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39(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39(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1 06:0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39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为了在太空中有个“根据地”,人类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的探索。早在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就着手进行空间站的建设,先后发射了7次“礼炮”号空间站,其中七号空间站创造了载人飞行800多天的纪录。而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也于1998年开始建设,于2006年正式运行,并且有16个国家参与其中。国际空间站计划提出之初,我国就表达参与意愿,但被美国拒绝,这让中国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进行空间探索。
那么,耗资巨大的空间站计划的意义何在呢?
首先,空间站内的空间远比一般的宇宙飞船大,且在太空中可停留时间远比宇宙飞船长,因此,在空间站里可以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同时还可以生产加工很多在地球上无法完成的特殊材料,比如,空间站可以生产出结构完整有序、断位缺陷少、掺杂均匀的半导体材料,通过区熔法生长的锑化铟晶体的断位缺陷数量甚至可以减少90%;在空间站加工砷化镓可以弥补常规加工存在的组分过冷起伏、缺陷密度大等缺陷,生产出优良的单晶;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还适宜进行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超导材料、磁性材料的加工。
其次,空间站一般位于离地球300~400公里的外太空,航天员除平时可以在舱内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外,也可以出舱进行太空漫步。今后,宇宙飞船还有可能以空间站为基地,继续向其他星体进发。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天宫号空间站预计重量100吨,将来很有可能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大体积,成为更大规模的太空基地。
国防安全问题已经不只以传统意义上的陆海空为边界,而是扩展到了外层空间。卫星在国民经济和国土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遥感、通信、导航等都是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卫星还对敌方的弹道导弹攻击有着不可替代的预警作用,而空间站可以说是卫星的大本营。因此,保证卫星和空间站正常运转是国防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的空间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取得进展。早在1999年就开始逐步发射神舟系列飞船,从最早的无人飞船,到搭载模拟人,再到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实现载人飞行。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升空,随后发射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成功验证了交会对接能力。次年神舟九号飞船实现了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工作。2017年,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并与2016年发射的天宫二号对接。
我国的天宫号空间站,将在今明两年初步建成。届时,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及梦天实验舱等三段空间舱,在太空组合成天宫号空间站的T字基本型,并与多艘天舟货运飞船和神舟载人飞船对接,从而完成航天员长驻任务。天宫号空间站的基本型预计拥有10年的设计寿命,将对全世界开放,各国科学家提出申请,经批准后都可以利用天宫号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
(摘编自况杰《中国实施天宫号空间站计划的意义》)
材料二
历经6小时32分钟飞行,神舟十二号与天宫号空间站完成对接,在此次对接任务中,神舟十二号的目标位置是天和核心舱前向对接口。作为追踪航天器,它需要在抵达中瞄点后,由后向追踪掉头绕飞至天和核心舱的前向位置实施对接。
在神舟视角画面中,天和核心舱前端节点舱在太空中的英姿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节点舱有4个对接口,分别是1个前向对接口、1个对地球方向径向对接口、2个侧向停泊口。其中前向对接口功能最为强大,它不仅可以接纳神舟载人飞船,还可以对接天舟货运飞船,为推进剂在轨补加提供平台。除此之外,明年发射的问天号实验舱与梦天号实验舱也将先后对接前向对接口,再转位对接至两个侧向停泊口。
节点舱同时兼具气闸舱功能,出舱口在节点舱的天顶方向,出舱口外还有服务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的圆环扶手装置。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三个月驻站期间将执行多次出舱任务。遥想十三年前刘伯明曾协助翟志刚完成我国首次太空出舱行走任务,在那次任务中刘伯明在神舟七号气闸舱出舱口只探出了半个身子,而这一次他将尽情拥抱浩瀚太空。
前有天问一号一次完成火星“绕落巡”,后有神舟十二号开启天宫号空间站有人驻留的高光时刻,对于航天迷而言,如此密集的幸福攻势也是前所未有的体验,仿佛天天都在过年,而这也仅仅是开始。去年年底嫦城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嫦娥探月工程三步走计划的完美收官,明年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计划也将随着天宫号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而胜利收官。两大工程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嫦娥探月四期工程已经在路上,载人航天工程的天宫号空间站将进入长期运营阶段。如今,两大工程也到了该考虑会师月球表面的新伟业的时候,六大载人登月评选方案中“两次发射环月轨道集合的载人登月方案”已经脱颖而出,并暗示明年会有新惊喜,这个惊喜会是什么呢?
