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中的生字词,会读“浣”,会写“喧、歇、孙”等字,注意“喧”的写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词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句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特色。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理解课题
1、导入新课
师: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1页,翻到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即是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来展开的,共有4篇课文,篇篇精彩。右下角有一段话,一起来读读,这是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记住它,学习新课时要多加留意了。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第一首——山居秋暝。
2、释诗题
解题:这首诗写的是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评价。
老师指导:读好诗歌,读正确流利远远不够,还要分清诗句的节拍,读出诗歌的节奏来。指名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感知诗意,体悟诗情。
1、感知诗意,体会静态、动态描写
从诗题中我们得知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在山居生活中所看到的景物,那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默读古诗,把找到的景物圈画出来。
预设:空山、新雨、明月、松、清泉、浣女、渔舟
2、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景物描写中你到了都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全班交流画面。说一说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感受?
指导朗读。读出画面的幽静之美。
3、前两句哪些是景物的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呢?
因为山林越幽静,泉水的声音听起来更清脆响亮。用清泉的流动来衬托山林的幽静。
4、这首诗中还有没有动态描写的诗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小结:是啊,这明明是一幅喧闹的画面,纵观整首诗,诗人明明是想表达一种幽静、空旷的意境,这里却加入了这么多的动态描写,这是以动衬静,加入动态会更加的衬托出山林的静,这种写法就叫以动衬静。
四、迁移运用 体会动静
1、补充王维的《鹿柴》《鸟鸣涧》这两首诗,哪些是动态描写?哪些是静态的呢?与山居秋暝相比,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读诗,谈体会。
小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正是王维山水诗歌的写作特点,以动衬静(指板书),静更静。再读这两首诗,达到积累。
五、创设情节,指导朗读
1、创境朗读
师:幽静的山林中刚刚下过一场秋雨,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青翠欲滴。隔着松林望过去,有斑斑点点的月光悄悄的洒落下来,山雨汇成的清泉发出清脆悦耳的欢唱。
师:想象着这样美好的画面,指名读,读出画面的美。
2、补充资料
一年又一年,春华消逝,美景不再,王维为什么还愿意长时间留居于此呢?不着急,读读这份资料,或许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出示补充的资料。
交流:王维厌恶官场,寄情山水,向往田园生活。
师总结:“留”着“居”也,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栖息之所。
3、教师引读,尝试背诵。
结束语:王维的《山居秋暝》,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王维的人是恬淡的,他的诗也是恬淡的,正所谓“诗如其人,人如其诗”。孩子们,我们现在年龄尚小,未来的生活虽不可预知,但记住生活里的诗和远方,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