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名师课件2(第1课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名师课件2(第1课时)(共1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31 23:1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拿来主义
作者:鲁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2.用原起法和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阐述“为什么要拿来”。
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矿路学堂。1902年初日留学,先是学医,后弃医从文。1930年3月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1.作者简介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2)敏锐迅速,泼辣犀利。
(3)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4)说理形象,议论生动。
特点:
2.关于杂文
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后编入《且介亭杂文》。
清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和北洋军阀以及后来的国民政府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4.“介亭”二字的由来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研读课文
研读文章的1-6段,分析“为什么要拿来”
1.本文是一篇杂文,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主要阐述哪几个问题?
(1)什么是“拿来主义”?(是什么)
(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为什么)
(3)怎样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
2.作者论“拿来主义”,为何先说“送去主义”?
(3)作者忧虑什么呢?他最担心什么?
可分解为以下几个小问题:
古董、国画、送梅博士演戏
不满和忧虑
只是“送去”,没有“拿来”
(1)鲁迅先生以文艺为例说到“送去”什么呢?
(2)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怎么看出来的?
(4)作者是从什么角度看待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的?
(5)作者阐述送去主义的意义何在?
国家和民族发展角度(礼尚往来)
阐述“拿来”的必要(即为什么要拿来)(原起法)
3.论“拿来主义”是什么?
“拿来主义”是人们什么性质活动中的一种认识呢?可分解为以下小问题:
补充:文化是人在某一生存领域就其相应的理念、方式、物质条件诸方面形成一种固化的传统模式、习俗和准则,这些模式、习俗、准则就是这些人在这一生存领域中的文化。
B.“拿来主义”是关于什么行为的一种理念?
A.“礼尚往来”指什么?
C.“送去”,无疑是需要的。但是,只是一个劲地“送去”是不是正常的交流、沟通呢?
D.鲁迅先生在文中是怎样为此大声疾呼的呢?
人与人交往、交流方面的活动。
人与人、国与国交流、沟通中的一种理念。
送去不是相互的交流与沟通,不是拿来。
“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课时作业
1.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的正确与错误:
A.课余当家教,搞创收,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冠冕堂皇,无可非议。( )
B.你对我态度如此恶劣,却指望我对你友好,这怎么可能呢?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人之常情。( )
C.我们以前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
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
×

×
×
比喻外表很体面,实际并不如此,应为“光明正大”
剩下的饭菜或别人的施舍,讲义陈旧与此两义都无关。
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第三方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
B.鲁迅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代表作品是中篇小说《阿Q正传》;他的小说主要收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中。( )
C.鲁迅先生的杂文创作更是成果丰硕。《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是鲁迅书斋的名称。( )
D.鲁迅先生创作了大量散文和散文诗,分别收编在《朝花夕拾》和《野草》中。( )
2.判断下列文学常识表述的正确与错误:

×


3.围绕标题“拿来主义”,梳理本文的结构思路。
(1-7)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为什么拿来)
(8-9)阐述拿来主义的内涵
(10)怎样拿来:占有、挑选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