(摘编自知乎《节点舱亮相,太空画面美不胜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遭到美国拒绝后,中国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天宫号空间站,建成后各国科学家将有机会在此进行科学实验。
B. 当代国防安全问题已经扩展到外层空间,只有保证卫星和空间站的正常运转,才能确保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土安全。
C. 天和核心舱前端节点舱“身兼数职”,承担来访航天器对接与停泊任务,为空间站补充动力能源,同时兼具气闸舱功能。
D. 对航天迷的“幸福攻势”,既有“探火”工程顺利开启,又有“探月”工程的再飞出创辉煌,还会有载人空间站的完美收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1999年发射的神舟一号逐步推进到2021年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我国的空间站计划彰显了国家强大的科技实力。
B. 从“天宫”“嫦娥”等名称看出,中国航天向世界宣传了内涵深厚的中华文化,也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的中国形象。
C. 相比材料一,材料二的语言更形象生动,趣味性也更强,如“这一次他将尽情拥抱浩瀚太空”“有人驻留的高光时刻”。
D. 从材料二最后一段内容推断,“新惊喜”指的是新一代载人飞船登月,这一惊喜预示着载人登月任务已经驶入深水区。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中国实施天宫号空间站计划意义的一项是( )
A. 天宫二号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实验——搭载的6只命名为“秋丰白玉”的蚕宝宝中有5只已在太空吐丝结茧。
B. 天宫号空间站将成为完成更多航天科研任务的平台,同时也可能成为深空探索时登陆其他星体的基地。
C. 天宫二号搭载的成像光谱仪和微波高度计为开展“一带一路”沿线资源环境与发展潜力等研究提供信息支持。
D. 天宫号空间站的机械臂在承载能力、精度和速度等关键指标方面,与国际先进机械臂相比,都处于领先水平。
4. 请概述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 为激发少年的航天梦想,某科技馆将于暑期展出天宫号空间站模型,假若你是科技馆的讲解员,请给小学的学生简要介绍建成后的天宫号空间站。要求:要点齐全,符合身份特点。(6分)
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呜,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进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何以会有如此强力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么唱着。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作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既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感受,又体现了老腔独有的艺术魅力。
B.赵季平和白眉老汉等人握手问好,又很郑重地向我介绍老腔,足见赵季平对老腔的重视,这让我生出神秘感来。
C.朋友为“我”的小说《白鹿原》没有写老腔的笔墨而感到遗憾,作者对此也深有同感,自责与老腔相见恨晚。
D.观众并不能完全听懂关中东府老腔的内容,却能和老腔产生心灵的应和,足以证明原生态的老腔是大美的艺术。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写“我”对老腔并不惊诧,后写老腔演员初登台时观众哄笑,这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是为了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观众给予老腔的掌声,掌声烘托了热烈欢快的氛围;如果没有掌声,就不能体现老腔的艺术魅力。
C.文章语言整体朴素平实,但其中也点缀着优美抒情,第四段作者写自己对老腔声产生的联想,就极富优美抒情的特点。
D.作者写老腔演员,既有群像描写,又有人物特写,如对白毛老汉和敲长条板凳的老汉都运用了特写,这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偏爱。
8.陈忠实在文中是如何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的?请简要概括。
9.有人说陈忠实这篇文章和贾平凹的《秦腔》一样,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请你对此简要分析。
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展现了主动的奋斗精神、浓郁的家国情怀和充分的历史自信,但也必须看到,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挑战。
首先,西方物质主义作为一种以拥有财物多少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观,通过市场经济以及网络媒介等载体,影响着青年的精神世界,滋生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一方面,物质主义利用市场的逐利性诱发拜金主义现象。青年群体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容易把经济领域的物质利益最大化准则泛化到其他生活领战,突破市场与社会的边界,甚至变成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这不仅消磨了青年人的艰苦奋斗的意志,也腐蚀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物质主义通过物质的占有欲催生享乐主义行为。特别是在各种资本平台和算法推送的影响下,加上直播带货和流量明星的示范效应,一些青年人沉迷于超前消费、炫耀攀比而不能自拔。
