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回溯/朔风 着凉/着想 赝品/义愤填膺
B.胆怯/商榷 歼灭/忏悔 箴言/三缄其口
C 押解/解差 伺候/伺机 吐血/血雨腥风
D.绯闻/蜚声 躯壳/脱壳 下载/载歌载舞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诺言 镣铐 浅尝辄止 亭亭玉立
B.肆业 袅娜 蓊蓊郁郁 义愤填膺
C.邮戳 庐冢 风弛电掣 夙兴夜寐
D.槃石 风致 酾酒临江 沧海一栗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⑴上海交大把发展校办企业作为振兴学校的重要策略,突破难点,形成了自我积累_______,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⑵他的男高低音,在同学中是出了名的,这次艺术节,大家一致推举他代表班级表演,但他
身体不好,说什么也不肯出场。
⑶国民党代表团大陆之行,除________南京中山陵和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等地外,还希望就两岸经贸中的一些问题与大陆交换意见。
⑷全省十大“孝星”评选结果昨天________。
A.机制 推托? ? 拜谒 出炉? ? ? ?
B.体制 ? 推脱? 参观 出台
C.机制 ? 推脱? 参观 ? 出台
D.体制 ?推托? 拜谒 出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中国市场的前景,使张朝阳对于创业成功充满了希望,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着成就了他事业发展的第一步。
B.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C.有些国家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D.有人开玩笑说:“犹太金融资本家在豪宅客厅里打个喷嚏,世界上不少银行都将连锁感冒。”这可不是骇人听闻,他们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的作用确实非常之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B.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市场经济的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充分作用。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6—8题。
哀牢古国
距今约2400年前,以今保山市为中心的怒江中下游区域曾崛起过一个支系庞杂的族群——“哀牢夷”。它是古代“西南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创立了存续数百年之久的酋邦“哀牢国”,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哀牢文化”。哀牢国大约形成于战国中前期。历时四百多年,相传开国之王为“九隆神话”中的“龙的传人”九隆。两汉时期。随着中原王朝开疆拓土、经略西南,哀牢王柳貌“内附”。随即永昌郡设立,中原文化迅速注入,曾经兴盛一时的“哀牢文化”逐渐稀释直至湮灭。
哀牢国是由最初的哀牢部落发展而成的,随着哀牢王国的形成和不断扩大,国内杂居了许多民族。据考,哀牢国除濮系民族外,还杂居有氐羌和百越两大系。汉化以后,又有中原汉族迁入哀牢境内,与哀牢土著民族杂居,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哀牢国形成了以土著民族为主、外来汉族为辅的多民族杂居的历史国度。宜人的气候为哀牢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活务件。据《华阳国志》和《后汉书》记栽,这里“宜五谷蚕桑”,“出铜、铁、铅、锡”,尤多珍奇宝货,最有名的工艺特产是桐华布和兰干细布,这两种布产于袁牢,商贾通过西南丝绸古道转手贩运,秦汉之际就已远销南亚和中东。被人称为“东方一绝”。张骞在西域看到此布,误称为“蜀布”。
由于历史久远,哀牢古国的地上文物早已荡然无存,只有一些与之相关的地名、山水和后人根据传说修建的景点,隐约透出些许远古岁月的信息。传说红河谷里的“花腰傣”就是哀牢国的濮人贵族后裔。哀牢归汉后,他们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传统.抵抗着强大的汉文化,至今仍然保持着古哀牢国的传统与习俗,信奉原始宗教,在其他傣族地区广泛流行的小乘佛教始终未能进入红河谷花腰傣中。“哀牢归汉”“绥哀牢,开永昌”为中国历史上一大盛事,柳貌顺应历史,功在千秋,但在花腰傣地区,有与我们的历史书籍截然不同的“柳貌丧国”之说。
无论是石器文化、青铜文化,还是耕织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婚姻丧葬文化和音乐舞蹈等民族民间文化,哀牢国都十分丰富而独具特色,但古籍记载少之又少,仅《华阳因志》和《后汉书》略有记述。目前,哀牢文化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专著专论相继问世,哀牢文化已透过岁月的沉沙露出远古的辉煌。
6.下列对“哀牢古国”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约建立于战国,地域在怒江中下游一带,相传由九隆立国
B.灭亡于柳貌率众进入内地,归附汉朝,历时四百多年
C.族群支系庞杂,汉化前以土著民族为主、外来汉族为辅
D.石器文化、青铜文化、民族民间文化都发达而先进
7.下列表述不能反映“花腰傣坚守自己传统”的一项是( )
A.哀牢国灭亡已久,但一些地名、山水、后人修建的景点,仍与之相关。
B.花腰傣族人信奉原始宗教,仍然保持着古哀牢国的很多习俗。
C.小乘佛教在傣族的很多居住地区盛行,但不为红河谷花腰傣族人信奉。
D.“哀牢归汉”被认为是历史上一大盛事,花腰傣民间却一直认为是“柳貌丧国”。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哀牢国灭亡和永昌郡设立,强大的中原文化迅速注入进来,兴盛一时的“哀牢文化”从此湮灭于漫漫历史长河中。
B.“哀牢夷”由最初的哀牢部落发展而成,以后又融合了濮系民族、氐羌、百越,成为古代“西南夷”的重要组成部分。
C.哀牢国的工艺特产桐华布和兰干细布,当时有“东方一绝”之称,在秦汉之际就已通过西南丝绸之路远销到了西域。
D.对于哀牢古国的各种文化,《华阳国志》和《后汉书》中作了记载,但其它古籍记载很少,这不免令人遗憾。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日:“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②,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③,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④,朝分尚食⑤,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⑥,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注】①佣:受雇打工。②丞、尉:知县的佐职。③钧礼:平等之礼。④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⑥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端。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延入坐 ? 延:邀请 B.书生用甲第为相国 ?用:由于
C.厚资而遣之 资:钱财 D.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著:显著,显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亚父者,范增也
B.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无不同于芋焉????????????????????????????????????????????????????????????于是余有叹焉
D.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11.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了“时位移人”的一项是??( ????)
