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壳变动的证明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地壳变动的结果
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二)地壳变动的速度
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如火山喷发地震等),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如珠穆朗玛峰上升速度很慢)。
(三)地壳变动的信息
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例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二、火山
(一)含义
地壳在不断运动,地壳内部喷出的高温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称为火山。
(二)喷发
如果地壳内部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或地壳脆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它能在短时间使局部地形发生急剧变化。火山喷发后沉积到地面的火山灰会把城市埋没,炽热的熔岩流会使大地变成一片焦土。
(三)组成
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四)喷发物
状态 物质
气态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液态 熔岩流
固态 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
(五)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
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类。
名称 活动特点 实例
活火山 正在喷发的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日本的富士山、厄瓜多尔的科托帕希火山
死火山 史前曾经喷发,而有史以来未活动的火山 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阿空加瓜山、我国山西省北部的大同火山群
休眠火山 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处于静止状态的火山 我国东北地区五大连池火山群
(六)分布
目前,全世界被确认的各类火山共有2500余座。它们的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三、地震
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
(一)概念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一次地震的时间大约持续几十秒、几分钟,所以有人说,地震是“刹那间的巨变”。
(二)发生频率
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这些地震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只有借助灵敏的地震仪才能测知。而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
(三)组成要素
(1)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 300千米处。
(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3)震中距: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
(4)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
(5)等震线: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四)分布
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与火山的分布大体一致
四、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不同强度的地震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几次大的地震,并常常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等灾难。因此,掌握必要的地震防范措施非常重要。
(一)地震的防范
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1)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如果时间不允许,要就地躲避。
(2)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10秒钟)。
(3)高楼: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来不及逃离时,可根据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
(4)室外: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
(二)地震的预报和预防
(1)地震的前兆: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
(2)借助仪器观测和观察自然界的异常现象。
(3)进一步探索地震发生和分布的规律,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
(4)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
例1、以下证据中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①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以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②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
③江河的泥沙在中下游和河口沉积
④采石场工人看到开采过后暴露出来的弯曲的岩层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例2、下列关于褶皱和断层(如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褶皱和断层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B.形成褶皱和断层的动力来自于地球外部
C.绝大多数褶皱是水平挤压造成的
D.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过度发生断裂,形成了断层
例3、读图,并回答问题。
(1)典型火山一般由 、 、 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主要有 、 和 喷发物。
(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 ,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吗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这一观点的证据的是( )
A.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B.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
C.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 D.风蚀的蘑菇型岩石
2.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不能反应地壳运动信息的是( )
A. 断层 B. 褶皱 C. 火山 D. 风蚀蘑姑
3.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面对灾害和意外,下列不合理的是( )
A.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
B.发生地震时,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的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地震发生时,在高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
D.发现煤气中毒者,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4.地壳是在不断的变动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泥石流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
B.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C.高山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
D.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更老,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
5.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说明,水平岩层在________的作用下,或发生________,或引发________,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乙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________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1.下列叙述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 极地地区发现煤田
C.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 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2.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证据,如图为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石柱的升降变化,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15世纪该地曾经为海洋 B.证明地壳在不断发生变化
C.未来该地有可能变为海洋 D.证明地壳的变动都很缓慢
3.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其高度在不断升高,2020年12月8日、中尼两国共同宣布珠峰的新高度为8848.86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珠峰不断升高是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
B.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
C.喜马拉雅山脉处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很少有地震发生
D.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为地壳运动提供了证据
4.关于地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震是指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B. 世界各地每年发生地震多达500万次,其中大部分地震我们都能感知到
C. 一般情况下,大于里氏3级的地震有震感,大于里氏5级则为破坏性地震
D. 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影响越大
5.读某次地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是由于________ 处岩层在 ________ 力作用下突然急剧运动而破裂,产生________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震动的现象。
(2)这次地震震中位于________ 处,震源位于________ 处;从C、D两处看________ 处受到的破坏可 能较大。
6.读如图的海陆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这是 引起的。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海平面下降 D.大陆漂移
(2)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处,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属于________层。
(3)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险方法是 。
A.在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B.在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
C.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D.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
参考答案
例1、C
【解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
①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以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海陆变迁是地壳变动导致的;
②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说明此地曾经是海洋,支持地壳变动;
③江河的泥沙在中下游和河口沉积,是流水带来的泥沙,是外力作用,不支持地壳变动;
④采石场工人看到开采过后暴露出来的弯曲的岩层,岩层的弯曲是内力作用导致,支持地壳变动;
例2、B
【解析】【分析】【详解】关于褶皱与断层的叙述,褶皱和断层都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结果;形成这种褶皱和断层的动力是来自于地球的内部作用;绝大多数褶皱是由于水平运动造成的;岩层爱到掠夺可拉伸过度发生断裂,形成了断层,故选B.