新时代还要提防青年群体出现极端个人主义的认知错误和行为偏差。一方面,要防止极端个人主义导致青年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的淡化。青年一代一定要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磅礴伟业之中,做到既为青春添彩也为国家增光。另一方面,要防止极端个人主义导致青年家庭社会责任缺失。青年一代很多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部分青年易养成以个人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和生活方式,缺乏感恩的心理和对家庭的责任。面对社会,一些青年可能会缺乏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碰到困难、挫折不敢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丢掉了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无数的事实表明,青年一代在青年时期要涵养家国情怀,让青春在家国担当与责任奉献中熠熠生辉。
历史虚无主义也对青年人的历史认知造成了不良影响。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改写青年的历史认知,消解历史自信的理性认识基础。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前提,用实事求是、全面发展、辩证分析的观点分析历史,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历史自信的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改变青年的历史认同,侵蚀历史自信的价值情感基础。学习历史,不仅要求真,培养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也要让历史启示现在和未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个意义上,历史认同是增强历史自信的价值情感基础。青年人坚定历史认同,就能从历史事件中明白历史道理:青年人坚定历史自信,就能从历史人物身上感受人格的魅力、精神的力量,就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因此,要高度重视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引导广大青年培养只争朝夕的开拓创新精神、奉献担当的家国情怀和接续奋斗的历史自信。
(摘编自龙柏林《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及实现路径》)
材料二:
社会思潮对青年产生的分化效应,若不能及时发现与应对,则有可能导致青年群体心理极化、思想分化、行为异化,在青年群体中产生离心力,对社会发展产生破坏力。有效应对并消除这些负面效应,需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增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强化青年的社会参与和政治认同,使青年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在心理疏导中凝聚青年。要消解错误社会思潮对青年心理的分化,抵制错误思潮对青年的心理侵蚀,就需做好青年的心理疏导工作。一要健全面向青年的心理疏导机制,及时疏导青年的逆反心理,增强青年群体的向心力。二要培育青年良好的社会心态,警惕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心理攻势,引导青年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在思想引导中凝聚青年。破除社会思潮对青年的思想分化,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引导青年科学鉴别和理性对待社会思潮,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让青年守住信仰、信念和信心,不断增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一要引导青年科学鉴别社会思潮。当前,社会思潮的传播样态与方式发生着复杂的变化,需要用科学的理论和主流价值体系引领青年,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价值立场和价值标准,提高青年对各种社会思潮的鉴别力。当前,尤其要引导青年理性甄别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使他们认清这些思潮的错误本质和政治意图。二要在引领中强化青年的理想信念。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从根本上抵御错误思潮对青年群体的分化与瓦解,不断巩固和加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利益关系时,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作为指导,就会产生各种思想与行为偏差。
在政治引领中凝聚青年。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一旦为青年群体所掌握,就会变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反之,错误的社会思潮一旦影响青年的思想与行为,就会产生社会离散力与破坏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年群体的政治引领,不断强化对青年群体的政治凝聚,并使之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力量。一要在政治引领中增强青年的政治认同。当前,某些社会思潮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伪装性、隐匿性、迷惑性,但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如历史虚无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思潮。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政党观。二要在政治认同的基础上整合青年力量。我们在增强青年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做好对青年的政治吸纳与政治引导工作,通过青年群体有序的政治参与、积极的社会行动整合青年的政治力量,发挥青年的政治作用。
