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语
文
园
地
交流平台
学
习
任
务
一
品味场景、细节,体会思想感情
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无数文人墨客曾赞美它;它,又是最渺小的爱,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常常看不到它。
交流平台
读一读,品一品
在本单元课文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场景、细节,分享朗读,说一说,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交流平台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场景描写:房屋低矮、潮湿、人多、拥挤、阴暗、酷热……
赏析:这是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写,说明母亲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艰苦,母亲挣钱不容易。联系上下文还能感受到作者的羞愧和自责,以及内心的酸楚等复杂的感受。
交流平台
场景描写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
场景描写:节目精彩,美食多,玩具多……
赏析:作者的感情有时会融入他描写的场景中,通过描写庙会场景热闹衬托父子的处境。父亲对“我”的关爱就藏在逛庙会的场景里,字里行间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温情。
交流平台
场景描写
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场景描写
交流平台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
……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赏析:这是对“我”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说明了“我”得到母亲表扬后,兴奋、激动、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父亲的表扬。
交流平台
细节描写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赏析:这句话描写了母亲的手指和动作。从“龟裂”可以看出母亲的工作很辛苦,从“揉得皱皱的毛票”以及动作“掏”可以看出母亲挣钱的不易。
交流平台
细节描写
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
交流平台
听一听,想一想
①找出本册书其他课文之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②找出课外读物中的相关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交流平台
读一读,画一画
自主阅读“交流平台”内容,画出关键语句,总结、体会、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描写的好处。
交流平台
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交流总结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学
习
任
务
二
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写写成长中的“第一次”
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慈母情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桂花雨》)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词句段运用
照应开头
照应题目
照应题目
《慈母情深》
自然结尾,事情讲述完了,结果就出来了,文章也结束了。结尾用省略号蕴含着“我”对母亲言之不尽的感情,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更能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和深思。
《桂花雨》
结尾提到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结尾再次强调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了读者的印象。既点题,又总结全文。
《“精彩极了”》
总结式结尾,用简练的话语把文章主题表现出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结尾给人简洁、清楚的感觉。
词句段运用
你还知道哪些结尾的方式?
引用诗句结尾,丰富内涵;
提出疑问结尾,发人深思;
展开联想结尾,升华主题
……
词句段运用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5年来,生活使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有所放弃! ——《生活,使我懂得了放弃》的结尾
引用名句结尾丰富内涵
交流平台
引用名言
可是明天的他又会遇到什么问题呢?——《隔壁的叔叔》结尾
结尾表达作者的忧虑,发人深思
交流平台
发问式
读下面两个写“第一次”的句子。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慈母情深》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父爱之舟》
词句段运用
想一想这样的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慈母情深》语句是作者看到母亲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后的心理活动。两个“第一次”说明作者已经体会到母亲工作的辛劳,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愧疚和自责。
《父爱之舟》语句是作者看到家里那么困难但还是凑钱给“我”读书,父亲送“我”上学还帮“我”铺床,“我”哭了。通过对比,表明这一次哭与在家里其他的哭不一样,是自己尝到的心酸的滋味,也说明“我”长大了,明白了家里的困难,决心要好好读书。
两句话都表达了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所触动的新的认识和感受,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内心感到愧疚,知道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词句段运用
回忆自己的“第一次”,与同学分享交流。
第一次觉得有姐姐真好;
第一次感受到妈妈的苍老;
第一次感受到朋友的勇敢;
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班级很团结;
第一次觉得公交车司机很辛苦……
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
写一写自己的“第一次”
提示:事情用一两句话概述,不需要展开,重点把内心触动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日积月累
学
习
任
务
三
积累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勤俭
节约
理解交流句子意思
日积月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能辛勤地为国效力,能节俭持家。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
在安乐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难,消除奢侈,提倡节俭。
理解交流句子意思
日积月累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却很困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
看到一瓢粥、一粒饭,要想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看到半条丝、半根线,也要想到物资获得的艰难。
提供语境,尝试运用
日积月累
食堂打算悬挂一幅标语,你认为哪一句合适?
爷爷想写一幅字挂在书房的墙上,你认为写哪一句合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拓展积累
日积月累
1.完成《分层作业》同步练习。
2.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名言,再摘抄两句有关勤俭节约的句子。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