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6.5.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6.5.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31 13:5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09-1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掌握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组合意识和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体会分段函数的思想,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交流,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并学会计算邮资。
教学难点:树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突破方法:在分析邮资的过程中,理解“分段”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生谈话,谜语引入邮票。
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他当差使。
2.欣赏邮票并交流有关邮票的知识:
(1)、欣赏邮票。
(2)、引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两个信封。观察这两个信封的不同(邮寄的目的地和邮资不同)
2.说明邮资的两个因素:质量和目的地(板书)
3.出示邮资的相关费用(课件出示)
业务 种类 计费单位 资费标准/元
本埠资费 外埠资费
信函 首重100g内,每重20g (不足20g按20g计算) 0.80 1.20
续重101g~2000g每重100g (不足100g按100g计算) 1.20 2.00
4、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信息?
(1)理解“计费单位”和“资费标准”的意义。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首重”、“续重”、“本埠”、“外埠”
(3)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需0.80元的邮票。
(4)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只需1.2元的邮票。
5、解决问题:
明明:我的信不到20g,寄给本市的朋友该怎样贴邮票?
小红:我的信有45g,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呢?
三、问题驱动,自主探究。
1、探究一:
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
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
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1)、引导学生设计表格
提示:(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各种可能的邮资,引导列表描述。
(2)填表观察,找出能用两种面值邮票支付的和不能支付的金额。
(3)设计不同面值的邮票。
(4)汇报交流。
2、探究二:
如果想最多只用4中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克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在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填表观察,想一想。
全班交流议一议。
小结。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习题:某地自来水实行阶梯式收费,计费标准如下表:
月用水量/(m3/户) 价格(元/ m3 )
10以下(包括10) 1.80
11~20 2.6
20以上 3.4
小明家3月份用水9.6 m3,应付水费多少元?
小明家4月份付水费31.20元.他家4月份用了多少立方米水?
抄表员5月20日到晨晨家炒水表时的读数是1363,6月20日再次抄表时,水表上的读数是1398.晨晨家这个月应付水费多少元?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由于现在通讯工具的发达,已经很少有人写信了,所以学生对邮票知识极端贫乏,更谈不上具有集邮的兴趣。所以希望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与邮票家族的全方位亲密,接触,了解邮票的起源、种类与历史发展。并通过探究 邮票上的学问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许多类似问题。
板书设计: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确定邮资的两大因素:质量和目的地
合理设计邮票的面值:经济、实用