在使命担当中凝聚青年。应对社会思潮对青年社会行为的分化,关键在于激发青年的使命担当意识,在青年群体中凝聚起积极有为、勇于担当、推动社会进步的行动共识。
(摘编自杨威《在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中凝聚青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时代青年虽有主动的奋斗精神、浓郁的家国情怀和充分的历史自信,但群体意识形态安全也面临着挑战。
B.受物质主义影响,青年群体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由以物质利益最大化为准则,变成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
C.破除社会思潮对青年的思想分化,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增强青年群体凝聚力。
D.某些社会思潮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伪装性、隐匿性和迷惑性,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极端个人主义容易导致青年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的谈化以及家庭、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B.青年人坚定历史自信,就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C.只要及时疏导青年的逆反心理,增强青年群体的向心力,就能健全面向青年的心理疏导机制。
D.社会思潮的传播样态与方式发生着复杂的变化,所以要提高青年对各种社会思潮的鉴别力。
3.下列做法,不能实现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的一项是( )(3分)
A.建立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横向整合机制。
B.将“小我”融入国家民族的“大我”中。
C.任意评说经典作品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D.集体观看纪念抗战胜利庆典仪式。
4.两则材料都提到了新时代青年的意识形态,但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加以分析。(4分)
5.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强则国强”,那么如何实现“少年强则国强”这一理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平凉之地
蒋子龙
古凉州,即现在的河西走廊,从来就是经略西北的军事要地,还是古丝路西去的咽喉。其形如一把长剑,而平凉就是剑柄,是蓄力、发力的地方。自古来谁掌握了这把长剑,谁就能控制中原。因为平凉位于陕甘宁交汇的几何图形中心,横跨关山,襟带泾水,外阻河朔,内当陇口,屏障三秦,拥卫巖辅。
春秋五霸时期,齐桓公就据此西伐大夏;汉武帝时能够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也是因霍去病手握“平凉长剑”,所向披靡,成为一代“战神”;左宗棠为解决由陕甘民变引发的西北乱局,进驻平凉,据此控制局面,策应各方,后受命从平凉出发收复新疆,立下不世之功;直至近代的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平凉的静宁仍是长征领袖的驻地,1936年,静宁的界石铺成为“红军会师的中心基点”,当年10月8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这里会师,并以此为落脚点开始纵横穿插;到今天,“平凉长剑”还在守护着国家领空乃至太空……
平凉是目前考古所能证实的最早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从平凉境内采集到的石器、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羊等动物化石证明,60万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平凉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其中尤以两株古槐最为珍奇。一株生长在关河村,巍巍然一树擎天,气象非凡,三千多年来吟风啸雨,铁皮棱锃,全无破损,通身上下竟没有一个枯枝,体现了极其强盛的生命力。经国家林业部的专家测定,它的树龄已有3200余年,是国内现有的槐树之最,被奉为“华夏古槐王”。古槐王的树干、树枝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树、五贝子、玉米、小麦等十来种植物,都还长得很不错,也是一大奇观。过去这里是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由于人们相信老树通神,古槐王理所当然地成了神树。每年从全国各地来朝拜的人不计其数,大树下永远摆着各色供品,在古槐四周的栅栏上还挂满了大红绸缎,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氛围。距离古槐王一公里左右,另有一株3000多年的老槐树,老槐的一多半倒掉,剩下的少半扇树干却依然高高挺立,枝叶翠绿,生机老道,堪称“活的文物”,仍旧顽强地述说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传奇……
