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二十):地球表面的板块【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二十):地球表面的板块【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01 14:1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从大陆漂移假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提出者: 20 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
(2)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地球的陆地在 2 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
(3)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①地形证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可拼合性。
②岩石证据: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③生物证据:大西洋两岸某些生物具有亲缘关系。
④化石证据:大西洋两岸在生物化石上具有相似性。
2.海底扩张学说
(1)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 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 海底扩张说 ” 。
(2)内容: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 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二.板块构造学说
1.诞生原因: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 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小块叫板块。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1.海岭海沟的形成-----海底张裂形成海岭,
板块碰撞形成海沟
2.山脉的形成---板块之间相互碰撞
3.裂谷的形成---板块之间拉伸
例1、应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①大西洋、东非大裂谷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③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例2、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km 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
A.板块是运动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例3、2020年10月27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 亚纳海沟(中★所示处) 成功下潜突破 1 万米,达到 10058 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马里亚纳海沟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例4、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 ”的基础上创建的地球构造理论,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漂浮在 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 ] ;澳大利亚位于[ ] 板块上。
(3)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__(可多选)
A.火山和地震 B.台湾海峡海底的河道痕迹 C.长江三角洲平原形成
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E.千岛湖湖底的村庄遗迹
(4)现代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 ] 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1.下列与板块构造学说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移在海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B.舌羊齿化石的分布支持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C.海底扩张学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问题
D.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立的
2.图表示了世界海陆的分布状况变化,根据大陆漂移说的观点,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
3.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B.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
C.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的张裂形成的 D.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4.关于板块构造学说正确的是(  )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
②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
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 D.③④⑤
5.下列符合“大陆漂移说”的是( )
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
C.陆地本是一整体,后来分离漂移成各小块大陆 D.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6.夏威夷群岛东南部的基拉韦厄火山(19.43°N,155.29°W)于当地时间2018年5月3日发生熔岩喷发。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火山位于( )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2)该火山易喷发,说明该地( )
A.位于太平洋板块中部的活跃区
B.位于太平洋板块中部的稳定区
C.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7.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各板块的名称:
① , ② , ⑤ , ⑥ 。
(2)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 (填数字)。
(3)板块漂浮在 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
(4)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迅速乘电梯逃生
④躲到大树底下
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
1板使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下列主要由板块张裂形成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 B.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C.喜马拉雅山脉和大西洋 D.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2.如图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图”,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图中显示的信息有( )
①相邻的大陆轮廓基本吻合 ②大陆发现古海洋生物化石
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 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岩石构造上相呼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的原因是( )
A.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地张裂
B.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地张裂
C.印度洋板块不断地挤压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不断地挤压非洲板块
4.据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大陆漂移说”。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可多选)
A.火山和地震 B.太阳系的形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5.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态在持续的改变中。如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编号1号)与其三个链状火山岛屿(编号2、3、4号)的分布示意图(未按比例绘制)。许多科学家认为,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因为太平洋扳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不断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的方向)造成的,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逐一形成这些火山岛屿。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图示最能代表从链状火山岛屿(2、3、4)到夏威夷群岛主岛(1)年龄分布情形的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与文中这些科学家的观点相矛盾的是__________。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所以说明大陆可能是在移动的
B.大陆架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是不可能的
C.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位于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地区
D.大陆牢牢地紧连在海床上,而不是像浮冰般漂浮在海上,故无法移动
E.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位置是在移动的
参考答案
例1、A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由三个内容,(1)地球的岩石圈像一整块的七巧板。(2)全球有六大板块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3)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① 板块的运动有两种方式:张裂和碰撞。张裂形成裂谷或者海洋,碰撞形成山脉和岛屿。故①对
② 台湾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由板块碰撞形成。 故② 正确
③ 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是由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故 ③ 不正确
④ 大洋中脊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地,故 ④ 不正确
例2、A
【解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运动的内容。
【详解】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从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得知,板块是运动的。故选:A.
