“我”当时是怎样读《水浒传》的?(2)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2.学习第二件事(1)我们再来看看“谈碰壁”这件事,读一读,想一想鲁迅还是一个怎样的人?(2)从这件事中,你感觉鲁迅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感受到的?(3)交流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3.学习第三件事(1)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件大家也都很喜欢的事情——“燃放烟花”。大声朗读这一部分,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鲁迅先生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2)“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这句话主要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指导:这一段话主要是对伯父的表情描写。“慈祥”“愉快”“欢笑”这些都是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的流露,和孩子们在一起,鲁迅先生是感到非常开心的;为孩子们做一点点事情,鲁迅先生是非常乐意的。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4.学习四、五件事(1)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两件事,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2)“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扎好绷带。”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着鲁迅这一系列动作,此时你最想说什么?鲁迅当时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去救助车夫的?(3)“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反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原本谈笑风生的伯父,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透过这严肃的表情,你们认为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5分钟) 1.鲁迅先生对敌人恨之入骨,对人民大众却有着深厚而无私的爱。他就是这样一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人。2.课下上网搜一搜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或者与鲁迅先生有关的文章认真读一读,真正走近这位伟人,聆听他的声音吧!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疑问“为什么伯父深受众人的爱戴”入手,从追悼会引出生前的四个故事,最后再讲第一段。这样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