①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
②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③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④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⑤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A.①③⑤ B.②③⑤??????????????????????C.②③④ ???????? D.③④⑤
12.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
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C.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妇,贵而绝其交,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事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第II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3分)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3分)
(3)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更漏子·本意 王夫之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注释】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明亡,举兵衡山抗清,兵败赴广东肇庆入桂王政权。桂林破后,退归中居石船山下,著述以终。②“声缓缓,滴泠泠”:漏壶滴水声。扁:闭上,合上。
(1)这首词写了长夜的哪些“秋声”?有什么作用 ?(4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小学而大遗, 。(韩愈《师说》)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 ,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4) ,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12分)
16.下列各句组成一段表意完整的文字,最合理的排列为(填序号) (3分)
①当然,“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②有的书必须多读,特别是学习文言文,那些范文最好能够熟读到可以背诵的程度。
③这样就可以记得牢,成为自己的东西。
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⑤这样的“两多”,在语文学习中是应该也必须要得到保证的。
⑥这话是有道理的。
⑦除了多读以外,还要多抄,把重点的、关键的词语抄写下来时时翻阅。
17.仿照下面小诗的第一节,再续写一节,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分)
时 间
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绮锦;
一节一节地剪裁,
制成华裳丽服。
18.老刘想与某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可合同中有一项很长的条款。请你帮他解读,告诉他被保险人出险时需同时具备哪五个条件才能获得赔付。(5分)
被保险人于本合同有效期内,以乘客身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因遭遇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所导致的意外事故,并以此意外事故为直接且单独原因导致其身体伤害、残疾或事故的可获得赔付。
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奥运传奇人物杰西·欧文斯传
10.2秒的男子百米纪录,19年内无人问津;8.13米的跳远纪录,沉睡长达25年之久;1980年,美国政府设立“杰西·欧文斯奖”;1984年洛杉矾奥运会开幕式上,欧文斯的外孙女吉娜·汉菲尔手持火炬跑进会场。杰西·欧文斯缔造了一个传奇,但他的传奇始终离不开那一抹神秘的“黑”。
欧文斯1913年9月12日降生于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卅一个黑奴后裔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排行第七的他从小遭受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各种疾病的折磨,但其运动天赋却在体育课60码短跑中得以发掘,他被邀请加入田径队,通过系统训练,欧文斯成为所在高中的田径明星。19岁那年,他以9秒4的成绩跑平了100码短跑世界纪录,凭借这一出色的成绩,欧文斯敲开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校门。
运动成绩的优秀并不能让周围的人忽略欧文斯身上的“黑色”标签。1933年的美国被种族隔离制度的阴霾所笼罩。田径场上,师生为欧文斯热情呐喊;但走出田径场,欧文斯与所有黑人学生只能住在校外;外出时,他们被隔离在“黑人食宿区”。
1935年5月25日,美国召开第十届安阿伯大学生运动会。欧文斯背部受重伤,但他仍在短短45分钟内创造了三项新的世界纪录,平了l项世界纪录;下午3点15分,100码跑9秒4,平世界纪录;十分钟后,3点25分,跳远8.13米,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又过了九分钟,3点34分,220码跑20秒3,又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下午4点整,在220码低栏这个项目上,他又成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成绩22秒6。
“要知道,大部分人的生活就像一个大衣柜,里面装着一件体面的外套,但更多的是些互不搭配的脏旧衣服。而我,毕生的训练只为了那10秒钟。”在欧文斯看来,体育成为他的全部。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在纳粹操办下臭名昭著。希特勒想借这届奥运会大肆宣扬“雅利安人至上”的种族优越论,但可惜事与愿违。
男子百米决赛,一名黑人运动员,像离弦利箭,首先到达终点,扩音器宣布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打破了世界纪录。但更让希特勒震惊的是,这个黑人竞囊括了一百米、二百米、跳远三块个人金牌,而且获得男子4×100米接力金牌。欧文斯成为该届奥运会的头号英雄,媒体把这届奥运会称为“欧文斯运动会”。
大失所望的希特勒看着百米金牌被一名黑人运动员轻易夺走,情绪失控,忘记了东道主首脑应有的风度,气急败坏地离场,赛后甚至回避为冠军颁奖和握手祝贺的仪式。对此,欧文斯的回答镇定自如:“我到柏林不是来跟什么人物握手的,我是来夺金的,现在我已达到目的,这就足够了!”
