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暑假,我市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南方某市进行研学旅行一周。下图为他们入住的某湖心岛观河景宾馆示意图,有①②③④四种户型可供备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到达当天,研学小组成员入住时,想在阳台全方位观看水上日出美景,应选择的户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入住期间,他们恰好体验到了“立竿无影”的奇观,久久不能忘怀。如果他们想在此再次体验相同的情景,大约需要( )
A.半个月 B.六个半月 C.九个半月 D.十一个月
荚状云是一种特殊的地形云。当稳定的潮湿空气在山区或山脉间流动时,气流越过山峰,在顺风方向形成一系列的风波,产生上下交替的重力波运动,如果温度在运动过程中下降,低于露点,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就会形成荚状云。下图为荚状云的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3. 推测荚状云形成于图中( )
A.①位置 B.②位置 C.③位置 D.④位置
4. ③位置气流在顺风方向上升是因为( )
A.空气密度差异 B.地形阻挡 C.大气透明度差异 D.水分含量差异
5. 当荚状云出现时,山顶附近( )
A.风力十分强劲 B.气流较为稳定 C.对流运动强烈 D.即将有雨雪天气
波罗的海及其周围区域曾经经历了地质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时期,此时期结束后转暖,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即1千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很少(不足10%,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对该海域盐度低的原因,解释欠合理的是( )
A.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B.受西风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
C.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量大 D.众多河流注入
7.图示的波罗的海区域春、秋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长一些,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面 B.盛行风 C.极光 D.降水
8.图中显示的Q地区湖泊众多,从成因考虑,可归类为( )
A.火口湖 B.冰碛湖 C.牛轭湖 D.构造湖
下图为我国贺兰山东西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甲自然带最可能是( )
A. 冰雪 B. 常绿阔叶林带 C. 山地针叶林带 D. 温带荒漠带
10 造成甲自然带在东、西坡分布范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坡降水多 B. 东坡气温高 C. 西坡坡度缓 D. 西坡光照弱
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1.抛物线沙丘与新月型沙丘
A.两翼均有植被 B.分布区的风向固定
C.迎风坡都较陡 D.不会存在同一地区
12.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13.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伊利湖、安大略湖是北美洲五大湖中的两个湖泊。伊利湖面积约2.5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8米,最深64米,安大路湖面积约1.96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86米,最深244米。下图分别示意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位置及其1972-1973年蒸发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安大略湖5、6月蒸发量最小,是由于( )
A.气温最低 B.水位最低 C.风力强度 D.正值融冰期
15.安大略湖蒸发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伊利湖推迟近2个月,其最主要影响因子是( )
A.深度 B.面积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4分)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5分)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沙丁鱼喜冷水,好群居,以浮游生物为食。厄加勒斯浅滩(如下图)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集聚地,每年5—7月,当一股低温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向北流动时,沙丁鱼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大量的沙丁鱼聚拢在一起,迁徙到德班附近海域。
(1)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成为南半球沙丁鱼主要集聚水域的原因。(6分)
(2)分析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对沙丁鱼大迁徙的有利影响。(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被誉为“黄河之肾”的玛曲湿地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带,湿地保护区总面积37.5万公顷。黄河在这里来了个大转弯,形成了一个433千米的“九曲黄河第一弯”。该地区的年降水量大约650毫米,海拔3500-4000米。 玛曲湿地地下则是厚达数十米可以蓄水的泥炭层。玛曲湿地像蓄满水的海绵,黄河刚到玛曲时携带的水量只占总水量 的20%,离开时已经达到总水量的65%。图为玛曲湿地附近地形及主要河流分布图。
材料二自20世纪80年代起,玛曲湿地风光不再。境内数千泉眼干涸,境内433千米的黄河沿岸已有200多千米严重沙化,流入黄河的27条主要支流已有11条断流,湿地面积急剧萎缩。专家认为如果这个“屏障”被破坏了,甘 南州草地乃至青藏高原东部将成为中国第四大沙尘源地。
分析黄河在玛曲这一段特别清澈的原因。(4分)
分析玛曲湿地对黄河补给大的原因。(4分)
推测玛曲湿地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4分)
(4)在治理草地沙化时,有专家提出采用人工降雨的方式。试说明理由。(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贝齐布卡河是马达加斯加中北部的一条河流,源出海拔较高的塔那那利佛以北高地,向西北注入莫桑比克海峡,全长约520千米。下图示意贝齐布卡河水系。
(1)分析贝齐布卡河的水文特征。(6分)
(2)贝齐布卡河流程较短,就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B 2.D3.D 4.A 5.B 6.C 7. A 8. B 9. C 10. A 11.B 12.B 13.D
14.D;15.A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16.(共13分)
(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4分)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5分)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挟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4分)
17. (12分)
(1)厄加勒斯浅滩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受西风漂流的影响,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浅滩水域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充足的食物;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空间。(6分)
(2)5—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风带影响,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向北(东北)流动,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该沿岸流属于冷水流,降低了德班附近海域水温,为沙丁鱼生存提供了冷水环境;该沿岸流(冷水流)与外海的厄加勒斯暖流交汇,为沙丁鱼带来丰富的饵料。(6分)
18.(18分)
(1)黄河在这一段地形平坦,水流缓;呈蛇曲走向,长度大,泥沙沉积,河水变得清澈;上游以冰雪融雪为主,带来的泥沙量少;沼泽和草地广布,保持水土条件好。(4分)
(2)玛曲湿地汇入黄河支流多,补给量大;地下巨厚的泥炭层能涵养水源,为黄河提供地下水补给;黄河弯曲度大, 接受周边玛曲湿地水分补给面积大。(4分)
(3)气温升高,蒸发旺盛,水源补给少;过度放牧、炭地开发等不合理开发破坏植被;人口数量增加、水资源利用不 当等导致土地沙化。(4分)
(4)理由:由于这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海洋水汽资源较丰富;海拔3500-4000米,有着良好的成雨高度条件;当降水 量增多后,生态环境会好转;本区域原来降水较多,雨水承载能力较高,人工降水不会造成其它环境问题。(6分)
19. (12分)
(1)贝齐布卡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流域内降水较多,径流量较大;干湿季分明,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位于热带地区,无结冰期;由海拔较高的山地流向海洋,落差大,流速快;洪水期河流冲刷力强,携带泥沙多,含沙量大。(6分)
(2)马达加斯加岛南北狭长,东西窄;岛屿中部为高原山地,成为诸多河流的分水岭;贝齐布卡河发源的中部山地距海近,河流流程短。(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