例3、(1)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气态;液态;固态
(2)软流层;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解析】本题需要必备的知识点有。
(1)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 有气态的 (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也有液态 ( 熔岩流 ) 和固态 ( 火山灰、火 山尘、火山弹等 ) 的。
(2)查看火山喷发示意图。如图:
可见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软流层。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
【解答】(1)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 有气态的 (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也有液态 ( 熔岩流 ) 和固态 ( 火山灰、火 山尘、火山弹等 ) 的。(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软流层。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
1.D
【解析】
A、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了海陆变迁,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这一观点,故A正确。
B、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这一观点,故B正确。
C、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这一观点,故C正确。
D、风蚀的蘑菇型岩石是风力侵蚀的结果,不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这一观点,故D错误。
2.D
【解析】
地壳变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是由内力作用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选项中A岩层的断裂、B岩层的褶皱、C火山喷发,都属于地壳变动;D风蚀蘑菇属于地球的外力作用中的风力侵蚀,造成的地貌形态,不符合题意。
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火灾和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应对措施和注意的事项。
A、发生火灾后,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该气体的密度小,会向上浮,因此人应俯身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逃离,A不符合题意;
B、发生地震时,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的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地震发生时,在高楼的同学不应坐电梯逃生,因为容易停电,C符合题意。
D、发现煤气中毒者后,脱离中毒环境: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防止一氧化碳吸入,D不符合题意。
4.A
【解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A、泥石流是地质灾害,是外力引起的;故A错误;
B、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故B正确;
C、高山岩层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此处以前是海洋,是内力作用导致的;故C正确;
D、远离大洋中脊的岩石年龄更老,说明板块在运动,是内力导致的,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故D正确;
5.(1)内力;弯曲;断裂
(2)地壳的升降运动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的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解析】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
【解答】(1)图甲说明,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乙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的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1.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海陆变迁的例证,理解回答即可,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解答】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证明这里曾经是陆地.故A不符合题意;
B、极地地区发现煤田---说明极地原来处于较低纬度,有茂密的植被,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形成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是潮汐现象,不能证明海陆变迁,D符合题意。
2.D
【解析】
A、15世纪时石柱下降明显,18世纪时石柱又上升至海平面,可推测15世纪该地曾经为海洋,选项正确;
B、人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运动,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石柱的升降变化就能体现地壳在不断发生变化,选项正确;
C、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石柱的升降变化就能体现地壳在不断发生变化,说明地壳不断升降,所以未来该地有可能变为海洋,选项正确;
D、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石柱的升降变化中可知,地壳的变动有时缓慢,有时快速,选项错误,故选D。
3.D
【解析】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常有地震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板块张裂形成海洋,板块碰撞形成山峰。
A、珠峰不断升高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
B、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喜马拉雅山脉处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常有地震发生,C不符合题意;
D、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找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为地壳运动提供了证据,D符合题意。
4. B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一般来说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解答】地震发生时,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或床铺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或乘电梯.在家里要躲在厨房、浴室等面积小,有支撑力的空间。在野外,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在室内停车场以卧姿躲在汽车旁,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但是地震我们不能感知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1)A;地球内;地震波(2)B;A;C
【解析】填空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才能解决。本题应具备的知识点有。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 500万余次。
6.(1)A (2)地壳 (3)B
【解析】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是由内应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1)由图可知,海平面的高度没有发生改变,且曾经的陆地位置没有改变,所以只能是地壳运动导致的;故A符合;
(2)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0-17km属于地壳层;故答案为:地壳;
(3)A.地震时不能跳窗,因为地震时容易掉落建筑材料,更容易受伤;故A错误;
B.在室内要保护好头部,在墙角里建筑物塌陷的时候会形成一个三角区域相对安全;故B正确;
C.室外的电线杆在地震时容易倒塌,抱住电线杆容易被砸伤;故C错误;
D.地震时建筑物容易倒塌,所以要远离建筑物;故D错误;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七年级“冲刺重高”讲义(十八)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