例3、D
【解析】
马里亚纳海沟,又称“马里亚纳群岛海沟”,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沟,该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靠近关岛的马里亚纳群岛的东方,该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例4、(1)海底扩张说;软流层;稳定
(2)C;太平洋板块;E;印度洋板块
(3)C,E
(4)A;非洲板块
【解析】此题考查地球表面的板块,斑块形成的各种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 “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创建的地球构造理论,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漂浮在 上软流层,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是稳定的。全球共有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澳大利亚处于印度洋板块上。亚欧板块的相互碰撞导致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 “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创建的地球构造理论,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漂浮在 上软流层,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是稳定的。
(2)全球共有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澳大利亚处于印度洋板块上。
(3)板块构造学说包括三个内容,地球的岩石圈好像整块拼好的“七巧板”。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因此能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火山和地震 , 台湾海峡海底的河道痕迹 ,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故CE不正确
(4)由图可知澳大利亚处于印度洋板块上。亚欧板块的相互碰撞导致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
1.A
【解析】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故A错误;
B、蛇羊齿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大陆上,说明刚开始这些大陆是一体的后来分开了,该事实支持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故B正确;
C、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冷却后成为新的大洋地壳,原来的海底则随着新的海底地壳的产生而向两侧扩张,该学说为大陆漂移解决了动力问题;故C正确;
D、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故D正确;
2.A
【解析】
读图可知,根据大陆漂移说的观点,世界海陆的分布状况变化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①③;故选A。
3.C
【解析】
A.全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故A错误。
B.各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故B错误。
C.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的张裂形成的,故C正确。
D.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故D错误。
4.D
【解析】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大陆漂移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错误;
②大陆漂移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错误;
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正确;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正确;
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正确。
5.C
【解析】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C符合题意。
6.(1)D;(2)D
【解析】【分析】【详解】(1)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E以东为西半球;基拉韦厄火山(19.43°N、155.9°W)为北半球和西半球;D符合题意。
(2)一般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美国夏威夷群岛东南部的基拉韦厄火山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D符合题意。
7.(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2)⑤
(3)软流圈;不稳定;稳定 (4)①②⑤
【解析】(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构成的地球表面不是一块整齐,而是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构成。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3)地震发生时应当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持冷静,保护自身的安全。
【解答】(1)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⑤太平洋板块,⑥印度洋板块。
(2)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1(填数字)。
(3)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4)①由于地震发生时,可能会有尖锐的东西从上方坠落,因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能够保护头部不受伤害, ①正确;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能够躲避房屋、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危害,②正确;③地震发生时不要乘坐电梯,③错误; ④地震发生时,大树容易倒伏,④错误; 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⑤正确。
1B
【解析】板块碰撞会形成山脉,板块张裂会形成裂谷和海洋。
A:喜马拉雅山脉是山脉由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所以A不符合题意;
B: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大西洋是海洋是张裂形成的,所B符合题意;
C:喜马拉雅山脉是山脉由碰撞形成的,大西洋是海洋由张裂形成的,所以C不符合题意;
D:喜马拉雅山脉是山脉是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大西洋是海洋是张裂形成的,所D不符合题意。
2.B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显示的信息有:①相邻的大陆轮廓基本吻合,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 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岩石构造上相呼应,这些都是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力证据。
3.A
【解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分析】考查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
【详解】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故选:A.
4.(1)碰撞和张裂(2)B,C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是因为高山曾经是海洋,由于板块运动形成了高山,但海洋生物化石还存在。地震是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BC符合题意。
5.(1)B (2)B,D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内部相对稳定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1)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距离主岛1越近的岛屿,形成的时间越晚,距离越远的岛屿形成的时间越早,因此由2到4,岛屿的年龄越来越古老;故B符合题意;
(2)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由此可以说明大陆是会发生移动的,不然无法解释现在分居两岸之间生物的亲缘关系;故A错误;
BD、由材料的叙述可知,大陆是可移动的,因此认为大陆不可移动的观点,与这些科学家的观点是矛盾的;故BD正确;
C、南极洲存在大量的煤矿,说明南极洲以前存在着大量的森林植被,其环境是温暖潮湿的,不然植被无法生存,即南极洲以前处于中低纬度地区;故C错误;
E、现在的南极北极在很早之前是不在现在的位置,是经历的漫长的移动后形成的;故E错误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七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二十)
地球表面的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