尽管奥运会上攻破了纳粹的种族歧视,然而,载誉归来的欧文斯却无力反抗本国潜藏的歧视目光:“当我回到美国故土,除了希特勒的那些故事,我还是得从公共汽车的后门上车,不被允许坐在前排。
希特勒拒绝和我握手,但白宫总统一样拒绝和我握手”
欧文斯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认可,他和其他黑人运动员一样没有逃脱失业的命运:“当我带着1936年4枚奥运金牌回到美国,我得到前所未有的赞誉,人们纷纷邀请我参加各种活动,但没有人提供给我一份工作。”
欧文斯的家庭还是一贫如洗,大四时他不得不退学,随后以跑步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屈辱地与汽车、摩托车赛跑,甚至为配合主办方和赛马比赛:“奥运冠军的头衔成了个负担“为了谋生,我不得不和动物赛跑。”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欧文斯的生活才渐有起色,1955年他受邀担任美国国务院负责体育运动的官员。1976年国·藤奥委会授予他银质臭林匹克勋章。五大洲20家著名报刊评选他为“本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排名仅次于球王贝利)。1980年3月31日,欧文斯因肺癌去世。
19.文章开头就写欧文斯骄人的成绩的作用是什么?
20.作者为什么说“他的传奇离不开那一抹神秘的‘黑’”?(4分)
21.种族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该文也涉及到了这一话题.并通过传主欧文斯之口表明了作者的看法。请结合画线句子,对其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进行评价。(4分)
22.奥林匹克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欧文斯个人一生的经历,也可以说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诠释。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触?请结合文章自选任一角度进行具体的阐述。(6分)
七、(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鲜明;(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曾子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1、D(A.sù/shuò zháo/zhuó yàn/yīng B.qiè/què jiān/chàn zhēn/jiān C.jiè cì/sì
xiě/xuè D.fēi qiào zài )
7.A(与之相关的地名、山水等不一定在红河谷地区,也不一定是由花腰傣人命名的)
8.C(A项“哀宰文化”不是从哀牢国灭亡而湮灭的;B项濮系民族、氐羌和百越都是原哀牢部落人;D项原文为“古籍记载少之又少,仅《华阳国志》和《后汉书》略有记述”。)
9.C(资,名作动??资助。)
10.C(焉,语气词,不译。A前为时间词,不翻译;后为判断句中停顿,B前为副词“才”,后为副词“竟”,D前者表并列,后者表修饰。)
14.(1)(4分)有漏壶滴水声、霜叶坠落声和秋虫的鸣叫声。(2分)衬托秋夜的漫长和寂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难平。(2分)
(2)(4分)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或;对天下兴亡之事的关切)。(2分)作者秋宵长夜难眠,以酒求醉、求眠不得,其根本原因在于忧国忧民的情怀(或:反清复明壮志未酬)。(2分)
15.(1)吾未见其明也 赢得仓皇北顾 (2)樯橹灰飞烟灭 落霞与孤鹜齐飞 (3)大弦嘈嘈如急雨 挟飞仙以遨游 (4)君子坦荡荡 放浪形骸之外
16. ④⑥②①⑦③⑤(有错误不给分)
17.答案示例:时间是一支彩笔,生命是一张画纸,一笔一笔地描绘,绘成斑斓画卷。(4分。句式一致2分,语言形象、语意连贯2分。)
18.(1)在合同有效期内
(2)被保险人以乘客身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遭遇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所导致的意外事故
(4)此意外事故导致其身体伤害、残疾或事故
(5)该意外事故是其受害的直接且单独原因。(每点一分,顺叙颠倒酌情扣分)
六、19.(1)集中突出地展现欧文斯的成就,与下文欧文斯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形成鲜明对比。(2分)(2)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2分)
20.(1)欧文斯出身于黑奴家庭;
(2)作为身份低下的黑人,欧文斯取得的成就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3)取得辉煌成就的欧文斯在赛场上受到喝彩和认同,在赛场下却因为肤色受到了不公正的屈辱和歧视。 (4分,意思对即可。答出l条得1分,答出2条得2分,答出3条得4分。)
21.(1)“要知道,大部分人的生活就像一个大衣柜,里面装有一件体面的外套,但更多是些互不搭配的脏旧衣服。而我,毕生的训练只为了那10秒钟。”这句话集中展现了欧文斯的纯净的内心世界,大多数人的生活看起来体面光鲜,但是内心却肮脏杂乱;欧文斯的内心纯净得只有他钟爱的体育事业。作者借此也抨击了种族隔离制度的不合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