古凉州横跨关山,关山(又称陇山、六盘山)被称为“西出长安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南北绵延240公里,在距离平凉市庄浪县东北33公里处的山巅林海之中,几自出现一片山顶湖泊,海拔2860米,湖面约50亩,状若卧蚕。湖水清湛,其深莫测,无论旱涝,水位不变,四周青黛环拱,草木蓊郁。这就是声名赫赫的“雷泽”,今称“朝那湫”。这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历来被视为朝觐、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的圣地。
《帝王世纪》载:“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氏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義……”这是个美妙的故事,美丽健硕的姑娘华胥,在绿草茵茵的雷泽湖畔发现了一对清晰而巨大的脚印,她好奇地将自己的脚踩到这个大脚印上,12年后,她在成纪生下了被尊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所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肇始的原点,纪录了中华民族创始的童年。
至今在平凉的静宁、庄浪两县之间,还保留着古成纪的城垣,依然可以看得出当初的恢宏和雄峻。它标志着中国的“道文化”,始于伏羲画卦,而升华于黄帝问道。道,是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无论是历史逻辑演绎的必然,还是文明进程中的巧合,伏羲画卦和黄帝问道,竟都发生在平凉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平凉城西30里,便是“道源圣地”崆峒山,其实也是关山的支脉。秀岭奇峰,峻极于天,林木葱茂,岚气朦胧,远眺神思缥缈,走近则爽气侵骨。4700多年前,黄帝为求治国安邦之道,“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史记·五帝本纪》)即沿着北斗星柄指引的方向,长途跋涉登崆峒。这是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的盛事。于是这一年被奉为道历纪元的开始,也就今人所熟知的“黄历”。黄帝从广成子获受自然之经,求得大道之理,并以此道治理天下,开创了长期的圣治,中华文明再次达到高峰。
黄帝问道之后,周穆王也西来登崆峒,拜王母。《穆天子传》中记载,西王母在关山另一条支脉回山,接见了周穆王,并馈赠给他八车玉石。后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也相继跟着七星北斗的斗柄登临崆峒山,朝圣访道,以期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获得修身治国的玄妙法门。秦始皇朝圣后,还命丞相李斯在崆峒山刻石以颂:“西来第一山”。
由此,平凉便成为千古圣地,历代的名流墨客,争相西来,一登崆峒,想从“大道”这个中国本源文化的母体汲取营养。同时,这些先圣、先贤也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诸多经典:伏羲八卦揭示宇宙和生命的本质;广成子的《自然经》和黄帝的《阴符经》是对“道”的阐发;《黄帝内经》解读生命真相;《黄帝四经》论述治世方略;葛洪在平凉庄浪的葛家洞修炼,并著《肘后方》。诺贝尔医学奖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从《肘后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启发,提炼出人类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行笔至此,不禁心生感佩,整个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平凉,究竟蕴藏着多少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
(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既有对平凉历史的追溯,也有对今天的叙写,多次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平凉历史对今天的重要影响。
B.文章写到凉州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并引入华胥履巨人印生伏羲的神话传说,为这个圣地增添了浪漫色彩。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句,既写今人可以从典籍中汲取营养,更写屠呦呦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
D.文章写崆峒山是为写道教对平凉的影响,从黄帝写起,到秦始皇、汉武帝等人,再到历代名流墨客登临崆峒,丰富了文章内容。
7.下面关于平凉之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平凉之地自古以来是西北的战略要地,西北地区的征战、平叛、驻守等军事活动多在此经略,故被作者称作“平凉长剑”。
B.平凉之地是中国古人类重要的发祥地,古树生命力旺盛且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印证着此处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
C.平凉之地是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圣地,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伏羲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肇始的原点。
D.平凉之地是“道文化”的重要起始地,“道文化”在此处不断升华和发展,作为中国的本源文化为历代名流墨客提供营养。
