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31 11:2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明线索,知史实
历史史实
重庆谈判
进攻中原解放区
转战陕北
挺进
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5.8
1946.6
1947夏
1949.4
1948.9-11
1949.1
1947.3
历史阶段
争取和平民主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胜利进军
内战爆发
三年解放战争(1946.6-1949)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第一篇章:争取和平,得民心
第二篇章:为民谋利,遂民愿
第三篇章: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中国近代史
(1946-1949)
学习目标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分析土地改革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3、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的基本
概况。
2、了解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1.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时间、文献、内容、意义?
2.三大战役的背景、经过、意义?
3.说出解放南京的时间与重要意义。
4.探讨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第一篇章:争取和平,得民心
第二篇章:为民谋利,遂民愿
第三篇章: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一篇章:争取和平,得民心
——重庆谈判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程颐
典型例题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思考:蒋介石电邀毛泽东的目的是什么?
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把不愿和平罪名强加在共产党身上。
磨好刀再杀
典型例题
材料二:
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
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一个假戏真做,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辨是非,这场戏就大有价值了! —毛泽东
思考:共产党决定谈判的原因?
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1945年 8月-10月
国民党:蒋介石 共产党:毛泽东 周恩来
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
重庆
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共产党身上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一、重庆谈判
知识梳理
时间:
地点:
人物:
目的:
结果:
意义:
国民党
共产党
练一练
1.蒋介石,善欺骗, ,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 ( )
A.心一意谋发展 B. 假和平真内战
C.真心真意为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B
2. 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 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 )
A.建立井冈山革命据地的创举
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C.参加中共一大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业
练一练
B
第二篇章:为民谋利,遂民愿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辽宁金县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
材料一:
材料二:
农民踊跃参军
父老乡亲支援前线
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知识梳理
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 ①颁布: 没收 土地,废除 的土地制度,实行 ,按照农村人口 土地。
②制定 :依靠 ,团结 ,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 ,发展农业生产。
2.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 、房屋、粮食和衣物。
《中国土地法大纲》
封建剥削
地主
耕者有其田
平均分配
土地改革总路线
贫雇农
中农
剥削的土地制度
土地
第三篇章:得民心者得天下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
人民解放战争
战略防御
中原解放区
挺进大别山
全面内战爆发
粉碎重点进攻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胜利进军
转战陕北
战略进攻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 林彪 罗荣桓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作战 部队 中原、华东解放军
战况 攻占锦州  ,沈阳。 以  为中心,歼灭大量敌军。 分割包围北平、天津、张家口,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和平解放 。
战略意义 解 放 。 解放 —————————— —————————— 全境基本解放
意义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东北解放军
东北、华北解放军
徐州
东北全境
长江中下游以北的
广大地区
华北
北平
1948年9—11月
长春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
2
3
4
大别山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
5
渡江战役
请说出以下五幅图片对应事件或战役的名称及意义
挺进大别山
大别山
长江
拓展探究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
材料二:1949年4月20日晚,中路大军的突击队首先发动渡江战役,一声令下,在水面待命的解放军部队千船竞发。第27军某团5班的渡船冲在最前面,他们不怕牺牲,迎着敌人的火力冲锋,……。
材料三:蒋介石实在无可救药,他们的腐败是与生俱来的,……对于蒋和他的一伙人,我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看法,这群混蛋一个个都该关进牢狱里。” ——美国总统杜鲁门
材料四:三大战役中的采取“关门打狗”“中间突破,分割歼灭”“瓮中捉鳖”等战略战术,歼敌150万余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拓展探究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人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保障;3.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4.国民党统治腐败,发动内战不得民心.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拓展探究
得民心者,得天下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
课堂小结
刘邓大军
千里挺进大别山
战略反攻
战略防御
战略决战
全面
进攻
重点
进攻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巩固练习
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A
B
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
A.天津 B.沈阳
C.北平 D.徐州
4.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C
D
5、下列词组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
确的是( )
A.五四起风雷 长征存实力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 渡江主沉浮
B.长征存实力 渡江主沉浮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长征存实力 渡江主沉浮 挺进大别山
D.挺进大别山 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长征存实力 渡江主沉浮
A
6、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 )
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③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 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