8.请简要赏析文章结尾段的妙处。(4分)
9.有人评价蒋子龙的散文,“不局限于自然的书写,而彰显历史文化感”。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本文是怎样彰显平凉的历史文化感的?(6分)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
(第39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1. C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为空间站补充动力能源”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二的第二、三、四段说“节点舱有4个对接口……其中前向对接口功能最为强大,它不仅可以接纳神舟载人飞船,还可以对接天舟货运飞船,为推进剂在轨补加提供平台”,可见选项“为空间站补充动力能源”表述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
2. 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推断的能力。
“这一惊喜预示着载人登月任务已经驶入深水区”错误,材料二结尾段只是说“前有天问一号一次完成火星‘绕落巡’,后有神舟十二号开启天宫号空间站有人驻留的高光时刻,……,而这也仅仅是开始”“两大工程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嫦娥探月四期工程已经在路上,载人航天工程的天宫号空间站将进入长期运营阶段。如今,两大工程也到了该考虑会师月球表面的新伟业的时候,……“两次发射环月轨道集合的载人登月方案”已经脱颖而出,并暗示明年会有新惊喜”,可见选项“深水区”推断无据,有过度拔高的问题。
故选D。
3. 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与国际先进机械臂相比,都处于领先水平”错误。选项信息属于微观方面的具体功能、水平,而题干说的“中国实施天宫号空间站计划意义”是宏观意义、作用方面。ABC均属于宏观的意义。故选D。
4. ①首先介绍天宫号空间站计划的背景;②其次从三个方面介绍空间站计划的意义;③然后介绍我国空间站计划的进展情况;④最后展望天宫号空间站的建设情况。(1点1分)
5. 同学们,大家好!这是建成后的天宫号空间站模型。它由三个空间舱连在一起,组成大写字母T,像一个伸开胳膊的巨人,迎接我们的到来。这两只胳膊是将要建造的问天、梦天实验舱,躯干部分是已经建成的天和核心舱。天和舱的前面部分有4个连接口,其中最前面的连接口,随时欢迎地球来的飞船做客。(要点齐全5分,符合身份对象1分)
现代文阅读II
6.B
7.C
8.①描绘老腔本身的特点和魅力;②写自己的观演感受;③写演出现场观众的反应和表现;④写赵季平、濮存昕对老腔的态度和表现。
9.①老腔作为戏剧,是文化形式的一种;②老腔在关中大地传唱,传唱,寓意历史悠久,具有厚重的历史;③老腔源自民间,融合着关中乡村老百姓的生活;④老腔感人肺腑的神韵能产生震撼人心灵的艺术魅力。(答出三点即可)
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I
1.B(混淆程度,原文是“容易把经济领域的物质利益最大化准则泛化到其他生活领域,突破市场与社会的边界,甚至变成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
2.C(关系混乱,“及时疏导青年的逆反心理,增强青年群体的向心力”不是“健全面向青年的心理疏导机制”的前提条件)
3.C(C项会导致一些青年形成错误的历史观,不能实现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
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主要有西方物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②材料二侧重论述在社会思潮的分化中应加强对青年的引领,主要阐述在心理疏导、思想引导、政治引领、使命担当中凝聚青年。(每点2分)
5.①加强对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的引导,引导青年培养只争朝夕的开拓创新精神、奉献担当的家国情怀和接续奋斗的历史自信。②加强对青年的心理、思想政治引领,增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强化青年的社会参与和政治认同,使青年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每点3分)
现代文阅读II
6.B(A项 “多次运用今昔对比”错;C项“更写屠呦呦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错;D项“是为了表现出道教对平凉的影响”错)
7.B(“印证着此处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错)
8.①以问句结尾,表现平凉文化的神秘不可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由衷的感佩之情。②收束全文,有力地突出平凉之地对中华文明的作用,指出平凉文化植根华夏文明,蕴藏着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深化主题。(4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9.①文章融神话传说、历史题材、考古资料于一体,详实、丰富地写出了平凉之地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②文章选材典型,详写崆峒山,以点带面,通过写作为“道源圣地”的崆峒山,写出了平凉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
③文章着眼于平凉之地纵向历史文化的挖掘,展现其文化的博大精深,历代文人受其吸引而不断到来在增加其历史厚重的同时,又将这种文化不断的传承。
(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亦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